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文
摘要: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下發后,基層學校應結合政策,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開展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小學體育教學也應乘著“雙減”政策的東風,打造高效快樂的體育課堂。基于此,以下對雙減視域下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實施策略
引言
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健全學生人格、錘煉學生意志。雙減政策落實后,小學體育課應該從教案的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改革,新時代體育教學的目標是要適當的調整學生運動的強度、密度。將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能夠通過合理的體育運動項目都達到最佳狀態。同時在體育課堂上學生之間通過足球、籃球等團隊協作的競技體育培養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這樣才能體現體育精神的真正內涵
一、轉變理念,明確減負增效的意義
“雙減”政策的出臺是基于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的結果而提出的。當前,部分中小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爆發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指標處于持續下降的狀態,且超重、肥胖學生比例明顯增加,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持續上升。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程度上與學生鍛煉不足、體育活動時間不能保證有關。因此,“雙減”政策的下發是為了讓學生減少課業負擔,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體育運動,落實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號召。基層學校要強化體育課堂教改意識,根據學校實際制定體育課程目標,避免體育教學的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陶行知曾說: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體育教師要深刻認識自己肩上的重擔,在理解“雙減”政策含義的基礎上,要認真做好體育教學準備工作,根據體育課程各領域目標、研究水平目標,遵循系統論、控制論等原理去統籌安排體育教學活動,每學年、每學期、每單元、每周都有具體的體育運動目標,檢查學生達成情況,確保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二、體育教學生活化
讓學生從運動課程中掌握和培養生活技巧,在生活中感受運動課程的實際效果,是幫助學生感受運動學習樂趣,并愉悅學習的最直觀可行的方式。因此,生活化運動課程的實際內容成為快樂教學法實施的重要形式之一。老師可教授給學生在生活中很容易而有效的運動方式,指導學生開展運動,幫助學生強健體魄,促使學生能隨時隨地享受運動課程的實踐效果。同時,老師也可向學生普及競賽類體育項目,學生在掌握該項技術后,更能感受到體育教學活動確實能讓生命更加完美,尤其是為此目的而贏得獎項和榮耀。除此以外,老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抗震逃生的訓練活動,一方面,使學生掌握抗震逃生的相關常識,加深與同學之間的友情;另一方面,使學生意識到體育教學活動在生存與實踐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若教師在準備教學教具時面臨器材不足,可與學生共同制作教具。如利用廢棄材料,讓學生自己進行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獨立動手能力及創造力。并且還可在學生具備健康身體的同時,養成環保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不做不環保的事情,具備保護環境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觀念,進而積極引導學生行為,強身健體。
三、轉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體育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運用運動人體知識指導運動實踐,必須改進現行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積極營造愉快的教學環境,靈活運用“啟發式”、“學習引導”等多種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體育理論知識指導體育鍛煉的實踐,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思維能力。堅持人文文本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力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體育參與相結合、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五個方面的社會適應要統一協調。既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培養健全的人格。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要保護學生的個性。
四、營造和諧的氛圍,培養學生體育興趣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為了創造這種真教育,小學體育教師要重視和諧的教學氛圍的創造,讓學生在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中去鍛煉。學習平等是指教育學生沒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諧是指師生情感溝通融洽。友愛是教師給予學生愛的呵護。當學生喜歡教師,信任教師,其體育運動的興趣就會大大提升,也將帶來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產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就會自覺地發揮自身能動性,認識到個體存在的價值。這要求體育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訴求,呵護引導學生。
結束語
“雙減”落地學校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也表達一種追求,學校落實雙減工作,既要有加與減的量上的變化,更要有乘除法的工作思維,去開展系統性建構、結構性調整和變革,創建高質量學校育人體系,以更好地落實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隨著“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小學體育課程改革刻不容緩,體育課程強調要尊重師生在教學內容上的選擇性,使體育課程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形成從小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形成頑強的意志,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發展,對提高小學生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維嘉.減下來,增上去——“雙減”政策下的體育教學新思路[J].新體育,2021(22):51-53.
[2]徐銀軒.“雙減”背景下學校對小學生體育運動指導的初探[J].平安校園,2021(11):62-63.
[3]虞佳千.“雙減”后小學體育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新體育,2021(1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