孔令源 吳越
【摘要】? 完善抑郁癥研究的知識體系,運用中醫情志學理論,結合現代醫學,分析抑郁癥致病病因及其危險因素,為抑郁癥的治療提供理論支持。統籌相關資料并進行總結歸納,提出抑郁癥病因及其危險因素假說,提供研究抑郁癥的理論途徑。經分析可知,自然、社會等各種因素主要影響臟腑生理功能,致使人體情志異常,最終導致人體出現抑郁癥狀。臨床上可以通過規避相應的外界刺激,調理相應的臟腑器官,以達到減輕人體抑郁癥狀的效果。
【關鍵詞】? 中醫;情志;抑郁癥;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277.7?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13--03
抑郁癥是最常見的抑郁障礙,現代醫學將其歸類為心理疾病,同時抑郁癥又是典型的中醫情志病。抑郁癥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因此本文將長時間的心境低落或悲憂長期占據人體情志的主導地位作為抑郁癥的判定標準。抑郁癥患者往往會出現情緒消沉、木僵癥、幻覺、妄想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殘、自殺的想法和行為[1]。明代張介賓的《類經》將情志病分為兩類,一是疾病以情志刺激為主要病因或誘因,二是以內因及身體病變而引起的情志異常表現。將抑郁癥病因分為外界刺激、臟腑生理功能異常兩類,將危險因素劃分為外界因素和個體內部因素兩種,探討危險因素如何誘發抑郁癥及其病因。
1? 抑郁癥病因辨析
人體精神情志與臟腑、外界環境密不可分,五臟主持并調節人體精神情志,情志反作用于臟腑生理功能;外界環境的刺激會影響情志的穩定及其變化,情志指導機體生命活動將情志反饋到外界?;诖朔N認識,可以認為情志是聯系外界環境和體內臟腑的橋梁。因此情志作為情緒及其外在表現,其病機可分為外界刺激過度和臟腑生理功能異常兩類。
1.1? 外界刺激過度
人體通過認知與感覺接受外界刺激,并通過機體反應表現出特定的情志。但當外界刺激過強,超過人體接受能力的天花板時,就會出現異常的情志表達。抑郁癥的一個重要病因就是人體認識并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強烈負面事件,產生悲、憂等負面情志,同時因為自身調節能力有限,不足以將負面情志及時轉化代謝,使其長時間占據人體情志的主導地位,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而出現抑郁病癥。
1.2? 臟腑生理功能異常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2]”,人體情志與五臟、五臟之氣及其運動密切相關,可以認為五臟化氣是人體情志的生成之源,人體情志的正常與否與五臟能否正常行使其功能有著重要聯系。五志中,怒對應肝,大怒傷肝[3];喜對應心,大喜傷心;思對應脾,過思傷脾;憂對應肺,憂愁傷肺;恐對應腎,驚恐傷腎。人體情志不受控制,引起七情內傷,導致氣機紊亂,五臟受損,人體就會出現抑郁癥狀。
1.2.1? 心神失養? 人體情志由五臟之氣化生,由心中神明統御調節,心神不御,情志則亂。心神失養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心主血脈的功能異常,心氣不足,不能將血中的營養供給滋養心神;二是人體產生的精微營養物質不足,難以正常供給心神行使其主宰和統御作用。心神失養,則會導致人體悲、憂等負面情志擺脫心神控制,干預人體生理功能的正常行使。抑郁癥患者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氣血不足,對平常喜好的事物提不起興趣。
1.2.2? 肝氣郁結? 肝主疏泄,以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維持人體之氣正常運作和循行為主要生理功能,具有維持氣血調和以調暢精神情志的作用。《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論》:“司疏泄者肝也[3]”。肝主疏泄功能,實則是對氣機的調暢作用,能使其通而不滯,散而不郁。人體肝臟病變時,肝臟疏泄功能就會出現異常,導致肝氣郁結或肝氣亢逆,其中肝氣郁結便是抑郁癥病因之一。氣郁則肝心脾肺腎五臟之氣都不能正常運行,人體情志難以正常轉化、代謝。悲、憂等負面情志長時間主導人體,必然會反作用于人體機能,出現郁郁寡歡、易怒常哭、胸悶脅脹等抑郁癥狀。
1.2.3? 脾虛脾濕? 外在濕邪侵入人體或脾氣虛弱使脾運化水液功能異常均會造成脾濕,而脾中濕氣停聚又會反過來遏制脾氣發揮正常功能,因此脾虛脾濕兩種病癥通常同時存在。脾虛脾濕會導致脾氣無法正常升轉,脾運化水谷能力異常,水谷精微無法正常供養和補充人體精氣血津液,物質不足,神志受損。因此長時間脾虛脾濕導致的脾失建運,會使人體之神難以正常地統御情志等生命活動。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抑郁癥患者有納呆食少、舌苔白嫩的脾虛脾濕癥狀。
