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瑤
◆摘? 要:隨著學校新課程教學目標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學校思政課的教育方式也需要相應變革,突破了傳統中固著式的課堂束縛,在學校思政工作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入新生態化教育理念,以全面發掘高中學生潛力,增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樹立端正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思想。此文為高中思政課在導入"生態教學"理念后的實驗活動,利用生態教學理念和模式提高思政課學習的趣味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擴展學習內容的多樣性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做出探討和思考。
◆關鍵詞:高中思政;生態教學;核心素養
一、引言
與高中階段的其他學科相比較,高中思政課有著極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思政課的學習不僅關系著高中階段學生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還是提升青少年政治素養,承擔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將生態教學理念和模式融入高中思政課堂學習中已成為當務之急。高中生教育要及時改變教育觀念,并創新教育方法,探求生態化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并結合高思政課的核心素質課程,以更好地滿足現下高中生掌握思想政治人文基礎知識,與在保障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石上促使其個體化健康發展。基于此,下面將談論幾點關于此的實踐思考。
二、高中思政課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理念落后
現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模式較為陳舊,教育理念發展較為滯后,同時面臨著新課改下的課堂變革和高中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同時教師也沒有很好地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在課堂中不能全面關注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僅僅單純地以基礎知識傳授為主,把思想政治教育當成一種機械的教育任務進行,同時高中學生也不能完全受到教師教學方法的指導,只是盲目、被動地接觸理論知識,同時由于教師課堂教學交流和學生生活聯系不夠,也沒有對實際教學活動的投入,因而更不利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思想上的科學建立于教育,缺乏創造性探究的熱情,這樣的教育理念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學生對思政教學認識不足
高中階段的思政知識課主要以中考成績為目標,并通過學校教學課程標準進行指導。而高考目前還分文理科,理科雖然主要采用了專業水平測驗來考核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其實非常簡單也很基礎,背會也能答題,造成學生們對高中思政課的理解產生了誤差,認為思政課教材的概念就是休息,并且在高中分科的時候很多學生會選學了理科,此時思政課對于他們來說只是學業水平測試的科目而已,多數情況下不會重視,而此時思政老師無關緊要的教學態度更是讓學生覺得思政課的學習沒有意義,在這樣的思想認識下,學生也很難對思政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更不要說有學習成績的提高。
三、高中思政課生態教學的應用策略
1.利用生態教學促進課堂趣味性
高中思政教學,一直面臨著由于自身的學科性質和其他外界原因造成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枯燥令人乏味的難題,對此,思政教師可以采用生態教學模式和理念,將和諧多樣的教學觀念融入高中思政課堂教學之中,能有效的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調動課堂的氣氛,引起學生的興趣,由此促進思政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的大幅提升。思政教師從課前備課階段就要轉變教案的設計思路,有意識的在教學設計上貫徹趣味化的理念,盡量設計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并在教學的環節設計上就思考如何能在保證教學知識的高效準確的學習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課時,思政教師可以在課堂開頭的導入部分播放“新聞聯播”和“經濟半小時”的視頻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好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思政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我國經濟制度的相關資料,課堂上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后讓學生自己推選出小組代表,向全班以座談的方式談談自身的見解,并鼓勵學生多向發言匯報的學生提問,增強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互動性和趣味性。由此不但可以加強學生的思政課知識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表述能力。
2.堅持生態教學,提高學生主體性
高中課程思政課堂,一直面臨著由課業壓力、課程性質以及某些外部因素導致的老師主導性過強的問題,在課堂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課程思政老師在教學,學生的主動性表現不足,這不適應新一輪教育課程變革下用學生為主導的課堂理念,也不利于高中思政教學。因此,課程中思政老師們可以引入生態教學的教學模式與理念,以增強學生在思政課堂中的主導度,并轉變以老師為主體的舊式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比如,學生在學校學習《多變的價格》這一課程,學校思政工作老師就可以在組織學生分成“專項問題研究小組”,各組中都設有負責人、記錄器、分析員等角色,各組都集中解決某個有關價格的小問題,學生可以自行查閱有關資料,組中由組員事先指導學生在組里互相交流討論出問題的具體答案,最后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小組關于問題的研究和結論。在課堂的中間和結尾部分,思政教師做適當的指引和總結即可。這不但能夠發揮在思政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減少了老師的專斷性,還能夠增強學生獨立研究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生態教育是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它突出了關注學生的需要、意識并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從而真正做到了教育和學校發展的真正統籌。在高中思政教育課程的教材設計過程中,要把生態教育理念設計在其中,更加重視學生,突出學生的個人發展,使學生在思政教育課程中能夠找出最符合自身的發展路線,并以此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也為提升高中思政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尋找新思路。
參考文獻
[1]林黎華.適性揚才,鮮活有效——高中思政課生態教學的探索[J].人民教育,2020(Z1):51-53.
[2]罕柯孜·圖爾蓀.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態圈”教學模式構建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20.
[3]匡長用.在生態校園建設中推進課堂生態教學[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4):130-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