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勝 劉瀟
摘? 要:黨史文化標識設計比賽是高職院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種創新形式。文章分析了開展黨史標識比賽的必要性和重要價值,通過準確把握主題、科學制定規則、加強動員宣傳、豐富活動形式深入探討了開展比賽的路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職院校開展比賽的機制。通過比賽,創新了黨史學習教育形式、提升了廣大師生的信仰信念信心、實現了黨史教育與專業學習深度融合,達到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黨史文化;標識設計;路徑
2021年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總的來說就是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教育引導全黨同志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要鼓勵創作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1]。目前,高校開展的文藝創作主要形式有:歌舞、音樂劇、廣播劇、話劇、舞臺劇、紅色經典歌曲傳唱、音樂會、攝影、繪畫、書法等。黨史文化標識設計也屬于文藝創作的一種形式。
一、黨史文化標識的定義、類別及特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史文化是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和黨的自身建設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反映的是黨的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和歷史表現形態,是黨的歷史同黨的文化的結晶[2],蘊含著豐厚的精神滋養,為高職院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生動教材。
黨史文化標識是指廣大師生以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為創作元素,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利用設計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設計制作的作品,是黨史與現代科技或傳統藝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分為海報、實物模型等。標識具有思想性、政治性、歷史性、時代性、藝術性、審美性、代表性等特點。
黨史文化標識設計比賽(以下簡稱黨史標識比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黨史標識比賽是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的重要方式。這能使廣大師生在制作或參觀過程中深入了解黨史文化,并把黨史中蘊涵的革命精神和時代價值傳播出去,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二、高職院校開展黨史文化標識設計比賽的必要性
(一)新時代全面加強高職院校黨的建設的需要
高職院校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堅強陣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保證黨中央決策部署在高職院校得到貫徹落實的必然要求;是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3]。《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堅持把高校黨的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推動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高校黨的建設與人才培養等深度融合。對師生員工加強黨史教育等[4]。
加強高職院校黨的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并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辦學治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各方面,使高職院校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責任。因此,高職院校要把團結帶領教育廣大師生擁護黨、聽黨話、跟黨走,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條例》規定,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開展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抓手[5]。
黨史標識比賽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讓廣大師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和實際行動參與到黨史學習教育、黨的建設當中的實際舉措。通過黨史標識比賽,廣大師生能深化對黨史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等的認識。廣大教師能提高對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認識,進一步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二)高職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好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7]。《條例》規定,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根本標準[8]。
立德樹人就是指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堅持把立德樹人貫穿于黨史標識比賽的全過程各環節。大學生通過黨史學習,可以提高對黨的認識,提高思想理論水平,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提高黨史素養、道德品質,進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設計制作作品的過程就是大學生把黨史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與專業知識、專業技術技能相結合的過程,能強化歷史思維、理論思維、專業思維、科學思維,實現智力的提高。黨史標識比賽需要健康的身體作保障,同時通過動腦動手也鍛煉了身體、增強了體質、愉悅了身心。為使作品中各元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作品整體造型精致、賞心悅目,提升整體美觀度,提高獲獎率,參賽師生在設計制作中需要學習、利用美學的知識和技能;參觀師生在欣賞作品時陶冶情操、傳承紅色基因;通過設計制作或參觀欣賞,廣大師生能夠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達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黨史標識比賽需要動腦動手,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高度結合的過程,使參賽師生掌握勞動技能、提高勞動能力,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9]重要要求的切實舉措。大學生在參加黨史標識比賽的過程中能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要求。
