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秀平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能夠正確閱讀文章,還要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文欣賞水平、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要融入核心素養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成長。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引言
語文教學是隨著時代和教育的發展而逐步發展的。現如今,我們的教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能夠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采用合理的教學形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1注重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能夠為整個教學工作提供科學的指引,具體而言,首先要樹立宏觀的教育目標,為此,教師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另一方面要將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作為主要教育目標。通過閱讀教學工作的科學實施,不斷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其次,從微觀層面來看,小學教師在教學工作實踐中要設立階段性教育目標,然后圍繞這一目標對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進行合理安排,使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能夠有序進行。另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進行學習目標的合理設定,從而為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并在目標完成后帶給學生更大的自信,以此不斷提升其學習積極性,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利用游戲實施趣味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十分符合學生愛玩的天性,能夠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同時也能夠讓他們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教師要積極利用游戲實施趣味講課。或者是能夠讓他們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這樣降低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害怕心理,并能夠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
2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便于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培養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立思考和思維發散能力,無論課內還是課外閱讀,教師都應提出一些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帶著問題閱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閱讀之后讓學生發表對問題的見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全方位地理解文章內容,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閱讀就是不斷提升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經過獨立思考的閱讀印象才深刻。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培養好的閱讀習慣。
3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聽力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聽力方面的訓練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長久以來聽力訓練一直都飽受爭議,有的教師認為語文又不是英語,英語中有聽力考試,固然要進行聽力訓練,為什么語文沒有聽力考試也要訓練學生的聽力呢?針對這個問題,老師為大家進行解答。關于聽力的訓練,目的不是要讓學生聽清、聽懂漢語,而在于培養他們在課上認真聽講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播放講故事的環節,其實與小學語文教師在課上講解知識有異曲同工之處,學生在課上聽講的效率對老師的教學工作影響很大,倘若能通過智慧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的能力,則是一舉多得的事情。經常讓學生聽一些故事的講解,也有助于引導他們養成課上認真聽講,集中注意力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中萬萬不可忽略聽力訓練,故事的講解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能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而信息技術手段與互聯網相連,它包含的故事聽力資源十分豐富,可以隨意下載使用。聽力資源的選擇一般都是教材內容之外的,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同時進入學生的腦海中,可以培養他們的語文思維,這種語文思維主要體現在寫作方面的邏輯性。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的時候,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學習了教材中的內容,同時領略了《守株待兔》中蘊含的人生道理,學生對這則寓言的感悟也十分深刻。為了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時又能感受到更多的人生道理,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生活。老師借助信息技術呈現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的故事,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能夠對故事有清晰的認識,并且對狐貍的性格以及老虎的性格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在進行了兩遍聽力訓練以后,老師開始對學生進行考查,讓班級內的學生按照一條龍的順序講解故事,每個學生只需要用一句話來介紹故事中發生的事。第一排的學生發言完畢以后,正好《狐假虎威》的故事也講完了。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排參與講解的學生,對這個故事中蘊含的人生道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在整個聽力訓練過程中,由信息技術設備播放了兩次,然后由班級第一排的學生又將故事完整地講了一次。在這三次講解中,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集中精力認真聽講。由此可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聽力訓練能夠豐富學生認知。
4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開展教學,并鼓勵學生通過微信、微博將自己的閱讀感想表達出來,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課外活動,組織開展閱讀演講比賽、閱讀交流會等。開展語文閱讀活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力支撐。此外教師還應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閱讀素材,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個性及身心發展特點,為其選擇一些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提供一些可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優質書籍,學生也可以在教師提供的課外讀物基礎上自主地選擇,這樣學生會有更多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應該充分地發揮監督引領作用,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單單是提升語文學習能力,更會有效促進學生未來發展。除了在語文中,其他地方也會經常看到大段的文字表述,這就需要閱讀能力功底深厚才能準確理解文字所蘊含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為他們量身定做閱讀計劃,以此真正實現學生個人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靜.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3):8.
[2]李金桃.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淺析[J].新課程(上),2019(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