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勇
摘 要:云南工業技師學院把就業工作作為重大緊迫的政治任務,真正抓緊、抓實、抓好,體現了技工院校的責任擔當。本文以云南工業技師學院就業工作為例,對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具體做法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技工院校 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就業
技工院校的招生規模取決于就業質量,學生的就業質量是最大的宣傳廣告。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云南工業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全面提高就業質量為目標,解決好學生頂崗實習以及就業問題。
一、指導思想
學院把就業工作作為重大緊迫的政治任務,秉持“為了一切學生”的辦學宗旨和“像嫁姑娘一樣安置每一位畢業生”的就業理念,真正抓緊抓實,抓好,體現了技工院校的責任擔當。
二、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高質量就業工作新模式
創建“五五四”工作模式,即建立五級就業網絡、強化五項保障措施、暢通四條就業渠道。
五級就業網絡,即學院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就業指導中心、系(部)負責人和班主任。
五項保障措施,即強化就業指導,當好學生參謀;建立健全頂崗實習就業基地,拓寬頂崗實習就業渠道;舉辦大中小型企業供需雙選會,搭建就業平臺;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在教務處、基礎教學部、技能訓練中心和六個系增設就業指導職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四條就業渠道,即省內大中型企業、國內發達地區企業、國外企業、對口升學繼續深造。
通過認真落實“五五四”工作模式要求,層層夯實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學院形成了分工明確、責任清晰、目標細化、上下聯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就業工作格局。
三、校企有合作,就業有保障
學院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拓展就業區域,努力構建“立足云南,輻射全國”的就業大格局,加大對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等就業市場的開拓力度,鼓勵畢業生參與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和數字云南等相關產業、行業和企業的建設發展中。
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工作模式,不斷拓展就業渠道。學院領導帶領就業指導中心及系(部)相關人員到浙江等多個省的大、中型企業對就業市場進行調研,選擇就業質量高的優質企業,與企業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培養基地。
學院依托主管部門作為全省工業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的優勢,緊緊圍繞“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這一主線,以校企合作委員會為平臺,推動學院對接企業;以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平臺,推動教師對接專家;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為平臺,推動專業對接產業;以頂崗實習為平臺,推動課堂對接車間;以訂單培養為平臺,推動課程對接職業;以技術服務為平臺,推動教學對接市場。學院依托六大合作平臺實行六個對接,全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實現了從學校主動到企業主動,再到學校企業都主動的轉變;實現了從“引企入校”到“引校入企”的轉變;實現了從政府向企業安排到企業向政府申請的轉變。學院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無縫對接,密切聯系企業,積極服務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建設。
學院目前與1 245家優質企業開展校企合作。2021年,學院進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的畢業生數量有所新增。學生就業具有“五高”(就業率高、起點薪酬高、專業對口率高、畢業生滿意度高、就業穩定性高)的特點。
四、抓指導,構建“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堅持“全程”指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緊密結合、解決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緊密結合,扎實做好教育引導。
在第一課堂教育方面,面向一年級和頂崗實習學生分別開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兩門必修課,引導學生做好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業意識,促使畢業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就業觀念。
在第二課堂教育方面,開展簡歷制作大賽、模擬招聘大賽等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社會需求,熟悉求職應聘流程。開設學生職業發展咨詢室,由學院領導、有學生工作經驗的老師和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擔任咨詢師,為學生提供“一對一”咨詢。
