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合理的作業內容可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更好地鞏固和復習知識。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過于重視應試教育,忽略人文教育,這也導致英語教學十分枯燥,內容和現實生活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開始對作業設計進行思考,希望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思考
引言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想將教學活動拓展到生活中,就需要通過作業這一有效手段。為了有效減輕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如何在“雙減”背景下設計合理的小學英語作業,也成為當前一線教師需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一、傳統英語作業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內容枯燥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十分重視單詞、語法的抄寫和背誦,忽略了語言的交際,在作業設計時,重視作業內容的統一性,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這也導致作業內容十分枯燥乏味,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同時,還有部分教師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十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也因此布置大量的作業,忽略了訓練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會用簡單的“√”“×”來批改學生提交的作業,沒有對學生的作業內容進行針對性評價,學生無法通過作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和優點,最終致使學生開始排斥英語作業,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
(二)缺少人文特征和語言文化
小學英語課堂中,很少有涉及人文相關的知識內容,這也導致學生的英語作業缺少特有的人文特征和語言文化,學生學習的英語過于中式化,且無法了解中西文化差異。這樣的作業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缺少讀寫的空間,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堅持培養學生興趣、樹立學生信心的原則
調動和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是當前小學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學生也需要對英語及其文化產生積極的情感,才能激發對英語的學習動力。而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教師不僅要減少作業的數量,還要保證教學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僅要考慮是否滿足“雙減”要求,還要考慮是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完成英語作業達到一定的成就感,最終對自身英語學習能力保持自信,英語教學效果也因此得到提高。
(二)堅持分層設計作業的原則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需要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減少學生的作業量,但是,如何通過有限的作業量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也成了大部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分層設計作業可以幫助教師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盡可能立足于實際學情,了解學生原有的英語基礎,然后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不同層次的作業結構,以此來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在作業的分層設計中,教師也要盡可能考慮作業的難易程度,讓優秀生可以“吃得飽”,學困生可以“做得好”,最終推動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能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和綜合能力。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增加作業設計的開放性
當前,“雙減”政策對作業的要求是3-6年級的學生每天的書面作業不超過1小時,且盡量在學校放學后增加的課后服務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要求教師對學生作業進行全面批改。同時,教師也要在“雙減”政策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生自信心。對于當前的高年級小學生而言,開放性較強的作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通過作業更好地鞏固知識。所以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盡可能避免使用題海戰術,而是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選擇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等形式完成英語作業,盡可能保證作業內容的開放性和創新型。例如:在學習“The Olympic Games”這節課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開放性較強的預習作業,讓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了解運動會上的項目。大部分小學生都喜歡刺激、有趣的體育活動,也喜歡這樣的收集式作業。有些學生喜歡乒乓球,在收集運動項目資料時,他會將重心放在乒乓球上,從乒乓球的發展史到當前中國在乒乓球上的絕對地位,學生都能娓娓道來。在運動項目的收集過程中,學生也能深入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播放歷年來的奧運會視頻片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學生更好地發展與成長。
(二)增加作業設計的層次性
“雙減”的主要內容就是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思考該如何實現減量提質,在減輕學生作業數量的同時,提高作業質量,若想達到減量提質的效果,教師就要增加作業設計的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和綜合素養。在設計作業之前,教師要準確掌握每個同學的個體差異,然后將學生分為優秀生、中等生和學困生這三個層次來設計作業。例如:在學完“Looking for a Hospital”這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繹去醫院的過程,并在演繹中鞏固方向、問路等相關知識點。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強調作業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讓學生可以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加強反思與感悟。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立足“雙減”背景,并針對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分層作業,第一層是基礎題,其中包含了選擇、判斷和補充單詞等;第二層是挑戰題,讓學生看圖理解情景,完成對話,學困生如果覺得較難,可以在教師分析講評之后再獨立完成;第三層是思維題,讓學生通過閱讀短文完成對應的問題,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這樣的作業內容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落實“雙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提高學習的信心。
(三)增加作業設計的趣味性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用抄寫的形式完成英語作業,大部分教師也要求學生機械性背誦單詞、句型、語法等英語知識,這樣的作業形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出現粗心、馬虎的情況。當前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們也開始重視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設計作業時,也會盡可能增加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完成作業,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My Favorite Activities”這節課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玩“小小記者”的游戲,讓學生之間進行采訪,了解同伴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也可以拓展到父母、兄弟姐妹喜歡的活動。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和鞏固知識,在享受英語學習樂趣的同時,體會英語語言的魅力。
