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目的:研究信息化教學平臺“雨課堂”在中職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以秦皇島市衛生學校2019級護理專業的中職生為研究對象,于藥理學教學中實施“雨課堂”智慧教學,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學分析成績,對“雨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結果:學生認為“雨課堂”對藥理學學習有幫助,并希望在其他課程上使用“雨課堂”智慧教學。統計學表明,“雨課堂”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成績。結論:基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提高中職藥理學教學質量,培養中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提高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個性化人才的培養,有利于職業教學改革的推進。
【關鍵詞】? ? 信息化教學? ? 雨課堂? ? 中職藥理學? ? 混合式教學
引言:
藥理學是基礎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藥學和醫學的橋梁,為護理專業核心專業基礎課之一。但藥理學藥物種類繁多,機制復雜,難以理解記憶,學習難度大。中職學生一般基礎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目標不明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采用傳統滿堂灌的講授教學方式,學生僅僅是簡單、機械記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優異的教學效果。[1]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鼓勵職業學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教育新形態,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創新”。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和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在教育領域已經涌現出許多新的方法和工具,如慕課MOOC、校園SPOC、“雨課堂”、“云班課”、“學習通”等,如何有效利用現有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2]
將信息化教學平臺“雨課堂”引入教學,通過課前、課中、課后推送學習材料,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法,將傳統教學方式與信息化工具融為一體,完善并豐富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3-5]本研究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我校護理專業中職學生實際為出發點,通過探索、實踐“雨課堂”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學生對“雨課堂”智慧教學的反饋,總結反思“雨課堂”智慧教學在中職學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教學實踐
選擇秦皇島市衛生學校2019級護理專業的中職生為教學對象,創建虛擬班級,引導學生熟悉雨課堂微信端基本操作,為藥理學雨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一)課前
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和藥理學教學需求,制作課前預習手機課件,推送課前預習內容,主要把每次課的預備知識、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思政內容等推送給學生。例如開展血液與造血系統藥的教學前,把生理學中有關血液凝固的知識推送預習,溫故而知新;也可以把相關的趣味性內容推送給學生,如阿司匹林最早從柳樹皮發現的歷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把思政內容推送給學生,如學習局麻藥前,紅軍關云長手術沒有麻醉藥直接從踝骨上找彈頭等故事推送給學生,使學生體會來之不易的和平,激發熱愛祖國、祖國爭光等情感。
(二)課中
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課前推送內容檢測,鞭策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堂上把教學內容碎片化,例如把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知識點碎片化,引導學生各知識點后,利用雨課堂課內限時習題進行檢測,并且根據雨課堂統計數據,立刻解決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同時也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感和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課后
課后,主要開展課后測驗、案例討論、知識拓展等內容。課后檢測主要檢測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鞏固課上教學內容。案例討論及知識拓展等,體現差異化的分層教學,開闊學生醫學思維,進一步貼近臨床實踐。如在降糖藥課后教學中,安排討論胰島素注射后低血糖案例,督促學生認識低血糖的危害,進一步掌握低血糖防治知識。知識拓展中,安排查閱比較總結各種降糖藥的用藥時間,既把課堂教學知識內化,又貼近臨床實踐,學有所成,學以致用。教師通過課后測驗、討論、拓展等各個環節,增強了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可總結反思教學效果。
二、運用“雨課堂”的教學反饋
課程結束后,通過問卷星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并進行調查,以反饋使用雨課堂教學后對學生學習習慣、效果的影響,以及學生對雨課堂的評價等情況。回收87份,合格率為100%。
(一)學習習慣
98.85%(86人)會按時完成老師雨課堂課前、后推送的學習任務;
85.06%(74人)雨課堂提高了課中聽課效果;
74.71%(65人)認為雨課堂課上教學注意力會比傳統課堂集中一些;
67.82%(59人)增加了課堂回答問題的次數;
9.20%(8人)雨課堂中會開小差,看其他信息或玩游戲;
85.06%(74人)課后采用雨課堂同步課件和課本相結合的方式來復習。
(二)學習效果
81.61%(71人)非常同意或同意雨課堂可以提高學習成績;
70.12%(61人)認為雨課堂對課程理解和深化知識有非常有幫助或較有幫助;
60.92%(53人)認為雨課堂對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提高非常有幫助或較有幫助;
98.85%(86人)認為雨課堂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
97.07%(85人)認為雨課堂對激發學習興趣有幫助。
(三)雨課堂評價
對雨課堂各種功能里,67.82%(59人)課內限時習題和推送資料功能比較好;51.72%(45人)隨機點名與“不懂”按鍵功能比較好;49.43%(43人)彈幕功能比較好;48.28%(42人)討論功能比較好。
對雨課堂授課方式,89.66%(78人)認為上課方式新穎;66.67%(58人)認為雨課堂更符合當今時代進步的步伐;77.01%(67人)認為雨課堂趣味性強,更容易與老師互動。
91.95%(80人)非常喜歡或喜歡在藥理學教學中使用雨課堂;97.70%(85人)使用雨課堂上手及后續操作非常方便或比較方便;94.25%(81人)希望繼續使用雨課堂。
總體來說,學生感覺“雨課堂”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升學習效果,雨課堂平臺操作方便,互動功能良好,對藥理學學習有幫助,并希望在其他課程上使用“雨課堂”智慧教學。
三、理論考核
(一)對象與方法
選取2019級護理專業1班,95人為觀察組,實施雨課堂教學;2019級護理專業2班,99人為觀察組,實施傳統教學。兩組由同一組教師任教。對兩種教學模式所得的期末考試成績,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