(三)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社會的內在需求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10]。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11]。
黨史標識比賽是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技術技能培養的生動實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相結合的重要途徑。這既能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又能促進大學生德技并修,培養其創新思維,提高其綜合素質。再者,黨史標識比賽能使大學生對世情、黨情、國情、民情有更深入的認識,促使大學生對黨領導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更加充滿信心,幫助大學生認識到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使大學生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黨史文化標識設計比賽的重要價值
(一)符合黨史教育與當下社會文化發展特點的對接要求
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四個自信”,而歸根結底是要增強文化自信。黨史文化屬于黨的文化范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2]。文化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能夠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13]。
文化建設需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文藝創作時,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基本方針。文化具有時代性、群眾性、創造性等特點。人民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人,是一切文化創造的最深厚的源泉,因此要實現文化自信就需要讓人民群眾真正參與到文化建設當中,使其擁有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自豪感。
黨史標識比賽屬于黨的文化建設的一種形式。黨史標識比賽要求參賽師生認真學習黨史文化,通過作品來展示和傳播黨史文化,在制作作品時也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剪紙等)與黨史文化相結合。這既能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又發展豐富黨史文化、創新黨史文化傳播方式,推進黨的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
參觀師生在寓教于樂的參觀中學習了解了黨史文化。黨史標識比賽能促進黨史文化在校園的傳播,并將黨史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營造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氛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達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和走進青少年、引領青少年的要求。黨史標識比賽能使廣大師生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文化自信,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奮斗之路,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黨史標識比賽用黨史文化的魅力把廣大師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二)探索黨史教育與學生喜聞樂見教育形式的契合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互聯網在黨史宣傳中的重要作用[14]。由于現在的大學生都是“00”后,是網絡原住民,對傳統的教育方式接受度較低,因此黨史學習教育必須創新方式方法。這就要求以平等姿態與大學生商討方式方法,依靠他們、動員他們,并讓他們承擔主角,把鮮活豐富的黨史運用新媒體技術傳播出去,或融入到各種學生活動當中,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在寓教于樂中開展活動。
設計制作作品時,大學生就成為了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角。無論是查找資料學習黨史還是設計海報或制作實物模型,都能夠切實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創新能力,培養主人翁意識。網絡評審投票是在公眾號上進行的,既擴大了對作品的宣傳力度,又對廣大師生加強了黨史教育;既創新了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增加了趣味性、針對性、實效性,又擴大了黨史標識比賽覆蓋面,提高了影響力、吸引力、感染力。
(三)探尋黨史教育與學生素養提升的融合切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15]。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6],具體細化為樂學善學、信息意識、審美情趣、國家認同、勞動意識、技術運用等18個基本要點[17]。
參賽師生通過查找黨史書籍和網上黨史資源等開展黨史學習,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樂學善學能力,增強信息意識。通過運用美學知識設計制作作品,參賽師生能夠培養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提高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基本能力,提高審美情趣。通過黨史學習,參賽師生能夠了解黨的光榮傳統等,增強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從而增強對黨、國家、人民的情感,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從而能夠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通過動手動腦設計制作作品,參賽師生能夠端正勞動態度、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勞動能力、掌握勞動技能。通過對設計和制作技術的運用,參賽師生能夠培養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愿,培養創新思維和工程思維,提高技術運用能力。設計制作作品的過程就是黨史學習教育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過程。
