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娟 莫榮鋒

【摘要】本文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教育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結合國家和行業需求,明確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優化教學模式,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效果;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思政教學水平;完善評價考核機制,保障課程思政有效實施等策略。
【關鍵詞】工程招投標 合同管理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6-0080-04
根據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和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文件精神,各高校要加快構建“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培養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的新一代青年,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是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教授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成為知識與技能過硬的工程行業人才。在當前國家“三全育人”的要求下,教師應在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建構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實現以價值導向為目標的課程育人效果,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堅定大學生的理想理念,使其成為德才兼備的工程管理人才。
一、高職院校《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存在問題
課程思政化是立德樹人的一種重要形式。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師,要深入挖掘每門課程蘊含的思政要素,并使之與專業內容深度融合,主動構建“三全育人”格局。本課題經過調研廣西區內外36所開設工程造價專業的高職院校后,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思政化程度不夠深
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的《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授課時間大多數安排在大二下學期,授課時長一般為48~56學時。受學時限制,很多專業課教師重專業輕思政,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師的任務,且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明顯存在目標、方法、評價方法的不同,二者沒有交叉點。而為了響應國家的倡導和學校的要求,部分專業課教師在沒有深入、系統了解課程思政內涵的情況下,生硬融入思政內容,導致專業課程思政力度不夠,使課程思政表面化和形式化,出現“兩張皮”“貼標簽”等現象。也有部分教師在挖掘思政元素時重挖掘輕提煉,滲透思政元素更是采取“填鴨”“硬灌”的方式,使課程思政教學缺乏啟發性、吸引力,無法實現專業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應有的育人效果。
(二)專業課教師思政教育經驗不足
長期以來,專業課教師主要負責專業課程講授,對思政內容不熟悉,缺乏課程思政意識及課程思政能力。特別是年輕的專業教師,一方面其在校期間“課程思政”理念尚未普及,缺乏在專業課中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經歷,對國家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論及政策敏感度不高;另一方面很多年輕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一畢業就到學校就職,社會閱歷較匱乏,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課與思政課深度融合的教育培訓,導致其開展課程思政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學校、教師團隊、教師三個層面重視程度不一
很多高職院校在學校層面雖提出課程思政的要求,但沒有形成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教師管理、學生管理、內部治理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大思政格局;教師團隊能夠積極響應學校的要求,但缺乏有力組織和專業層面的整體設計;專任教師按要求實施課程思政,但思政教育經驗不足。這三個層面對課程思政重視程度不一,學校層面與團隊層面沒有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也未能及時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保障制度,導致專任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力度不強,最后導致工作滯后、效果不佳。
二、高職院校《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的路徑
(一)結合國家和行業需求,明確課程思政教育內容
《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的設計應當符合國家和行業發展的需要,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根據《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特點,教師可以先將課程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模塊,再分別設計各個模塊的課程思政內容,力爭在培養學生工程招投標和合同管理的能力的同時,滲透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團隊協作、吃苦耐勞等道德修養與職業精神,使學生成長為合格的工程管理人才。(見表1)
(二)優化教學模式,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效果
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是影響課程思政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開展《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建設,要提升其實效,需優化教學模式,運用多樣化、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使各個教學環節安排得當。
首先,剛開始課程教學時,可以著重介紹專業及所屬行業的發展歷史,提煉相應的思政要素融入課程。每一個專業的發展歷史,都蘊含著行業發展的需求,甚至是國家發展的要求。我國的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度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0—1991年):探索時期。招投標制度開始在我國實施,國家允許部分工程項目嘗試采用招投標,招投標流于形式,競爭力不強,發展緩慢。第二階段(1992—1999年):快速發展時期。這個階段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為招標投標制度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機遇,工程建設招標投標行為逐步規范化,做到有法可依。第三階段(2000年至今):發展與完善時期。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實施,我國招投標行業逐步規范化,也逐漸走向國際市場,通過工程招投標規范國內外工程承包市場,合理確定工程建設領域的工程造價,將工程發包給最有承接能力且報價最優的投標人。在介紹工程建設招投標發展歷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自然融入一些業內的經典案例,如“魯布革水電站引水工程國際招投標”。1982年7月,中國魯布革水電站的引水工程項目第一次面向國際社會公開招投標。這次招標進入評標有三家公司,國內的兩家公司因施工經驗不足和技術管理落后等因素沒有中標,中標的是日本大成公司。該公司采用施工總承包制,僅用大約30名現場管理及技術人員就完成了整個項目施工。項目的成功在中國工程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激起了人們對基本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強烈愿望。該案例折射出當時中國基建水平較為落后的事實,但經過行業的工程師及建筑人員30多年奮發圖強,終于使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如今我國的高鐵總里程世界第一,我國建成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我國的載人航天飛機安全往返太空與地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和“中國速度”。在開始專業課教學時,先介紹專業發展史,并有針對性地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較好地切入思政教育,讓學生了解專業發展背景的同時,對行業的發展、國家的發展有深入的認識,由此激發學生的愛崗敬業情感,促使學生樹立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形成家國情懷。EDF9D268-8426-41CA-9B2F-15B3BC3114E4
