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達平
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心智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生的成長關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新時期要求培養全面高素質綜合型人才,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根據“雙減”政策來合理地布置課后作業,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帶領學生去主動地探索問題和發現問題,讓學生可以明白學習的真正目的不僅是面對考試,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系統化的學習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基于此,本文章對立足“雙減”政策的初中地理作業優化設計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地理;作業;優化設計
引言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教育部門出臺了“雙減”政策。《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著力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嚴控書面作業總量,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為本,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大力推進學校減負提質工作,做強做優校內教育,提升作業設計質量,探索分層作業、個性化作業、有效作業等實施途徑,創建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一、“雙減”政策的概述和作用
“雙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校外培訓壓力。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每一個家庭的中心,家長希望學生可以多學習文化知識,所以不少家長讓學生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后還會為學生報補課班,讓學生去在補課班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從而來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雖然家長的目的是好的,但是這會給學生在無形中造成壓力,讓學生有一定的心理負擔,容易讓學生產生負面心理。“雙減”政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的課后壓力,讓學生有時間規劃自己的事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符合初中生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學校和相關部門也在控制教育機構的培訓數量和培訓時間,嚴格限制教育機構的高價收費,通過三限以及三嚴的管控政策減少培訓機構,進而減緩學生的課后壓力,幫助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身心健康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二、立足“雙減”政策的初中地理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
(一)重視學生學習需求設計個性化作業
教師在設計地理作業時,還要針對課堂內容,選擇與課堂內容相近的題目。比如,“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中,教師在設計相關的地理作業時,可以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能夠產生代入感,如國外的賽事直播,為什么我們需要在夜晚才能看到,或讓學生描述一下關于二分二至點中春分日等具有的特點和現象,這樣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就會對各種現象進行思考,產生探知的欲望,學生在參考教材或其他資料后完成作業,并且在完成作業后,能夠了解并區分太陽的自轉與公轉,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以及冬至日等類似的知識點,這樣的作業有一定的針對性,對教學目的非常明確,也就是說,要想學生能夠掌握地理知識,并不在于作業量的多少,而是要將各個知識進行細化處理,加強地理知識的精確化。
(二)激發學生興趣設計性作業
學生不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作業完成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素養的基礎上豐富和創新作業的形式,同時還要充實作業內容,讓學生對完成作業有更強的主動性。教師要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劃分不同的作業類型和作業形式,分別設計不同的內容。這種各種類型交替運用、相互配合完成的作業能夠讓學生保持新鮮感,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作業內容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促進作業質量的提升。另外,作業內容也要充分結合實際生活內容,讓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動手操作等實踐性活動獲得作業成果。這一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地理思維的發展,也能夠讓學生在遇到問題以后,具有更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設計合作型作業
在《氣象災害》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設計學習任務“氣象災害概念”“氣象災害分類”“氣象災害在我國時空分布特點”等,上述任務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息息相關,學生在課堂上要自主用教材完成任務。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學生討論學習的過程,要求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呈現重點知識,最后由各小組在匯報學習成果。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發揮啟發和引導的作用,適時點評。如果發現小組成員表現優秀,還可邀請學生當“小老師”,為其他學生分享學習經驗。教師在課堂上主要發揮調控作用,積極引導學生思維,換位思考,側重于培養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兼顧對其表達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深度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增強知識運用設計拓展延伸類作業
教師可以開展自擬題目的地理演講活動,題材不限,讓學生通過自主地收集資料,獨立地完成演講稿,這一過程不但可以使學生擴展一些課外的知識,還能讓學生將各種知識進行總結和概括,然后用自己理解的話語表示出來。或者教師可以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進行一些手工作業。地理這一科目本身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所以,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組織學生進行拼圖搭架等材料構架地球儀的制作,或者是讓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將各種山脈地殼運動等示意圖畫出來,這樣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掌握。這樣的作業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讓學生進行決定,或者是將作業的形式羅列出來,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也能夠發揮學生自己的特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在初中地理作業中充分貫徹“雙減”政策,初中地理教師應進一步豐富地理作業設計的內容和形式,讓所布置的地理作業能夠充分體現創新性、有效性、趣味性特點,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思維,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光武.基于新課改的初中地理作業設計[J].新教育(海南),2020(28):1.
[2]黃保勇.創新作業設計培育人文情懷——初中地理假期特色作業設計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36):2.
[3]宋彩萍,王重建.初中地理教師作業布置與設計的現狀調查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