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潤飛
◆摘要:隨著我國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升,國民對教育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下:小學數學課堂中加入德育,不僅如此小學數學不單要教小學生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法則,更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有條理、有邏輯地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且通過數學思維解決各種的知識難題。德育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對以后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那么如何提高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目前教育者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生活視角下提高小學數學德育水平的方法,希望對相關工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活視角;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德育建設
1 前言
在當下,每個教師都面對著新課改和“雙減”政策的雙重挑戰(zhàn),而數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強,學習任務重的學科。學好數學無論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還是對學習成績的提高都是大有助益的。然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最大的教學目的就是提升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中充分引入生活,將數學知識具象化,并且加強學生在生活中對知識的應用。除此以外,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要聯系核心素養(yǎng)要求對學生開展深度教學,要在推動學生能力全面發(fā)展的同時,為學生終身學習以及個體發(fā)展綜合素質打下了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教師應當將德育與數學聯系在一起,提高小學數學在課堂上的教育質量。
2 小學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學習數學是十分重要的,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只有學生有數學思想,當在以后學生接觸其他理科的學科時,才能更快理解其知識點。小學生擁有數學思想對以后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很大幫助,數學好的學生通常總體成績也會比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分數高,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邏輯重中之重。
2.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思想比較活躍,教師在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數學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把教科書中的知識點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由于數學知識的特殊性,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化和復雜化;再加上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數學也增加了更多的教學內容,是希望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掌握能力和運用能力。因此,這就要求小學生對數學要付出更多的學習時間,并且要求學生有著更高的數學邏輯思維和學習能力。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由于難度較高,再加上新課改的推進,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來說可以說雪上加霜,本來數學基礎能力就比較弱,新課改給學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在教數學知識點時,不要急于將知識點以灌輸式的方式教給學生,學生在枯燥無味的狀態(tài)下學習數學容易產生厭煩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要將德育融入學習中,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2.2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小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但是如果小學生時期沒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學生在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很容易學到壞的習慣。對小學生的教育,應該貫穿在各個學科的教育之中。就數學教學來說,也必須要融入德育,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要知道,在新課改之下,之前的教育模式已經逐漸被廢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之前教學模式單一化,沒有達到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而當前的教育最終不僅僅要培養(yǎng)學生知識基礎掌握能力,更重要的就是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能夠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入德育就顯得十分重要。
2.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生活化教學模式是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開展的,這就需要老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時創(chuàng)設特定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設置數學問題,引導小學生不斷去探索問題的本質知識,通過德育的角度,找尋問題的答案,對問題出現的根源進行剖析,讓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改善,特別是對數學問題進行必要的二次加工,這是當前生活化教學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3 生活化視角下,對小學生數學教學方向
3.1在課堂中設計生活化問題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數學課本的知識點為主,畢竟數學課本的知識相對來說比較全面。但是在進行數學問題設計時候,教師不單是要立足于數學課本,還要根據教學知識將生活化的問題融入其中。通過二者相結合,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有德育融入其中,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比如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到數學的地方可以說太多了,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學習,可以通過平時生活中買菜的例子給學生講解:如,在對學生進行“百分數”概念的教學時,由于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很難深刻、透徹地理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或事物,如,食品包裝袋上的營養(yǎng)成分表、酒水中的酒含量以及商場中商品的打折現象等,對百分數的概念進行具體的體現與講解,這樣就能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理解程度的提升,實現了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教師可以結合生活知識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情景化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感受到一斤到底有多重,學生自己買的時候才大致知道別人給的貨物重量對不對,如果感覺不對,可以自己嘗試測量,這樣一來如果真的不對,教師要告訴學生不管做什么都要講誠信。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講誠信的道德素養(yǎng),這樣通過生活化數學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非常重要。
3.2教師進行引導自主探究
教師在數學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作為在學習中的主體,只有他們自身真正學到了知識,才能將知識為自己所用。教師在這個過程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在教學“圓”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你們見過三角形的輪胎嗎?”這種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的運用為學生營造了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同時通過學生現實生活中常見事物的結合,進行了教學手段的生活化處理,進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圖形內部存在的關聯。不僅如此,通過這樣的例子,很多學生也會對一些數學題型展開思考,因為有可能某個條件不確定就會變成另外的一種形式,對于開發(fā)學生邏輯思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滲透,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對待數學問題的態(tài)度,通過問題不斷探索、追求真理。
4 結語
總之,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一項新型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地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盡可能的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加強學生的德育建設。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應通過生活化教學意識的樹立、生活化教學內容的整合、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生活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促進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實現生活化教學模式優(yōu)勢的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 齊加武. 芻議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及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 2020(11).
[2]黃巖.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新讀寫,2020(01):44-45.
[3]劉玉,劉嵐馨. 讓數學與生活比翼齊飛——試論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