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英
摘要:教學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班主任對教學過程中一切會影響學生學習成長的因素進行管理與控制的工作內容。對小學班主任而言,加強教學管理工作是勢在必行的舉措。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效率的提升策略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引言
小學生在踏進校園的那一刻,就成了一個獨立的學習個體,在校園中完成接受教育的義務。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要旨在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校園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教學管理工作的建設一定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學校和教師的關愛,進而更好地融入學校教學管理工作之中,自覺遵守相關的規則與秩序。
一、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特點
在小學的低年級當中,學生們剛從幼兒園升學進入小學,注意力比較難集中,忍耐力也比較的差,同時低年級幼兒的情緒比較容易不穩定,并且對自己的控制力不強,想象力豐富,在上課的途中很可能開小差,對一般事物的概括水平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直觀概括的。而在小學的中年級當中,中年級的學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不斷的發育,所以中年級的學生相比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的自覺,注意力也能夠更加的集中,對物體的概括也從最直接的外部特征概括逐步轉化為抽象邏輯的概括。在小學的高年級當中,小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記憶力不斷的增強,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起來,抽象邏輯思維也在不斷的增強,初步的形成個體的性格,高年級的小學生也即將進入青春期,所以可能會對老師出現一些抵抗行為,以上就是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制定。
二、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實施精細化的管理創新模式
所謂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就是將教學管理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嚴格把握教學服務的細節,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可以使教學管理更具規范、更加科學。精細化的管理創新模式能夠使教育管理者對自身崗位有著更為深刻的認知,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教學目標。對于教學過程質量的檢驗環節,精細化的教學管理方式,便于教學問題的及時發現,同時也給予了教學管理者對問題加以糾正的時間。除此之外,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這一任務也要提升到教學管理工作的日程上來,進而使課程質量得到充分保證。
例如,在班級開展的設崗定責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有各自具體的崗位和職責。班干部通過個人自薦、學生推薦、民主選舉三種形式產生,并定期重新參與班委聘任競選,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監督。班級所有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認領具體班務,如果學生對認領的班務沒有做好或者認為不適合自己,可以由該學生主動和其他學生調換,或者由班委負責指導調整。這樣每個學生既是管理者,同時又是被管理者。班主任更多的是做指導,給學生支招兒、鼓勁兒。經過班級管理結構的重建,各個班委的責任心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意識也增強了,班級管理不再單單是一個效率問題,而是成了培養學生責任心、主動性、鍛煉能力和促進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活動。
(二)加強創設良好班級文化
首先,良好班級文化的構建工作中,班主任應調動學生的班級管理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制定活動方案,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組織能力,同時通過組織開展實踐教育活動的方式將班級文化滲透其中,提升班級凝聚力及管理效果。唯有如此,才能合理運用教材內容,輔助班級管理活動,面向小學生多樣化地開展道德品質與人文修養的培育。因為,班級秩序維持、保持干凈的衛生環境等各項班級主任工作內容,都是為學生成長、成才,學校發展而服務。班主任工作的要點,在于讓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確保班級環境、班級學風、班級紀律等,能對學生成長、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同學關系
班主任對于學生成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有一個嚴厲的態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理對一個班級來說是非常準確的,浮躁、厭學的心理是很容易傳染到他人的,所以必須注重學生的學習,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課下,班主任發揮的是一個家長的作用,學生遇到煩惱的事情,要及時進行疏導,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狀態,給學生一個發泄口,及時排解掉不良的情緒,專注到學習上去,班主任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要以一個耐心的態度來對待,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保護學生脆弱而敏感的心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對于同學之間的關系,小學生對于人際關系的處理相對來說經驗較少,不能很好的處理矛盾,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就要從公平公正的態度去解決同學之間出現的問題,小打小鬧的情況是非常多的,要及時地重視并解決,維護良好的班級氛圍。
(四)通過家校合力開展有效教學管理
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職責,也需要家庭、社會廣泛參與。加強家校溝通,增強家校合作,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補充、互相融合、互相促進,才能為小學生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班主任是家校溝通的重要橋梁,在溝通中起著重要作用、扮演著主要角色。班主任可開展“家長晨會”的演講活動,讓家長在早晨進入班級,對孩子講述自己曾經當學生時發生的趣事及其對自身產生的影響,讓學生產生好奇心的同時,主動走進家長講述的故事情境中,感知當時這名家長的內心感受,尋找自己內心與家長內心之間的共鳴。家長也可對孩子講述書本以外的未知世界,引起孩子的探索欲望,并向孩子傳遞一個道理:只有學習好了,腦海里的知識庫才能為你以后的生活保駕護航。
結束語
教學管理制度的更新與完善,最終是為了使學生在更好的學習環境下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在良好校園氛圍的影響下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的教學工作之中,適應社會對人才的發展要求。學校管理者要督促教師轉變自身教學觀念,明確自身地位和教學目標,應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使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愛飛.試談新時代小學教學管理的基本思路[J].天津教育,2020(36):62-63.
[2]張金麗.“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33):191-192.
[3]趙悅好.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性[J].幸福家庭,2020(1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