兩組藥理學期末理論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考核成績均分為66.99,對照組為61.30,兩組比較,t值為2.347,P<0.05,兩組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四、藥理學雨課堂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
學習藥理學時,學生需要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如學習各個系統藥物需要相關系統的解剖生理知識,學習抗微生物藥,需要病原微生物知識,學習各種疾病時,需要疾病概要相關的知識,醫學和護理學是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學科,初學者不容易融會貫通。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傳統的教學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開展藥理學雨課堂教學,可以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把需要的預備知識做成雨課堂預習課件,提前發布,組織學生鞏固復習,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中職學生學習興趣較差,通過雨課堂發布課前預習或課后發布生動的案例或醫藥故事,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其各種互動功能,如彈幕、隨機點名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習興趣。中職學生大多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通過課堂習題應答功能、幻燈片同步與“不懂”反饋、雨課堂數據采集與分析等,教師可以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督促學生學習,并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及時改正。[4]
(二)教學內容
基于信息化教學平臺“雨課堂”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擴展了學習的內涵,豐富了教學內容,但是線上、線下及課前中后的內容都應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尤其是線上教學內容,應以以直觀、形象、簡練的方式呈現出來,可利用互聯網,廣泛收集網絡資源。
線上教學內容應以短視頻為主,內容設計做到生動、有趣,時間不宜過長,保證線上學習效果。線下教學主要是課中的教學,線下教學可進行重難點突破,比較、總結、歸納、演繹、推理等。基于 “雨課堂”在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分配設計,應巧妙地融合線上線下內容,串聯課前中后的學習。
(三)教學方法
基于信息化教學平臺“雨課堂”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開展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傳統教學以講授法為主,學生為被動的學習,效果不佳。如課前利用雨課堂平臺把案例、問題推送給學生,課中開展CBL、PBL教學。[6-8]也可以通過雨課堂開展翻轉教學,[9]課前利用雨課堂平臺發布課件、微視頻、微課等學習資料,布置學習任務、練習題等,課中教師根據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習反饋問題,對難點、重點部分進行解答與討論,師生對共性問題進行交流,課后在線進行講解答疑。
(四)教學管理
基于信息化教學平臺“雨課堂”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教學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線上學習,目前主要還是通過手機來學習,尤其是課前課后的學習,缺少課堂學習氛圍,出現線上作業復制拷貝,濫竽充數等現象,隨之,出現“優等生更優,差等生更差”的兩極分化的情況。因此,可采用更為嚴格的教學管理,如學生小組管理,學生助教管理,教師管理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管理教學。此外,改變以往終結性的評價方式,即改變以期末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融入形成性評價方式,至少50%的成績,由學習過程來評價,包括線上作業、課堂簽到、限時習題、搶答、學習組長、助教等,從而評價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學習的積極性,客觀反映學生學習全過程,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10-12]
本研究表明,中職學生開展信息化教學,利用雨課堂實施藥理學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雨課堂操作簡單方便,學生希望使用雨課堂學習。雨課堂對于教師來說,需要根據教學對象和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雨課堂各種功能,實現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合理安排課前中后及線上線下內容,加強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完善課程形成性評價,發揮雨課堂的優勢開展教學,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
作者單位:李曉棟? ? 秦皇島市衛生學校
參? 考? 文? 獻
[1]楊揚,榮征星,侯麗娜,等.藥理學線上教學實踐總結及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思考[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29(2):261-263,278.
[2] 徐秀玲.基于SPOC的高職計算機軟件類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J]. 中國新通信. 2021,23(21):163-164.
[3]蘇敬陽,高明奇.以學生為中心的臨床藥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21,23(1):11-13.
[4]姚齊穎,張冬梅,趙慧,等.”雨課堂”與基礎醫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J].基礎醫學與臨床,2021,41(1):130-134.
[5]童玲.淺談中職學生學習特點[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5):197-198.
[6]涂小華,楊欣,楊光勇,等.基于雨課堂的PBL結合LBL的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7):113-115.
[7]單穎,于廣,金梅花,等.基于雨課堂的案例討論式教學在醫學免疫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1):107-108.
[8]董曉霞,韓寧,潘龍瑞,等.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在藥理學案例討論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7):1225-1227.
[9]李彩蘭,李文娜,莫鎮濤,等.基于翻轉課堂和思維導圖的藥理學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21,23(1):7-10.
[10]姚藍,劉憲,張海英,等.基于雨課堂的形成性評價在中藥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9):64-65.
[11]張艷青,程宏,梁景巖,等.雨課堂作為形成性評價方法的應用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20,22(3):226-228.
[12]汪萍,宮磊,朱曉蕾,等.基于雨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性評價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20,42(3):385-38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