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康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已經成為中學教育的主要著力點。生活化教學將課本上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地理知識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符合學科的基本屬性,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實踐
引言
地理教學生活化、創設生活情境要求教師在對學生情感滲透時一定要積極向上、健康正面,情感滲透不應出現生活悲觀頹喪的事例。例如,在對當前中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時,有三種不同的態度觀,分別是樂觀者、悲觀者以及介于悲觀者和樂觀者之間。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滲透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
一、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漠視學生生活經驗,熱衷知識原理剖析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認為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的。但在高考的重負之下,許多教師仍把傳授知識和技能訓練當作教學的基本宗旨,完全漠視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能力以及生活經驗。許多地理教師在教學中主要研究教材、剖析地理原理,注重教學的程式化而不重視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教學之間的聯系,搭建起地理的科學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
(二)忽視學生學習潛能,探究情境呆板單一
現代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具有發展潛能。但當下的教師很少創設生活化的地理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究法”“發現法”“實驗法”等有利于開發學生學習潛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很少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教學情境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多數教師只強調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機械記憶,忽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地理知識生活的應用。
(三)弱化教材德育功能,知識遷移生搬硬套
地理教育必須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具體而言,學生不僅要通過地理的學習獲得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還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個性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養成一定的科學態度和科學觀念,具有事業心和責任感。但在現實的地理課堂教學中,依然是強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弱化地理德育培養的現狀。教師不僅沒有重視教材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而且忽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情感教育與生活情境沒有充分結合,不僅教材德育功能沒有充分發揮,而且知識原理的建構和應用由于脫離生活情境而顯得生搬硬套。
二、緊扣生活進行課堂導入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緊扣生活實際進行課堂導入,通過日常生活體驗或者社會熱點事件,引入每節課所要講授的內容,從一開始就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些課堂導入讓學生在學習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相關知識之前,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自然資源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有了初步的認知,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將更加深入。
教師還可以利用社會熱點進行課堂導入。例如,在講授“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發展”這章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來展開。社會熱點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對于學生來說沒有陌生感,生活中大家都在討論的事情和將要學習的地理知識存在關聯,學生的探索欲望會顯著提升。
三、創設情境輔助知識講解
高中地理知識更加復雜,抽象性也比較強,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積極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可以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通過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講授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教師還可以通過視頻展示動態的信息,為學生創設更加生動的學習情境。例如,在講授“水循環”這一節內容時,可以通過視頻動態展示水循環的整個過程。蒸發是水循環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可以通過動圖展示蒸發的過程,切換海陸間循環、陸上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等不同的形式。
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的現象,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現,創設出更加豐富的情境。例如,在講授“自然災害”這一章內容時,很多自然災害在生活中非常罕見,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展示不同的自然災害,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對不同類型的自然災害有更加直觀的了解,還對自然產生了敬畏之心,在學習防災減災內容時更加專注。
四、開展生活實踐,培養地理實踐力
地理課程具有實踐性,人類的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并通過實踐加以運用到地理教學上,力求課堂和實踐同步。課堂教學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為目的,實踐活動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開展校內地理實踐活動,可組織學生觀察日出日落的時間和方向;觀察月相的變化;測量學校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進行氣象觀測和預報。開展校外的地理活動,可以組織學生到野外去觀察地形地貌;進行土地資源調查;考察工業分布與工業類型;進行環境污染調查等活動。
實踐活動一:組織學生考察溧水的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布,臥龍湖的濕地保護;中山水庫水質調查及水源地的保護等相關自然地理知識。
實踐活動二:組織學生考察溧水傅家邊的草莓采摘園,探究農業的區位因素;組織學生參觀溧水城北的創業園區,探究工業集聚的優缺點;組織學生繪制溧水商業網點的布局圖,探究商業網點的布局規律及區位因素;組織學生調查溧水公交站臺的變化,了解溧水區內交通的發展變化等。
結束語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將書本上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化教學理念,符合中國教育發展的主導思想,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地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貫徹落實生活化教學的理念,通過各種方式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緊扣生活實際進行課堂導入,通過生活中很普遍的現象或者社會熱點引出新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積極創設各種情境,利用多媒體等技術,不斷提升課堂的生動性。教師應該不斷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生活中運用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劉桂香.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赤子,015(19):30-331.
[2]楊光輝.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018(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