其次,當學生完成課程的初步接觸并進入學習狀態,教師要根據課程的特點與內容,在教學中逐漸滲透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教育。《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是一門涉及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領域的課程,完成系統教學后,學生應該能夠深入了解建筑市場體系,熟悉招投標相關機構的職責,掌握招投標的分類、方式、程序以及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工程合同的類型、特征、主要條款、編制方法,等等。由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招投標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精神及道德元素,將其融入具體的案例,以便于學生理解、掌握。例如,創設投標文件忘記簽字導致廢標、標書內容忘記蓋章導致廢標、投標人忘記帶身份證導致無法投標、投標人因遲到無法參加投標、標書中工程量寫錯小數點因審核不當導致廢標、清單項目名稱編寫錯誤導致廢標、清單項目綜合單價超過招標控制價單價導致廢標等案例情境,以此說明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作中細節繁多,一個細節就能決定投標的成敗,警示學生養成良好嚴謹的職業習慣,培育優秀的職業素養。又如,教學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規時,要重點介紹合同法,培養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意識,為其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優秀品質奠定思想基礎。另外,當前我國處于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階段,需要培養更多具備大國工匠精神的人才。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敢于創新、吃苦耐勞,高校的職業教育應加快“產教學”同“工匠精神”深度融合,以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再次,《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可采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為了強化實踐教學效果,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采購了廣聯達BIM招投標沙盤模擬及系列軟件,以招投標行業人才發展需要為根本出發點,擬建成“理實一體”招投標沙盤模擬實訓室1個,招投標實訓全過程采用主流的電子招投標工具,包括招標投標沙盤執行測評系統、電子標書編制工具、網絡開評標系統、電子招投標項目管理平臺等組成部分,建構“線上業務模擬操作+線下專業技能實操”模式,模擬工程資格預審文件、工程招標、工程投標、工程評標、工程量清單等項目的編制實訓,全面強化學生招投標專業實踐應用能力。實訓過程中,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手段,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除了夯實學生招投標理論知識基礎,還能提升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與溝通表達能力,使所培養的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人才能力與素養齊發展,以適應現代建筑行業需求。
最后,采取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學賽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升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加大思政教育的滲透力度,由此獲得良好的課程思政效果。我院每年結合一年一度的全國BIM招投標大賽,積極組織學生報名參加比賽,同時開展校內BIM招投標電子沙盤大賽,教師每周定期進行賽前指導,既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實訓機會,又較好地增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使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在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學賽結合的良好氛圍影響下,我院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廣西職業院校BIM應用技能大賽獲得三等獎和一等獎、2020年和2021年廣西大學生BIM應用技能比賽獲得一等獎和三等獎、2020年和2021年數字建筑創新應用大賽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這些比賽一方面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溝通協作、團隊合作、互幫互助等精神品質。
(三)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思政教學水平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學生的引導者。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政治素養,努力成為“四有”老師。首先,高校應該定期組織各種教師培訓活動,如課程思政培訓、課程思政教學經驗交流會、課程思政公開課等,選拔優秀教師參加自治區級及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選派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或黨政機關掛職鍛煉,為教師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與開展課程思政實踐提供平臺,加深教師對課程思政內涵與實施的理解。其次,建立基層黨支部與專業帶頭人雙帶頭機制,基層黨支部書記定期與黨員教師談心談話,支部委員匯總整理談心談話意見后,再由基層黨支部書記及專業帶頭人牽頭,共同組織教師進行《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研討,主要通過集體備課、說課、聽課、評課等形式,逐漸磨煉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教師的思政教學水平。最后,教師個人也要主動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政治素養。在專業能力方面,教師積極學習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超星平臺在線教學、大學慕課等多種授課形式。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在網絡上搜集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典型案例,引導學生結合生動、真實的案例進行專業學習,同時進行職業素養滲透。在政治素養方面,教師通過學習強國App、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大賽、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勞模名師講座等平臺或活動,加強思政理論學習,自覺提升自身的思政理論水平及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通過上述途徑,可以培養更多符合時代發展的“雙師型”教師,為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打牢基礎。
(四)完善評價考核機制,保障課程思政有效實施
人才培養效果是課程思政建設評價的首要指標。因此,要明確《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的效果,務必通過有效的評價考核方式做出評價。高職院校完善課程思政評價考核機制,需從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著手。學校考核,主要通過考核該門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實習實訓、期末考試等方面是否融入課程思政內容、融入的程度如何、學生接受程度如何;企業考核,專業教師在實訓課程授課過程中,邀請企業行業的專家參與學生招投標綜合實訓內容考核,評價學生是否具備行業職業能力與素養,是否具備家國情懷、遵法守法等政治素養;學生之間相互考核,主要以班級分組的方式來實現,考核各小組是否按照招投標工作的要求,把文明禮儀、誠實守信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學習的內容。做好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的考核評價,一方面激發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熏陶的主動性、積極性,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在學習課程內容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在《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過程中,把課程思政和專業內容相融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自覺培育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吃苦耐勞、盡職盡責等職業素養,為其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甘.高職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思政化的有效路徑探析[J].四川水泥,2019(10).
[2]賴金茂.“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建設難點及其解決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4).
[3]吳錫平.大學理工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0(5).
注:本文系2020年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南職院發〔2020〕150號”立項教育教學改革課題(2020JG1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陸麗娟(1982— ),廣西鹿寨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程造價教學;莫榮鋒(1969— ),廣西南寧人,碩士研究生,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程造價、工程招投標教學。
(責編 黃健清)EDF9D268-8426-41CA-9B2F-15B3BC3114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