前置就業引導,激活學生就業熱情。提前半年左右啟動就業服務工作,全面調查畢業生就業意向,對學院近三年就業情況進行統計,綜合研判就業趨勢;通過系部、班級聯動,組織召開就業動員大會、就業指導講座、就業經驗分享會、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求職技巧分享會等,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就業;各系、班級加強對頂崗實習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發揮班干部、團干部、學生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示范帶動全體學生的就業;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的就業幫扶工作,堅持“一生一策”,實行就業信息“精準推送”,主動聯系學生家庭尋求支持,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就業。
從六個層面扎實開展就業講座,做好教育引導。
一是學院層面。由分管領導從國家政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開展講座。
二是職能部門層面。由就業指導中心從學生面試技巧、歷年學生在企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實習期間的注意事項等方面開展講座。
三是系(部)層面。由系主任從各系部的專業特殊性、職業道德、文明禮儀、吃苦耐勞等方面開展講座。
四是班級層面。由班主任從學生的安全教育、紀律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開展主題班會教育。
五是企業層面。由校企合作企業,從企業角度管理、用工方式、工資薪酬等方面開展講座。
六是校友回校分享。由往屆優秀校友通過自身的成長經歷、發展歷程給學生做啟發引導教育,樹立學生就業自信心,讓學生了解就業的發展前景。
五、加強制度建設
學院編制完成了《就業指導中心規章制度》《校企合作優質企業簡介》等制度。每年招聘會前,學院會編制印刷《校園招聘雙選會》企業簡介和《學生就業小手冊》,其中,《學生就業小手冊》人手一冊。以此方便學生及家長了解企業基本情況,再結合學生實際挑選理想的實習就業單位。FA430EB0-E87B-44CA-9656-D5C7FF30591E
為確保就業質量,學院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保障學生充分就業、優質就業的標準,實現讓學生體面、讓家長滿意、讓企業尊敬、讓學院有尊嚴的就業。
堅持一對(對口就業)、二高(高薪、高質量)、三無(無毒、無害、無重體力勞動)、四心(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用人單位稱心、學校舒心)、五不(不考察了解的企業不安置,管理不規范的企業不安置、效益不穩定的企業不安置、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不安置、不辦理社會保障業務的企業不安置)的就業標準。
六、舉辦好學院大型校園雙選會暨就業表彰會
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優勝劣汰,是學院對畢業生就業的基本政策,也是企業選人用人的基本法則。
學院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精心為學生提供就業選擇平臺,為畢業生就業鋪路架橋,實現企業與學生的零距離對接,方便用人單位到校選聘畢業生。既展示了學院風貌,又接觸了企業,為畢業生辦好事和實事。
雙選會上,春季供需比為1︰10,秋季供需比為1︰5,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大中小優質企業共200多家企業到學院招聘學生,招聘人數供不應求,67%的學生在省內就業,33%的學生到省外就業,就業質量切實得到提升。
表彰先進、爭先創優。學院持續開展年度就業創業優秀畢業生(20名)、學生就業滿意企業(20家)表彰活動。
學院每年發布學生就業質量報告,在永不自滿的持續改進中提高就業質量。
七、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就業導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一是優化專業、強化特色,促進專業對接行業發展。學院有6大系部,開設有72個專業。
二是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增設新專業。作為工業類技工院校,學院以云南省地方經濟和工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新增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硅光伏產業、新能源電池產業等相關的綠色能源和綠色先進制造業專業。
三是契合企業需求,強化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采用“一企一策”方式與省內一流企業以冠名班的形式深度開展校企合作。共開設3個冠名班,培養學生350人。與富源今飛輪轂制造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開展定向委培、冠名培養和企業學徒制。3年共計招生306人。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持,為服務和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四是打造全國單一專業招生最多、質量最好的焊接加工、船舶焊工專業。集中力量辦好行業急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專業。為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福建龍工、珠海格力培養了大批高級焊工,共開設5個冠名班,共培養300人,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
八、搭建就業信息服務平臺
推進信息技術與就業服務的深度融合,完善就業信息網絡化主渠道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搭建就業網站、學院就業App移動客戶端、就業信息管理系統三大就業信息服務平臺。
通過以上三個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了解用人單位招聘的時間、要求以及實習安排等,畢業生會及時收到最新的需求信息,學院可以實現對畢業生就業進展的動態管理。
信息采集實現網絡化受理,在學院就業網站開放,做到規范、公正、透明。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查詢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就業狀態。從根本上杜絕信息傳遞障礙、信息滯后及就業不真實等問題。
(作者單位:云南工業技師學院)FA430EB0-E87B-44CA-9656-D5C7FF3059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