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媚
摘要: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各項事業均快速發展,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績,特別是教育事業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在小學教學中,音樂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教學內容,已成為廣大教師和家長關注的重點教育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對于學生的智力啟發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是廣大教師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而在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形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又能夠調動學生的音樂協調能力,讓學生通過與他人配合的合唱進行藝術與情感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路徑
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合唱教學引導與學生的練習,需要每一名學生的參與。因此,教師需要專門研究合唱教學,提升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1分激發學生合唱訓練的興趣
長期堅持激發學生對音樂合唱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合唱過程中擁有不一樣的體驗,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合唱課堂,也能較為科學地解決一些既往的教學問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都較差,若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模式,很難將學生的音樂特長突顯出來,合唱訓練的過程也會索然無味、趨于平淡,不容易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因此,為了避免學生合唱的積極性被削弱,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盡量減少對學生使用單一重復的教學模式,應營造一種和諧、有趣、形象、生動的歌唱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將課堂氣氛與歌曲本身的情緒狀態相融合,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讓學生有更大的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
2堅持科學指導,訓練音準能力
小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還處在初級階段,小學生本身也處在相對幼稚的發育階段,如果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沒有選用科學的方法,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導致學生出現錯誤認知及不良習慣,還有可能危害到學生的聲帶發育,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教師應該選用科學化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合唱技巧,堅持科學指導原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教師自身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專業素質,學習和把握音準訓練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合唱教學及訓練實踐中,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在其中有效滲透柯爾文手勢法等歌唱技巧的訓練技法,這對促進他們歌唱能力的發展有積極意義,如通過指導學生用柯爾文手勢法,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音準,提高學生參與音準練習的主動性。更為關鍵的是,教師需要抓好基礎訓練,在基本功練習中保持耐心,更要給予嚴格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始終保持不放松和不懈怠的良好學習狀態,接下來在訓練中循序漸進,增加訓練內容和訓練難度,提升學生的音準掌握效果。
3加強演唱技巧的訓練
第一,歌唱訓練。歌唱訓練可使學生用正確的姿勢合唱。教師可創設游戲情境,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合唱姿勢。例如,創設“提線木偶”情境,使學生想象自己為“提線木偶”,受他人掌控,在放松線時,會向前倒;在拉近線時,會正常站立,使學生掌握放松肩頸部位的方法。再如,開展“勾手指”游戲,組織學生兩兩一組,合作勾手指,并嘗試分開,鍛煉學生的胸部肌肉和肩部肌肉,學會呼吸用力。第二,呼吸訓練。呼吸訓練是保障學生音準準確的關鍵。教師可創設不同的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呼吸訓練。例如,創設“吹蒲公英”的情境,要求學生長時間“吹蒲公英”,將“蒲公英”的所有“絨毛”都吹走,使學生掌握平穩呼吸的方法;創設“吃驚”的情境,使學生表現出“吃驚”的表情,訓練學生的咽腔,使其學會如何自然地張開咽喉部;創設“聞東西”的情境,想象回家時聞家里做的,使學生體會自然呼氣的方式;創設“向玻璃呵氣”的情境,將手背或書本想象為“玻璃”,吸氣后向手背或書本呼氣,在“玻璃”上畫一個圓圈,使學生體會自然且不費力的呼氣、吸氣要點。
4展開高質量的課堂合唱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合唱技巧
想要為學生構建高質量課堂,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教師就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展開高質量的課堂合唱活動,在合唱實踐中讓學生掌握合唱技巧。首先教師需要根據每一名學生的實際特點為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聲部和合唱學習內容,讓每一名學生可以更全面地感知到自己應當擅長的合唱聲部,從而促使學生擁有合唱練習方向。同時教師在日常合唱教學中可以設置合唱活動,例如每一節音樂課上課之前,都要讓學生合唱一段當前互聯網中流行的音樂作品,不僅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讓學生在合唱教學中保持學習興趣。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大組,讓大組之間進行合唱對抗賽,或者合唱與合音的配合。這樣就會激發出學生爭強好勝的主觀學習心理。兩個小組之間相互評價合唱優點與缺陷,教師再對學生的合唱情況進行全方面點評,這樣就能夠在整個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合唱優勢與不足,從而幫助學生強化合唱技巧。
5重視教學總結與教學研究
在教學總結與教學研究中,教師需要圍繞學生以及教學內容展開。首先,在學生的合唱訓練中,演唱能力會逐漸提升。為了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可以提升合唱訓練以及合唱表演的難度,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能力提升;其次,歌曲演唱的難度以及歌曲演唱中應用的技巧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要對演唱內容進行適度的研究,根據具體的歌曲安排合唱教學的練習方式以及練習時長。
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當中,通過高效合理地開展童聲合唱教學,可有效地培養與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合唱能力,讓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合唱能力,拓展學生的音樂創新思維,不斷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整體水平,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學習音樂知識,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予彤.淺議小學音樂課堂班級合唱教學激趣教學策略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9(2):99.
[2]劉文婷.小學音樂課堂童聲合唱教學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8(4):39-40.
[3]車曉彤.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2020(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