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常 樺
考級指南
第六級
A項:《練習曲》(車爾尼,Op.299,No.10)
這是一首訓練左手快速跑動能力的練習曲,左手以五指練習的音型快速運動,使每個手指特別是4、5指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左手 左手應該又快又勻,如果有手指粘連不清,就要特別加強練習。通常手指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起落”不均勻,特別是有些手指“抬起來”的動作很慢,比如4、5指就容易反應遲鈍,彈奏時要盯住這些手指的動作(見例1)。另外,左手可以略微突出“旋律音”,避免每個音一樣響,有輕有重才能使音樂富有節奏感,表現力更強(見例2)。
例1 第1小節,輕輕突出畫圈的音,使它們組成一條旋律線
彈奏旋律音,不需要加重力度來彈,而要用巧勁兒,指尖觸鍵短、快,輕輕一勾,它比其他的音還要短,這樣聲音就脫穎而出了。
右手 右手有連續的八度,八度技術對于較小的手有一些難度。在練習時,不要一味地擴張手掌,以免造成內心過度緊張。反之,可以注意讓大拇指、小指向內抓住琴鍵,手掌仿佛
還有空間,其余三根手指控制好,盡量不碰音。另外,如果演奏者的手掌寬大而松弛,容易彈奏八度,可以在彈奏時突出右手小指的旋律音,這樣可以使旋律輪廓更清晰。在作品中, 右手的八度既有連奏,又有斷奏,其中連奏技術是比較難掌握的。比如第22小節(見例3),彈奏時首先要移動小臂和手腕,而這時手指則穩穩抓住琴鍵不要動,仿佛“不舍得”離開琴鍵,直到最后一秒再移動手指并迅速接到下一個音,同時注意手指下鍵速度要慢而柔和,不要破壞聲音的連接。每一個八度都這樣移動,練習時可以單獨慢練,等動作熟練了以后再加速。
例2 第21小節,耳朵要聽到這些旋律音,輕微突出一些
例3 第22小節,每一個八度可以加上踏板,使聲音更連
踏板 踏板可以跟隨右手聲部來踩,右手是旋律,它變化豐富且有連有跳,這樣就很容易找到踏板的感覺。我們可以先單獨聽聽右手聲部,找到并劃出句子,然后根據句子特點來踩踏板。比如,通常可以在句首踩踏板,這樣能增加句首的語氣(而非為了延長聲音),例如第2、4小節的第一個音正好是句首,而且帶有重音符號(>),因此加上踏板短短一踩,效果會更好。再比如第5、7小節中的第四拍是句首,也有重音符號,所以加上踏板是可以的。
分句 在音樂表現中,分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學會正確地分句。句子的形態各不相同,有長句子,有短句子,有時長句子當中還套著幾個小分句。每一個句子之間都需要呼吸,小分句之間的間隔可以“暗示性”地呼吸一下,它就像是“逗號”,僅僅稍微感覺一下但不要破壞大句子的完整性;而當一個句子真正結束了,畫上了“句號”,這時則可以比較“明確地”呼吸。雖然句子有各種變化,但我們總是能找到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句首、句尾來加以判斷。比如,有時句首的音型都是相似(或一致)的,如第2、4小節,再比如“休止符”,休止符正好起了分割句子的作用,它是天然的分界線,如第3、5小節和第13小節,等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