(四)增強作業設計的實踐性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會讓學生完成書面作業,而忽略了英語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重要關聯。其實,除了課堂中學生可以接觸到的英語知識外,生活中英語知識也隨處可見。所以,在設計作業時,教師也要加強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練習,設計一些和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實踐型作業,讓學生在思考、實踐、探究中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并利用英語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問題,以此來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例如:在學習“Shopping for a School Party”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從家中帶來衣物、帽子、圍巾、玩具等物品,然后在課堂中利用自制的錢幣進行買賣,買東西是學生們在生活中經常做的事情,但是利用英語進行購物的實踐機會很少,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加深對英語的學習與了解。除了布置教學內容相關的實踐性作業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演示類作業。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實踐作業——放學后用英語給老師打電話,在電話中,學生可以學習簡單的接打電話的英語句子,同時將英語知識和實際生活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加實踐作業的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四、“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成效與思考
(一)作業設計成效
當前,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師都立足于“雙減”政策,盡可能給學生設計開放性、層次性、趣味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個性化作業,希望可以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鞏固英語知識,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幫助所有的學生都能收獲成功的樂趣,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成效主要如下:
1.調動學生對英語作業的積極性。“雙減”政策下,教師開始逐漸摒棄傳統的機械教學方法,并不斷優化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開放、有趣的分層作業和實踐作業也開始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并在作業中有效調動學生對英語作業的積極性,讓一些原本排斥、抗拒學習英語的學生開始主動、自主地學習英語,完成英語作業。特別是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當作業設計生動有趣、實踐性較強,同時作業量開始減少后,他們都開始慢慢喜歡英語作業,并能在英語作業中提高自身英語水平,甚至會舉一反三,將良好的學習方法延伸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最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2.提高學生的英語作業完成率和正確率。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都會盡可能增加作業量,并通過 抄寫、背誦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特別是單詞,教師會要求學生每個單詞抄寫4遍以上,而一節課中至少有十幾個單詞,這也導致單詞抄寫量過多,大部分學生也會在完成作業的時候逐漸失去耐心,最后書寫字跡潦草,抄寫時也沒有記住單詞,導致課堂中默寫成績較差。另外,在練習語法相關的作業時,部分學生并不思考,隨意填寫,甚至會抄寫他人的作業,準確率和完成率較低。而實施“雙減”政策后,教師布置的作業量不僅有了明顯的減少,作業內容也變得豐富有趣,學生也能被英語作業所吸引,開始積極完成英語作業。同時,教師還考慮了學生的差異性,在減少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學有余力的同時完成作業,提高作業的完成率與正確率。
3.合理優化作業評價模式。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會簡單地用分數的高低去評價學生,在這樣的評價模式中,學生會逐漸喪失對英語的學習信心,最終影響學習效果。而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英語教師開始重視對學生的評價,也開始不斷優化評價模式,并不再用簡單的“√”“×”評價學生,而是用作業知識內容掌握的“體檢報告”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學習體檢報告中可以包含學生對哪些知識點學習效果較好、哪些知識點的學習效果較差,又該如何對知識點展開查漏補缺等。對比簡單的對錯評價,這樣的報告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英語知識。
(二)作業設計思考
在“雙減”背景下設計小學英語作業內容,并不代表全盤否定傳統作業,而是對傳統作業的優化與發展,改變傳統作業模式,讓其可以為學生更好地服務。但是,因為英語教學有著較強的系統性,英語學習也有著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對于“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下:
1.如何將“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與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進行深度融合,并有效發揮英語作業的教學效能?
2.如何在設計小學英語作業時,將小學英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結合,并注意將設計的作業類型和語言點相結合,推動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快速發展?
3.如何強調“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人文性,并讓學生通過完成英語作業提高自身英語人文素養,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并完善學生的健全人格?
4.如何優化、完善當前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從而提高“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效果?
結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作業是十分關鍵的環節之一,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英語作業內容也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而一個作業設計能力較強的老師也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科素養。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雙減”背景,并結合新課改要求,對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加以創新和完善,并利用滿足學生學情的作業來推動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讓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業的同時,切身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最終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曼曼.小學英語創新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14):118.
[2]陳春蓮.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19(59):94.
作者簡介:陳秀婷,中山市港口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