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蘭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聯系及發散型數學思維是提升小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思維訓練知識和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為學生普及相關的數學知識及理念外,還應當提升學生的聯系及發散性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及數學思維能力。本文探討了在教學中有效開展聯系及發散性數學思維培養教學,有針對性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素質;教學優化策略
對于學生而言有效的挖掘數學知識并且進行深入數學聯系性、發散性思維探究,對于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有著非常積極的幫助,數學能夠為學生的生活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小學教師可以基于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進步。
一、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作為學生日常接觸學習及模仿的對象,其數學思維能力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數學老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積極的利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問題,進而影響到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當代教師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繼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聯系及發散性數學思維能力、職業道德文化修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時便以身作則,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帶領學生一起挖掘課本中蘊含的數學聯系性、發散性思維元素,基于此,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教授學生“分數乘法“的課堂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自整數和小數的計算方法里找相關解決方式。學生思考得知整數、小數的乘法的運算規律和法則需要位數對齊后進行加減。隨后,教師鼓勵學生思考小數和分數進行換算后的計算思路。于是,班內學生便開始嘗試用小數的計算方式來計算分數。一些學生表示可以把分數換成小數來計算,如此便形成了二者之間的串聯性、逆轉性學習計算思路,隨后幫助學生掌握了化簡相乘的數學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下進行有效減負,兼顧學生的數學聯系性、發散性思維發展并落至實處,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教數學思維能力。
二、案例引導,側面激發并培育小學生的聯系及發散性數學思維能力
如今是信息化時代,各個小學數學教師都應優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組織信息化教學,提升學生的線上學習意識和數學聯系性、發散性思維能力,為學生創建多樣化的數學聯系性、發散性思維元素授課模式,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數學。教師在講述完成相關數學概念知識后,可以通過播放相關案例進行有效引導,側面激發并培育小學生聯系及發散性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長方體和正方體分解為若干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體的視頻,以此來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自個人化視角和集體性視角分別為學生展示其他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數學思維探究、數學知識聯系的案例,請學生進行觀摩和思考?;诎咐龑?,不僅能夠側面激發并培育小學生的聯系及發散性數學思維能力,也能帶來頗多成效。
三、游戲互動,讓小學數學思維素質教育更具色彩
由于小學生的課堂耐心程度和專注程度低,這不僅會影響周圍同學的正常數學學習,還會打亂教師的數學授課節奏,會降低學生的數學課堂參與度和專注程度。因此,教師應當改變枯燥的黑板式或口述式數學教育形式,構建大部分學生喜愛具有游戲互動性的數學課堂,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
比如,在教授學生“百分數”這部分數學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將100作為整體1,為學生準備了100個筷子,隨機選取一名學生上臺每次抽出一個筷子,將之作為百分之一,轉化成百分數的形式就是1%,以此類推,分別得出小數2%、3%、4%……以生活化游戲的互動方式,將整數與百分數進行結構化的串聯講解,提升學生的數學抽象概括能力,引導學生形成百分之幾的概念,幫助其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散性、聯系性數學思維分析水平。最后,小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時間有限,在家庭環境中完成課后作業并進行拓展性學習的機會很多。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家庭環境中進行自主性的數學知識梳理和深入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后家庭學習知識練習基礎上,進行數學聯系性、發散性思維層面的有效練習和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當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熱情,豐富課堂教學知識,激發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相關數學聯系性、發散性思維探究的熱情,促進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焦海榮.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4):169-170.
[2]康振國. 淺談激勵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4):173-174.
[3]劉新蘭. 淺析通過畫圖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方法[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