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秀蓮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應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當代青少年因流行文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出現了理想信念滑坡,缺乏應有的抱負、擔當和責任、知行分離的現象。因此在中小學生中大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本文主要以我校開展的三生嘉年華游園活動為例,探討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融于立德樹人全過程,從而實現活動育人的德育目標。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立德樹人;三生教育;游園體驗
一、活動背景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對教育根本任務的新概括,也是對學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是對學校教育的新要求。
(一)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使命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的總稱。立德樹人,就是要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思想政治是指人的理想、信念、信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表現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是指一個人在個人生活與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民主革命時期創造的革命道德,熔煉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道德。 因此,立德樹人不僅僅是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體現,更是對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傳承與發展。立德樹人要始終堅持德育為先,堅持以人為本,通過積極教育來引導、感化、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黨史學習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目的是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當代青少年由于出生于和平年代,沒有經歷革命戰爭的磨難與考驗,對黨的發展歷程缺乏深入了解和切實感受,更缺乏社會實踐和艱苦奮斗的磨煉。同時流行文化的傳播與大眾化,也給青少年教育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導致青少年理想信念滑坡,缺乏應有的抱負、擔當和責任,知行分離。因此在廣大的青少年中,特別是中小學生中大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要培養陣地,更是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于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們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養分,激勵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要加強青少年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教育,引導學生知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了解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界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感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三生教育理念的育人目標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羅杰斯等強調教學需以人為中心,主張生長和發展是人的本能,人有自我實現的潛能和需要,因而學校和教育的作用就是學生為提供自我發展的寬松環境。我校在順應國家教育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大政方針前提下,秉承龍華區“積極教育+人工智能”的大方向,立足深圳雙區建設的大背景,積極踐行“三生”教育,即“生涯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學校在“基于生涯,融于生活,成就生命”基礎上,統整育人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突出“生涯、生活、生命”的有機融合,通過生涯教育,融通生活,實現學生多樣化發展,最終成就精彩紛呈的生命狀態。因此,我校制定了符合深圳敢闖、敢創、敢干精神的育人目標:培養有自信、會學習、敢創新的深圳創少年。
二、活動策劃
(一)明確指導思想,確定活動目標
為進一步落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學生銘記歷史經典、傳承革命精神、展望美好明天,培養“有遠大理想抱負、有深厚家國情懷、有偉大創造力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同時,踐行立德樹人的德育教育活動目標,經多次跟學校相關部門、各學科老師及黨建活動工作者溝通研討,學校最終確定結合我校“生涯、生活、生命”三生教育理念,舉辦“回首憶崢嶸,積極創未來”三生嘉年華元旦游園活動。
本次活動在學校各社團課程成果展示的基礎上,立足于生涯體驗,通過游園活動的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與三生教育深度融合。活動分設“人文歷史館”、“生活美學館”、“少年科創館”三大主題場館,同學們在黨史故事背景中,縱覽古今歷史,回憶崢嶸歲月,體驗不同的角色身份、感悟信仰的力量、喚醒生涯意識。在活動體驗過程中,感受生活變革,領略時代風味,提升生活技能,緊跟時代步伐,深植創新精神,從而堅信目標,成為一名“有自信、會學習、敢創新的深圳創少年”。
(二)回顧崢嶸歲月,創設育人情境
1.在策劃人文歷史館的活動時,基于引領學生知黨史、感黨恩,了解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內涵的目的,根據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的艱辛歷程,設計了“挑糧過河體驗區”、“詩人毛澤東情境體驗區”、“紅色文化體驗區”等項目,讓三實創少年們感受革命的艱辛,銘記革命歷史,重回崢嶸歲月,引導學生發自內心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在重溫黨史的過程中,通過一個個故事,一次次體驗,讓學生深刻了解革命歷史,讓這些歷史將照亮同學們前進的路,讓紅色文化浸潤孩子們的心田,這將既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活動,也是對生命價值的思想教育活動。
2.在策劃生活美學館活動時,回顧百年黨史,誕生了許多讓人熱血沸騰的革命歌曲,極富感染力的畫作、戲劇、影視作品等,如:“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激昂雄壯的旋律奏響,每一位中華兒女無論在何處,都禁不住熱血沸騰。在百年黨史發展歷程中,藝術一直無處不在。因此生活美學館以“詮釋藝術、健康生活”為宗旨,踐行美育教育,通過設立“墨韻·紅色詩歌”、“小小‘紅色’建造師”、“重走長征路” 、“長征路上的吶喊”等項目,讓同學們在黨史教育體驗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和時代的變遷,從而加強生活認識,提升生活能力。
3.“兩彈一星”精神一直鼓舞著中國人不怕困難挫折,奮力向前,不斷創新創造。在“少年科創館”活動策劃時,設立了“小宇航員”、“機器人設計師”、“火箭發射場”、“小小發明家”等項目,讓學生在職業生涯體驗中感受實驗操作的不容易,同時感受科創的魅力,培植科學家夢想!使學生在科創夢想之路上不斷勇于探索,積極實踐,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夢想。本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踐行革命精神,開啟對生涯規劃的基本認知與探究,最終激發學生提升生活發展的能力。
三、活動過程
本次嘉年華活動由“開幕式”、“游園體驗”、“校園舞快閃和麒麟吉祥物打卡”三個部分構成,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收集各館各展位印章,在活動結束后根據印章數量折算相應的E幣數量,最后從校園文化E幣商城中兌換自己喜歡的商品。整場活動基于生涯體驗,融于生活實踐,成就生命夢想。從開幕式始,學生就將開啟生涯體驗大門,首先由三名“小館長”上臺為全體師生介紹各場館產生的歷史背景、革命精神及活動體驗項目的具體內容。帶領大家重溫歷史,然后在情境中開始三大場館的游園體驗活動。活動中,結合校園文化校園舞快閃和校園吉祥物打卡活動,設置了三個場館的轉場環節,引導學生遵守紀律要求有序參加活動,讓游園活動變得更加有序有趣。在轉場活動中學生再次體驗革命紀律、傳承革命精神。
四、總結反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百年黨史展現黨的偉大成就,彰顯黨的優良傳統,凝聚偉大建黨精神,蘊含黨的成功經驗,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因此學校在開展各類德育教育活動中,在積極踐行學校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應充分利用黨史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活動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引導學生勇擔歷史重任,提升道德素養,堅定理想信念。本次元旦游園活動成功地把人文、藝術、科技與黨史學習教育融合在一起,與三生教育融合在一起,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融合在一起,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但活動中也還是有些地方值得我們反思并進一步改進:
第一、如何在活動中讓黨史學習教育與活動內容充分融合,給學生更直接、更深層的體驗感受,引導學生發至內心熱愛黨、熱愛祖國。
第二、如何在活動中更好地踐行學校三生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生涯規劃能力,融合生活教育,成就多彩生命,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第三、如何讓中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融于立德樹人全過程,讓德育活動形式更加廣泛和多樣化。
參考文獻
[1]《詹萬生:學習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來源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