1.2.4? 腎陽不足? 腎陽具有鼓動和溫煦作用,能提高人體生命活動的積極性和興奮性,為人體“助力之陽”。腎陽不足,志不得伸,人體就會表現出怠惰和乏力。同時,腎陽不足會導致人體活動的積極性降低,臟腑功能性下降而不足以正常調節情志,易使人表現出“兼合悲憂,情志低落”的癥狀。
1.2.5? 肺氣失宣? 肺主司人體呼吸之氣和一身之氣及其生成與運行,與肝臟疏泄功能配合密切,共同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對于調達氣機同樣具有重要作用。肺氣失宣,人體濁氣難以正常地排出體外,脾中水谷精微難以轉運,衛氣不能正常地宣發于體表抵御外邪,就會導致氣機郁結,心神失養,人體易受外邪侵害。同時,肺在志為悲憂,直接調控悲憂情志[4]。肺臟生理功能異常,會直接影響人體對于悲憂情志的控制,致使人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意志消沉等抑郁癥狀。
2? 抑郁癥致病的危險因素
2.1? 外界危險因素
2.1.1? 自然因素
(1)季節氣候因素:自然季節與五臟相對應,同氣相合,同頻共振。氣候異常,相應的五臟之氣運行異常,引起臟腑失常,導致抑郁癥發作?!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酚校骸吧n天之氣清凈,則志意治,雖有賊邪,弗能害也[5]”也就是說,當天氣晴朗時人就會感到心神暢達,外邪就難以入侵人體。而秋季是抑郁癥的高發期,這個時期高發的抑郁癥在臨床上被稱為“秋季抑郁癥”。秋季傷肺,必會傷氣。精可化氣,氣可化精,精氣生神,精氣養神,而神統馭精與氣,形成有機整體。傷氣則會傷神,神受損,就不足以準確統馭人體生命活動,情志就會紊亂,導致抑郁癥發病。同理,大風天氣下,風邪容易侵害人體,擾亂人體氣的運行,導致神被擾亂,情志受到刺激,也會使人產生抑郁病癥。4527E859-265B-4656-90BC-D441ECB1BAB3
(2)晝夜晨昏因素:病例報告顯示,反應性抑郁癥患者會在夕陽落山、黃昏籠罩、夜幕將至時憂郁加重,感到悲觀絕望。根究《靈樞·歲露論》“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的論述可知,當發生夕陽落山等景象時,人的神志就會感應到自然的變化,即一天將要結束。而人就會產生對事物消亡、時間流逝的思考,進而聯系到自身,認為人生也有始有終,生命湮滅無法改變,最終產生悲憂的情志。并且,夕陽落山時人體之氣開始衰弱減退,邪氣開始滋生。人體之氣在與邪氣斗爭過程中受到損害,處于不利位置,也會使人體有抑郁情緒。
(3)自然災害因素:地震、洪水、大旱等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心志刺激是中西醫學公認的。自然災害后,成人抑郁癥患病率是5.8%~54.0%[6]。其中,在自然災害中經歷過恐懼、傷害或喪親之痛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癥。人難以阻擋自然災害,于是在對自然災害的思考防備中產生了恐驚的情志??謧I,腎藏精。精傷耗氣,氣耗傷神,人體神志就會受到傷害,產生抑郁情緒。
2.1.2? 社會因素? 通常來講,導致抑郁癥發病的社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工作、學習、社交等。家庭生活是引起情志波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成員關系、家庭經濟狀況、居住環境等。家庭事務往往復雜繁瑣,需要消耗大量精力,過度思慮,損傷心神。心神受到損害,憂悲的情志就會占據人情志的主導地位,使人出現抑郁癥狀。而在當今社會,從業人員事務繁雜,學生學習任務重,在社交上多數人都疲于應對?!饵S帝內經》中提到了社會地位的變化,如“嘗富后貧 ”“嘗貴后賤 ”及“封君敗傷 ”等均能夠引發抑郁情志,內傷精神而暗耗精血。來自這工作、學習、社交三方面的壓力也會在無形中影響人的情志,使人情志出現異常。
2.2? 個體危險因素
2.2.1? 個體心理因素
(1)認知因素:對多數事物有負面認知的消極者,在遇事上多會出現“憂 ”“悲 ”的情志,造成抑郁病癥。道德創傷是指在戰爭、突發自然災害和社會公共時間等高危應激情景下,出現的反道德事件、行為對個人道德良知造成的創傷。通俗來講就是在違背個人意愿的情況下,見證或做出違反自己道德標準或信仰準則的行為。最終導致自我道德觀念的崩塌,產生持久的心理、生理病癥和社會應激障礙。受創者以內疚、羞愧、抑郁、焦慮為核心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反社會和自我毀滅的衍生癥狀。
(2)意志因素:意志堅強的人可以適時承受一定的精神壓力,調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通過各自的方式將壓力代謝轉化,防止其對自身造成傷害。因此,意志堅強者,遇事不忙,神志不亂,心神穩定,病不得生;意志薄弱者,遇事不決,神志不安,心神慌亂,病從其生。意志薄弱者難以承受較高的精神壓力,壓力過大時,神志就會慌亂失去規律,此時“憂”“悲”等情志趁虛而入致使人表現出抑郁癥狀。
