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娜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個嶄新的課程,其發展要求既要適應教學發展的進程,也要契合素質化教學的整體發展理念,綜合實踐課程對于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地推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提升。綜合實踐教學的開展,有著強烈的實踐性、自主性與綜合性,通過實踐性教學的開展,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性實踐才能,使學生在興趣愛好的指導下,增加其自主性。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規范化;常態化;實施
一、引言
作為基礎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夠體現出教育改革的相關職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新興的課程形態,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切實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主獲取知識,拓展思維,積極思考,在遇到現實問題時,能夠運用已學到的知識,解決當前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和生活的方法,并且能夠豐富學生的各個領域的體驗,進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綜合實踐課程規范化與常態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課程資源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沒有固定教材的課程,因此,其價值體現在“生成”,通過各類課程資源的有效“生成”,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系統的訓練和整體的提升。但是,對部分已經習慣依賴教材授課的教師而言,在無教材授課的情況下會顯得不知所措,把握不了綜合實踐活動中能夠生成哪些課程資源,更有甚者,找不準在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相應位置,這嚴重阻礙了綜合實踐課程的規范化與常態化開展。
(2)缺乏專業的教師
對每一位教師來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然而教師由于缺乏綜合的專業訓練,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另外,教師缺乏課程資源生成的能力也會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能夠有效開展,使學生獲取不了個人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揮。
(3)缺乏可以借鑒的經驗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針對現階段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脫離社會與時代發展要求、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忽略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等問題而引起國家高度關注的課程,盡管在國際上某些發達國家已經有相關課程的實施經驗,但在我國其屬于新興課程,因此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學校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在不斷地探索經驗。
(4)課程評價問題
課程評價是綜合實踐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其必然直接影響課程實施的方向,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質量。綜合實踐課程評價包括以下兩個層面:一是主管部門對學校開展綜合實踐課程的評價,這種評價大多數流于片面,存在于形式,該評價體現不出監督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二是基于學校層面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特別要注意的是學生評價問題,這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感受。由于綜合實踐課程到目前未能實現擁有完善的模式,其相關程序也不夠成熟,因此,綜合實踐課程在課程評價方面仍然存在部分問題,一部分教師對評價學生的相關指標模糊不清,對學生發展評價的依據不足,導致課程評價在實施過程中過于寬泛,往往還存在隨意的現象。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規范化與常態化實施的基本策略
1.開發課程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在實施過程中更加注重個人與自然以及社會的密切關聯,在開展過程中,能夠充分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對其相關領域的課程資源的依賴性非常強,但目前為止,國家并沒有指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固定領域,沒有明確規定哪些部分是必學內容。因此,建議學校完善各個領域相關硬件設施,將相關資源充分挖掘出來,為學生綜合實踐課程做好基本保障。
2.完善教學模式
要促進綜合實踐教學規范化和常態化的開展,當務之急應從源頭入手,要改變教學理念,解決教師認識不足等問題。綜實課程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教學形式,突破了傳統單純課程的局限而遵循高水平組織的教學原則,把相關知識以小單元活動的形態統整出來,再經過學生主觀的、創新的學習,有機地把學問性專業知識與體驗式專業知識、單個課程的專業知識與跨領域專業知識、理論與實際、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統一的發展。[1]
3.配備專門師資
學校要從現實出發,本著為學生發展的態度積極開展綜合實踐課程,優化配備本校的人力資源,形成綜實課程穩定的教師隊伍。學校要配備具有操作性強、技術比較成熟的教師,"專職教師"由具備相當的組織協調能力、規范管控能力和研發創新能力的教師擔任。"兼職老師"由各班校長或科任老師兼任,要作為學科優秀師資團隊的主要力量。"專長老師"由具備專長的本校老師、學生父母、社會人士、企事業管理人員、國家機關黨員干部、相關學科工作人員和研究者承擔,是該學科專業師資團隊的輔助和重要力量。在學科專業師資隊伍構建工作方面,還必須保持"內外有效結合、教學活動與教研活動結合"。因此,從長遠的角度看,堅持"全科教師"的人才培養宗旨必然成為綜合實踐學科師資培訓的終極目標和方向。
4.注重課程評估
課程評估是課程執行的重要環節,要充分發揮綜實課評估的引導、激發功能,促進課程規范化與常態有效執行。[2]學校要考慮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性評估,并建立切實可行的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校評估系統。學生評價制度改革,是中國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中構建新型教學評價體制的核心和關鍵環節,是當前新課程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對學生能力的評估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也要看到并挖掘學生在多方位的潛能,從而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樹立信心。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教學功效,并促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進一步發揮。
總結: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部分,該課程的規范化和常態化實施也將是一項長期進行的工程。所以,教師應該承擔這一重大任務,以推動學生社會化與個性化的和諧發展為己任,通過強化教學研究,充實教學資源,完善課程管理,提升專業教師教學水平,規范教學運作,積極實現綜合教學的理念與目標,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0(19):3.
[2]韓江萍.盡快規范化與常規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之當前要務[J].中小學管理,2020(5):4.5A8DB4EB-735A-4A72-BE36-985E6BA3DD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