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成
【摘要】伴隨“雙減”政策落實工作的持續推進,優化作業設計已經成為一種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還能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方法。尤其對于小學數學來說,作業歷來都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積極探索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方法極為重要。本文對此進行了探索,希望能通過優化數學作業來切實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并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減負增效
傳統的作業過分注重“題海戰術”,為學生布置大量的題目,作業設計質量降低,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在作業完成的效率和質量的預期目標上也會顯著降低。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優化作業設計,使學生高質高效地完成作業,實現減負增效。尤其是數學作為一大基礎學科,更應該注重對作業的設計和實施,引發學生對數學作業的強烈興趣,才能讓學生投入做作業這個過程,而真正能夠在作業中加深對知識的鞏固理解,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設計課前預習作業,引發學習興趣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但這一點常常被忽略,又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生活經驗不足,知識的認知能力有限,最終導致學生對新授知識感覺陌生、難以吸收,無法引發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就大大降低。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該積極設計和實施課前預習作業,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手段,讓課前預習作業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另一方面學生預先對知識有一定了解后,會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增強其自信心,使其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例如,《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可通過翻轉課堂的模式來預先進行課前預習作業的布置。首先,教師為學生制作一個微課內容,涵蓋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法則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對于視頻中不理解的知識內容標注出來,然后在課堂上和教師一起解決。接下來,教師布置一份預習單,根據微課學習將作業單完成,主要內容就是:小明在超市買東西,胡蘿卜上面的標簽是一斤2.8元,他買了兩斤花了多少錢?小明超市買東西一共花費了50.5元,他使用優惠券減了2.1元,最后他花了多少錢?在課上,教師可根據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疑惑進行重點講解。我們可以發現,教師通過微課和預習單兩種簡單的方式布置了課前預習作業,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了初步的預習。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疑問,而正是這種疑惑引發了他們對知識的探究欲望,激發其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二、豐富作業形式,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1.設計分層作業,促進共同進步
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按照統一的標準,可能就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基礎弱的學生感覺難度太大,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也沒有理解作業題目,能力較強的學生會認為作業太容易,沒有挑戰性,綜合能力無法得到發展。因此,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應該進行分層作業設計,以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的現狀來設計有區分性地、階梯型的作業,這樣可以使學生高效完成作業,同時通過做作業也可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例如,《公頃和平方千米》一課,這節課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認識公頃和平方千米,通過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換算的真正掌握,來攻克生活中出現的難題。但是針對不同的重點內容,學生所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師可以就此設計分層作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分層作業,具體如下:
基礎類作業:
(1)3平方千米=(? ?)公頃
10000平方米=(? ?)公頃
200公頃=(? ?)平方千米
34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學校的占地面積約是3(? ?) ;小月的腰圍是(? ?);一棟樓房的占地面積是(? ?)
提升類作業:
一塊正方形小麥試驗田邊長200米,這塊小麥試驗田的面積是多少公頃?
一塊長方形的果園,長為2500米,寬為400米,這個果園的面積是多少公頃?合多少平方千米?
拓展類作業:
一張邊長是7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最多能裁出多少個長是4厘米,寬是1厘米的紙條,請畫圖說明。
這三類作業分別針對的是基礎、中等、優等三種學生布置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次布置下去,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助餐”作業,而且對于基礎弱的學生如果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后,可以不斷升級,做中等生和高等生作業,并引導其靈活掌握基礎性知識,從而逐步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存在差異的學生布置了不同的作業,雖然作業內容不同,但都會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進步。
2.布置生活化作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完成。因此,教師可為小學生設計生活化作業,讓其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等來探索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或者是學會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這樣的作業方式新鮮有趣,既能激發學生熱情,還能鍛煉其問題解決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如,在教學完《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這一課后,教師可為小學生布置如下作業:觀察家中物品,有哪些是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然后將其畫下來或拍下來,拿到學校給教師和同學觀看。
三、進行多元化作業評價,激勵學生進步
傳統的作業設計過分注重學生完成作業的程度,而往往在對學生作業的客觀評價上做的不到位。作業評價是作業的重要內容,一份完整的作業必須要有教師的反饋。一方面通過評價交流,可以引領學生認識到自身作業優勢和不足,進而在日后學習中加以改正,促進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師給予正面的積極鼓勵,還會讓學生增強自信心,促進其更飽滿地投入到知識學習中。因此,教師應該進行作業評價,而且評價的方式也要多元化,可以是小組互評或者自評,還可以是專項評價、教師總結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方式靈活運用。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需要教師表揚和鼓勵的階段。因此,面對有進步的學生,教師應該肯定他的進步,給予表揚和支持;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要耐心指出問題所在,引導其積極改正,不應嚴厲職責,以免打消其學習積極性,并應給予鼓勵,使其增加自信心,促進更好更快發展進步。
四、結語
“雙減”政策推動了數學教學方方面面的改進,作業設計改進同樣如此。為了讓數學作業的價值功用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仍能得到有效發揮,教師應當注意定目標提效率、精內容減數量、借評價升效果、多形式激興趣,同時還應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情況,分層設計作業,這樣才能通過作業的優化設計,助力小學數學教學的提質增效。當然,教師還應不斷總結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持續的創新和改進,以此更好地發揮數學作業的價值功用,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勁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減負增效的作業設計分析[J].世紀之星—初中版,2021(3):2.
[2]姜雙龍.減負增效下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分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1):2.
[3]吳中杰,嚴亞雄.融“生活教育”之理,達“減負增效”之旨——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2(2):4.
[4]張文玲.快樂作業減負增效——如何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新課程,2016(16):1.
[5]王佳怡.創新作業模式? 助力“雙減”啟航——淺談“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1+N作業設計探究[J].小學教學設計,2022(8):37-40.
[6]劉雪紅.基于“雙減”背景簡析小學數學作業布置與批改方法[J].小學生(上旬刊),2022(2):34-36.
責任編輯? 李海濤F9EA96CB-C49B-43E3-A9E7-5A009FAD84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