2.2.2? 個體生理及病理因素? 生理狀態異常的人,常常會在自身的生產、生活過程中,表現出恐懼、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如肝病患者多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情緒憂郁等外在表現[3]。原因可能是肝病多因肝臟陰盛陽衰,肝中陰氣勝則相侮脾土,損害脾氣。脾胃不行,水谷不得入口,精氣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必然會損害精氣,損害心神。心神不安則七情內傷,對人體造成傷害,使人心傷而帶有憂郁情緒。腦卒中屬于中醫的“中風”范疇,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病人大多情志異常,伴有焦慮、狂躁、多笑的癥狀。中風患者在患病之后,身體機能受損,正常的生命活動無法開展,心神不安,繼而引發抑郁情緒。
3? 抑郁癥預防淺析
3.1? 規避刺激,安穩情志
規避刺激,首先要維持人體自身的中和狀態,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而所謂的“正氣”,根據社會現狀可以理解為有道德,有底線,有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人嚴于律己,修身養德,調控自身情感,收斂自身欲望,就可以提高自身道德韌性,減緩外界傷害,起到攘外安內的作用。
對于心理創傷,可以采用“調達情志,移情易性”的方法,通過將自身注意力轉移到無害而令人感興趣的事上,通過特定的方法進行排解,以避免過度思考透支身體,最終將精力轉移到能安穩心緒的事情上,規避情志刺激,令積極的情志占據主導地位,緩解抑郁病癥。
《黃帝內經》認為人體與病邪斗爭過程中,存在“旦慧、晝安、夕加、夜甚 ”的節律變化。因此,可以順應天時之變,將所為之事安排在上午中午,避免夕夜人氣衰、邪氣盛的的情況,以平和人體,趨利避害,按照時間節律進行起居飲食。
3.2? 調理五臟,平穩機體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曰:“疏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和平[7]”。因此在預防抑郁癥時,可以通過補氣養血,安護心臟,保證心正常主血脈的功能,以達到氣機通暢的效果。氣機通暢,則病不得生。
肝應春木,其升發失常會致使人體出現抑郁病癥等情志疾病[3]。所以,臨床上可以通過治肝,預防人體氣機郁結,使人情志得以舒展。用藥通常順應肝木條達、通暢的特性,恢復肝臟正常疏泄功能,以點帶面,帶動其他五臟正常運行。預防抑郁癥的過程中,要防止脾胃病變損及人體臟腑形體官竅。通過飲食進行調理,藥物進行攻克,維持脾胃運化水谷精氣的作用,借此保證人體神志平穩,其他臟器功能正常。為確保腎能正常地貯藏五志,防止情志紊亂,預防過程中可以溫補腎陽,滋補腎陰。確保腎臟陰平陽秘,精神趨于正常。
4? 參考文獻
[1] 于艷紅.《內經》有關情志病因理論[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4):1-2.
[2] 張明遠,許二平,尚立芝,等.抑郁癥中醫辨證分型研究進展[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1,23(11):4251-4258.
[3] 劉蔚,盧秉久.盧秉久教授治療慢性肝病合并抑郁臨床經驗[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0,29(2):61-63.
[4] 張改,佘振壘,張曉陽,等.馬云枝從肺在志為憂治療抑郁癥經驗[J].現代中醫藥,2016,36(4):4-5,14.
[5] 趙張旸,章文春.張注《素問·生氣通天論》形氣神三位一體生命觀淺析[J].江西中醫藥,2021,52(7):13-14.
[6] 李妮,馮鞏.自然災害后成人抑郁癥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災害學,2022,37(1):35-40.
[7] 王永炎,高穎,張允嶺.把握氣運 尋蹤國學哲理 詮釋辨證論治——讀《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的感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44(8):677-681.
[2022-01-17收稿]4527E859-265B-4656-90BC-D441ECB1BA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