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梅
摘要: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促進學生學科素養提升是一個最基本的教學要求,它對培養小學生的認知、閱讀、社交、寫作等能力是有明顯幫助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較強的綜合素養與實際技能,由此實現全方位拓展。但是,通過哪些教學方式來實現它呢?在本文的研究中,筆者結合統編版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容為素材,通過一些實際案例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提升 ;策略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制定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因為每一位學生認知水平都不同,其差異性突出,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標準、教材重點、學生的認知能力、基礎素質來引導其加強學科核心素養,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的探索興趣,基于實現學生多元化發展的前提下,高水平地開展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分析
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是指通過小學語文學習的引導,鼓勵學生不斷地學習及吸收新知識,在不斷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逐步養成有規律的學習習慣,并進一步提高學科學習能力。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需要逐步培養及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利用學科教學技術來鼓勵學生積極互動與交流。由此來看,語文核心素養的重點包括四方面的能力,即:閱讀、識字、交際、寫作等,并且還涉及到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品德修養等。
二、現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根據目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來看,存在不少問題與障礙。首先,受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地區和學校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評價的指標仍然是考試成績,“升學率”與“成績排名”仍然是衡量一個學校或學生的優劣的標準,造成廣大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往往習慣運用填鴨式或者滿堂灌等方式進行教學。第二,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在設置具體的教學內容與目標的過程中,過于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很少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導致課堂的趣味性減弱,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最重要的是個別語文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于培養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并無積極幫助。總之,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基于應試教學思想的限制,造成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時的行為缺乏積極性,沒有獨立探索與學習的意識,這不可避免地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甚至為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學科核心素養等帶來阻礙。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策略
(一)整合多媒體資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小,平時接觸到的人與事比較少,導致其生活閱歷受限,這必然會影響到其閱讀面的拓展。另外,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課本上的一些知識遠遠地跟不上學生的探索速度。所以,教師必須整合多種資源,擴大學生的眼界,鼓勵學生廣泛、深入、精細地閱讀,讓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幫助他們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價值觀的升華,逐步增強個人素質。例如,在《大禹治水》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在走進課堂之后,并不著急立刻介紹課本中的內容,考慮到一些學生喜歡聽故事,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平臺為學生播放一些與其相關的神話故事等視頻,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與“大禹治水”有關的神話傳說,并且還適當引入其它的歷史故事或者傳說寓言等(如夸父逐日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鼓勵學生通過課堂交流來深入學習,由此來讓學生去感受大禹治水的精神,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心得與內心感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閱讀興趣必然能夠大大提升,通過認真地閱讀,學生能夠認識到大禹治水的堅強毅力,同時也感受到了神話故事的神奇有趣,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幫學生形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增強其語文核心素養帶來幫助。
(二)創設特定教學情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必須要將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當作教學重點,這也是增強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階段與環節。若學生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成長與發展中,自然會帶來不利影響。創設特定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口語社交能力,有利于增強其核心素養。例如,《我們做朋友》的文章學習中,教師首先要運用小組合作方式為大家構設一個談話平臺:怎樣向他人尋求幫助?(借橡皮擦、借課外書等)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通過禮貌、得體的語言進行溝通與交流,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持與幫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在利用新穎、大方的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清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與別人交流時,必須要引導學生形成認真聆聽的意識。通過這種方式,來逐步培養學生的社交素養,促使其語文核心素養增強,就可以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開展教學復述活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語文復述活動,體現出語文學習的綜合性特征。閱讀是內化吸收的過程,復述則是外化輸出的過程。復述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獲得情感共鳴,而且能夠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和文章的寫作技巧。因此,復述不僅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例如,學完《巨人的花園》,教師指導學生說說巨人的花園都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關鍵詞語,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弄清楚各段之間的聯系,然后用上關鍵詞語按照順序進行復述,盡量用上文中的原句,在全班學生面前能夠大膽地復述,達到加深理解和積累語言的目的,為寫作打下基礎。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一些現象,積累學習素材,由此來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在引導學生進行情感抒發的過程中逐步增強核心素養,并間接性地提高寫作能力,從而達到一舉雙得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經過以上的介紹,我們認識到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需要借助于多元化的課堂活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把握與控制,引導學生進行情感表達、口語鍛煉、寫作訓練、思維提升等,由此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在此期間,教師需要運用開放性、創新性、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由此來逐步增強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段林橋, 王劍鋒.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表達[J]. 中國教育學刊, 2020(3).
[2]李小娟. 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J]. 中國文藝家, 2019, 000(010):P.24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