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莉
摘要: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在小學教育規劃創新整改過程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而設置的專門學科,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以閱讀教材內容為教學主導方向,而忽略對學生進行的課外拓展引導,學生家長對學生在校的表現了解甚少,嚴重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發展質量。因此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需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通過家校合力的教育方式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家校合力;小學;道德與法治;融合策略
引言:當代小學生正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氛圍之內,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而出現價值觀念偏差,脫離正確生長軌道的現象,在此過程中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家校合力教育改革方式,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明確遠離不良健康信息的必要性。引導學生充分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與自身之間的必要聯系,在教師與家長協同合作的基礎上提升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交流質量,通過兩者融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糾正自身的錯誤言行,以此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推動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快速成長。
1.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理念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在尊重學生童年生活獨立價值需求的過程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而進行的專項教育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過程中,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品德形成的過程,通過處理好文化多樣性與統一性關系的過程,使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材內容呈現出文化多樣性的載體特征。改變傳統成就的教育方式以學生作為教學根本,充分挖掘符合學生需求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感受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取向,以此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1]。
2.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過程中家校合力的教學方向
2.1通過科學思辨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篩選適宜的課外閱讀文本
在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教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是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快速發展的核心根本,在此基礎上通過家校合力的教育方式,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帶領學生感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探究和體驗樂趣。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習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穩定發展。在家校合力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家長將學生在家的表現進行詳細的反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課外書籍閱讀類型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教學規劃。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中國有了共產黨》一課教育過程中,教師可選擇家校合力的方式為學生推薦相關的網絡書籍,通過網絡篩選的方式選取相關的影視或文學資料。由家長幫助學生完成資料的甄別,幫助學生完成課外閱讀的學習任務,結合本課的教學主題在網絡上選擇符合教學方向的紅色書籍學習資源[2]。
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習強國或喜馬拉雅等線上閱讀app帶領學生尋找適合的課外閱讀書籍,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家長將學生所選擇的書籍發布到班級群組當中,例如:可選擇《16年前的回憶》《寫給青少年的黨史》或《小兵張嘎》等通俗易懂的紅色書籍。除此之外也可觀看《勇士》《井岡山》或《覺醒時代》等影片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歷史以及紅軍長征的偉大意義。通過書籍和影視作品的觀看了解革命先驅為了國家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奉獻出寶貴生命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資料查詢作業,在家長的幫扶下搜索“與中國共產黨”相關聯的紅色歷史事件資料,在家長與學生共同分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銘記黨的光輝歷史以及中國共產黨成立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使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升華。
2.2開展親子主題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教育過程中,通過家校合力的教學方式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開展主題親子藝術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感知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價值。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的主題研修活動,在避免理論知識和實踐相互脫節問題的過程中,對現有的知識價值進行深度的內化,提升學生的思想認同感。例如:在進行小學四年級《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開設主題藝術親子互動班會,為學生和家長展示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如:京劇、刺繡、藍印花布等民間藝術類型,可以結合書籍和藝術資料的講解,使學生感知不同藝術作品的產生和發展[3]。在家長和學生共同配合的過程中完成藝術作品的模擬制作活動,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融合拓寬學生的人文素養,真正實現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目的。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教育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家校合力的創新型教育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通過家長與教師的默契配合方式,為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文本開展針對性的主題親子活動,實現學校與家庭的默契配合目的。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當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情感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促進后續更深層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交流和學習。
參考文獻:
[1]植海春.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J]. 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19(2):12-13.
[2]肖良斌. 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之我見[J]. 科學咨詢,2020(20):235-236.
[3]倪平.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224.D05DBDC0-9CCF-49F8-BD58-94A6C9B110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