四、高職院校開展黨史文化標識設計比賽的路徑——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一)準確把握主題,確保方向正確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18]。習近平總書習近平記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19]。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提出了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希望[20]。因此,確定主題時既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又要符合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既要遵循黨史學習教育規律的特點,又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大學生成長規律的特點;既要突出對廣大師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的要求;既要突出對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培養的要求,又要突出對廣大師生職業素養、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培養的要求。因此,主題確定為:學黨史鑄魂立德、立匠心筑夢成才。
確定作品名稱時,既要圍繞主題,又要結合新時代;既要充分體現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又要充分展示黨的百年光輝歷程、重大成就、歷史經驗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真實感受,還要充分弘揚和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等。經研究決定,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將作品名稱確定為:中國共產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為人民服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永遠跟黨走。
(二)科學制定規則,明確活動流程
為保障黨史標識比賽順利開展,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分別制定了對作品、參賽隊伍和人員的要求,對評分標準、程序、評委遴選的要求等。
對作品的要求:海報、實物模型不限。作品必須遵守黨內法規、憲法、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并尊重黨史文化傳統、公共道德。作品整體符合紅色主基調,內容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作品要注重敘事性與說理性相統一,教育性與觀賞性相統一,通俗性與高雅性相統一。設計風格要嚴謹細膩,簡約而不簡單,豐富而不復雜。
對參賽隊伍和人員的要求:黨史標識比賽分為教師組和學生組,每組1-3名組員。教師組的隊員必須全部是教師。學生組可以由1名教師擔任指導教師。每位組員只能參加1支隊伍。
對評分標準、程序、評委遴選的要求:評審由網絡投票和評委評審兩個環節組成,分別占總分的10%、90%。其中,評委評審是評委從設計理念、美觀程度、現實意義3個方面進行。評委是由各黨總支推薦的1名群眾公認度高、作風正派、業務能力強的黨員教師擔任,而且采用作者信息對評委保密、評委信息對作者保密、評委之間互相保密的方式獨立評審,確保公平公正。
黨史標識比賽流程由宣傳動員、收集作品、網絡投票和評委評審、公示、頒獎、獲獎作品展示展覽等環節組成。
(三)加強宣傳動員,營造輿論氛圍
在學校黨委、學校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的堅強領導下,在組織宣傳統戰部的精心指導下,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黨史標識比賽領導小組,強化統籌協調與調度。統籌分布在兩個校區的8個二級學院黨總支,分別建立了由各黨總支書記、副書記、專門負責黨史標識比賽的輔導員和學生黨員組成的4個層次的宣傳動員機制,安排兩名學生黨員負責對接1個學院。輔導員和學生黨員通過推文、現場會議等多種途徑宣傳動員,并負責作品收集和報送等工作。
黨史標識比賽的通知、網絡投票、獲獎作品網上展示都是在公眾號上進行的,廣大師生自發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分享并評論。部分作品在圖書館舉行了為期2個月的展覽,供全校師生參觀學習。最后,作品長期懸掛在宿舍走廊。這是黨史學習教育進宿舍的重要途徑,在宿舍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以上途徑,在全校營造濃郁的黨史文化氛圍,為師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途徑。
(四)豐富活動形式,強化活動效果
為制作更好的作品,參賽師生積極參觀黨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全面了解作品的背景、內涵和意義,有的參觀師生用手機現場查詢相關資料,這本身就豐富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參賽人員廣泛,來自兩個校區的8個二級學院黨總支。不僅有專業課教師、輔導員,而且更多的是學生。作品豐富多樣,既有海報,又有實物模型,其中實物模型包括剪紙、紅色建筑模型、紅船模型等。黨史標識比賽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黨史標識比賽的通知、網絡投票、獲獎作品展示都是在公眾號上進行的,部分作品的展覽是在圖書館進行的。參觀人員廣泛,不僅有省委教育工委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組的領導,而且有來自兩個校區的廣大師生。為使作品長期發揮育人功能,作品最后被懸掛在宿舍走廊。這既美化了宿舍環境,又營造了濃郁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
五、新時代高職院校開展黨史文化標識設計比賽的成效與啟示
(一)取得的成效
1.創新了高職院校黨史教育的形式
黨史標識比賽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具有教育性、競技性、趣味性、娛樂性、觀賞性、科技性,創新了黨史學習教育形式、方法、路徑,增強了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作品可以更加形象地把黨史鮮活地展現出來。參賽師生通過查找資料學習黨史,通過制作作品展示黨史。參觀師生通過欣賞作品對黨史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更感性的認識、更深刻的體會。
2.增強了廣大師生對黨史的了解和掌握,提升了信仰信念信心
黨史標識比賽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廣大師生通過參加黨史標識比賽或參觀展覽,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加深了對黨的奮斗歷程和重大成就、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的認識,深刻領悟到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廣大師生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了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激發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激情和動力,厚植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增強了歷史自覺、歷史自信,從而形成了人人都是黨史的講述者、傳播者、實踐者的氛圍。除此之外,這還能使他們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深刻理解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信心,增強了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3.實現了黨史教育與專業學習的深度融合
