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摘要:“雙減”政策出臺,對于作業的布置提出了較高要求,本文從“建構分層,讓作業設計更具有愉悅性”“實踐體驗,讓作業設計更具有創新性”“深度延伸,讓作業更具有伸展性”,三方面闡述了如何因材施教優化作業設計,設計出具有愉悅性,創新性,生長性的作業。
關鍵詞:作業設計? 愉悅性? 創新性? 生長性
“雙減”政策出臺對于作業的布置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轉變當前作業量多、形式單一而且刻板化、機械化的現狀呢?需要我們一線的老師深刻理解作業的本質和作用,落實“雙減”,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立足兩個根本,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語文要素培養有機融合,設計出具有愉悅性、創新性、生長性的作業來。
下面筆者結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來談談作業的設計思路。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經典的外譯美文,寫了巴迪童年的時候,寫了一首詩,父親和母親給予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在他成長過程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從評價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愛。這篇文章以略讀課文呈現。為此,筆者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譽”“勵”等6個生字;
2.默讀課文,了解父母對同一首詩不同評價的原因;
3.能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對巴迪父母表達愛的方式的看法。
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學習的自主、自律、自覺意識也日益增強, 針對略讀課文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作業:
一、建構分層,讓作業設計更具有愉悅性
所謂分層作業設計,是指根據學生個性能力差異選擇不同層次的有針對性的作業,同時輔以分層評價與輔導,是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發展的一種作業設計形態。分層作業設計體系的建構,需要教師以學生的本真性發展為理念指引,通過深入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差異化的作業,提供有針對性、及時性的作業反饋與輔導。以下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雙減分層作業設計的案例: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必做)
1. 用“√”給下列詞語中橫線上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謄寫(ténɡ? yù)? 歧途(qí? zhī)? 謹慎(jǐnɡ? jǐn)
2. 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3.按要求填寫詞語。
近義詞? ?鼓勵(? ? ? ? ?)? ? ?極端(? ? ? ? ? ? )
反義詞? ? 謹慎(? ? ? ? ?)? ? 精彩(? ? ? ? ? ? )
拓展性作業(選做)
1.讀句子,根據畫線部分的意思寫詞語。
(1)母親還是態度和做法沒有發生變化,還是像從前一樣鼓勵我。(? ? ? ?)
(2)僅僅是愛的力量還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讓人受迷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 ? ? )
2.在生活學習中,你如何看待鼓勵和批評?說說你的想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確立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觀,樹立起新的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讓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體驗,生命得到發展。
這份作業設計就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對作業進行了分層設計,設計了基礎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基礎性作業以鞏固字詞,梳理內容,理解詞語、句子為重,設定為必做題。拓展性作業,以思維訓練、延伸生活實際,表達看法為主的題型,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以選做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程度,量力而行,自主選擇作業。學生擁有了自主權,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和“當家作主”的成就感,就會更積極地投入到作業中,不會因為作業的數量和難度而產生心理負擔,同時也能體驗到自主選擇作業的愉悅。這就實現了“減負”“增效”的預期。
二、實踐體驗,讓作業設計更具有創新性
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充分外化所學的知識,課后,引領孩子們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改編成課本劇,設置表演類的作業,鞏固知識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課本劇非常考驗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因而在下達課本劇任務之前,要進行精心指導。比如,編寫劇本請平時作文能力較強的孩子幫忙。挑選演員,讓小組長們以小組為單位在本組內挑選角色。主要角色,安排口語能力與表現力、理解能力較強的孩子,次要角色呢,對人員要求層次低一點,旁白會讓平時不善于表現且有參與意愿的孩子擔任,角色分配根據學生的能力高低與個性特點,讓人人都有參與,人人都有體驗。
通過完成這種超越語文學科的“語文作業”學生不但熟悉了課文內容,領會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走進了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人物的所思所想,受益匪淺,在愉悅之間完成了作業。更可喜的是課本劇表演讓不同的學生體驗文本、參與表演,讓優生發揮他們特長,薄弱學生也建立起參與學習的信心與勇氣,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富有情境性、現實性與創新性,做到分層關注,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展示和認可,體會其中的學習樂趣,同時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動性,減輕了他們學習的心理負擔,就達到“減負”“提質”“增效”的目的了。
三、深度延伸,讓作業更具有生長性
五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喜歡帶具有挑戰性、重思維培養、能力提升,能夠引領他們走向深度學習的個性化作業。《“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三個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領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如果讓學生獨立完成,他們就會有畏難的情緒,完成這項作業時,教師要引領學生先圍繞問題獨立思考,說說對巴迪父母不同愛的方式的看法,然后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走進父母內心,客觀理性地看待父母之愛,從而理解父母,更好地和父母相處,這種引領從“不懂父母”到“讀懂父母”再到“理解父母”的循序漸進的心路歷程,也就意味著我們學生的共情點與同理心在一步一步提高、生長。這樣的作業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共情能力、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成長,得到完善,也就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總之,“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要因材施教,聚焦學生個性潛能、知識增長、能力提升,聚力分層設計和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讓愉悅性、創新性、生長性成為優化作業設計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