參賽師生不僅需要對黨史有深入的了解,而且需要具備扎實的設計和建模等專業知識、較強的動腦動手能力,并把黨史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應用到設計海報、制作實物模型當中,才能夠制作出較好的作品參加黨史標識比賽。參賽過程就是專業知識學習和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的過程,激發了廣大師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團隊合作意識。
(二)獲得的啟示
1.黨史教育要注重創新形式方式
由于年齡和閱歷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對黨史接觸少、了解有限,并對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感興趣。因此,對大學生加強黨史學習教育需要創新形式,要融入到日常學習生活、主題黨課團課班會、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當中。在利用好傳統的學習教育方式基礎上,也要利用好融媒體互動方式,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動員大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發揚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積極參觀黨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述黨史故事、編排參演黨史文藝節目、參加黨史知識競賽、觀看紅色電影、深入革命老區調研實踐、開展黨史“線上”宣傳宣講等。通過“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實踐式”的方式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生動鮮活講好黨史。尤其是,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黨史文藝創作,不斷推出積極向上、思想深刻、形式新穎的文藝作品。
通過以上途徑,大學生可以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砥礪初心使命,這樣才能夠使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成風氣,入腦入心、取得實效。
2.黨史教育要側重拓展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要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全社會更好知史愛黨、知史愛國[21]。在做好黨史學習教育的同時,也要做好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還要深入挖掘校史中蘊涵的紅色基因,講好校史里的黨史故事。在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主渠道、推動黨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同時,還要把黨史學習教育貫穿于專業教育始終,利用好課程思政、深入挖掘每門課程中的紅色基因、通過編寫教材等講好學科發展史、學術人物史。還要鼓勵大學生利用社會調研實踐等途徑收集利用好學校所在地和家鄉所在地的黨史資源,通過各種方式講好地方黨史。
3.黨史教育要著重運用評價
建立反饋機制,把廣大師生參加黨史標識比賽的情況反饋給所在的黨組織,建議在教師職稱評審、師德師風、評優評先上和學生入黨推優、獎助學金評定上給予優先考慮。
學黨史的目的在于辦實事。通過黨史學習教育要引導廣大師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將愛國之情、強國之志融入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報國之行中,把“大有可為”的殷切囑托轉化為“大有作為”的火熱實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通過辦實事的成效和廣大師生的學習收獲來評價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成效。
六、結語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所舉辦的黨史標識比賽為實現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標貢獻了高職院校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黨史標識比賽的開展機制,以期為兄弟院校開展類似活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作品也為宣傳部門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宣傳提供了素材。廣大師生受到全面深刻的歷史自信、理論自覺、政治意識、性質宗旨、革命精神、時代責任教育[22],紛紛表示將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堅定的歷史自信,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凝心聚力、擔當作為,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參考文獻:
[1][14][15][19]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2-02-15)[2022-02-15].https://www.12371.cn/2021/03/31/ARTI1617174802044757.shtml.
[2]歐陽淞.關于大力弘揚黨史文化的幾個問題[J].中共黨史研究,2012(09):5-15.
[3][7][9][18]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4][5][8]中共中央.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N].人民日報,2021-04-23(03).
[6][21]習近平.繼續把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N].人民日報,2022-01-12(01).
[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N].人民日報,2022-04-21(13).
[11]習近平.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N].人民日報,2021-04-14(01).
[1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8.
[1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1).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2014-04-08)[2022-02-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
[17]百度百科.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EB/OL].(2022-02-15)[2022-02-15].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AD%A6%E7%94%9F%E5%8F%91%E5%B1%95%E6%A0%B8%E5%BF%83%E7%B4%A0%E5%85%BB/20361439.
[20]習近平.不忘立德樹人初心 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N].人民日報,2020-09-10(01).
[22]王滬寧.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N].人民日報,2021-12-25(01).
責任編輯? 苗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