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萱姿
摘 要:藝術課程新標準明確了音樂和美術的主線地位,教師也應該對音樂課堂重視起來,積極落實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還透露出培養孩子音樂特長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高雅的生活能力,讓孩子情商高于智商。兒童時期的音樂教育和兒童能力的開發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因而音樂的重要性不亞于語文。新課改也強調要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而音樂正是“美”中的一份子,沒有它,“美”將不全。
關鍵詞:小學音樂?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正文]從事于音樂的人往往能散發出特有的氣質和品位。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而藝術往往來源于生活且略高于生活。一個人對藝術的審美和鑒賞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會反饋到日常的生活上。而小學正是人的審美、鑒賞能力等關于美的認知萌芽的時期,這個時候給學生安排音樂等其他藝術類課程,對學生今后的生活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本文將就小學生學習音樂的好處以及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論述。
1、小學生學習音樂的好處
1.1幫助學生緩解情緒
音樂在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可以緩解緊張的生活,使人的大腦神經得到放松,還可以給人聽覺以愉悅,凈化人的靈魂,使人的精神得到高度的享受。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對而言比較弱一點,但是學習的擔子不會因為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而變輕,因此小學生在學校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在學完繁重的課業后,上一節音樂課,對學生來說可以起到舒緩緊張情緒、放空自己的作用。有時候學生可能在學校有不開心的事情或者受了委屈,心里壓抑,通過音樂課也能夠幫助他們排除憂愁和悲傷,將學生從痛苦中解救出來,以免學生想不開,導致悲劇的發生。
1.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音樂同科技一樣,都需要去創新。很多音樂家都是要經過長時間的頭腦風暴加上靈感和創造力才能夠寫出好的音樂。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學習音樂時不僅僅要具備聽力、反應力、節奏感和速率感的把握能力,還要具備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小孩子在探索世界的時候首先就是從聽覺和視覺開始的,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能夠利用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讓學生去感受世界,聯想世界。當教師利用樂器發出聲音時學生會去聯想這些聲音像生活中的什么。教師再鼓勵學生發散思維,不將答案局限于某種特定的聲音,任由孩子去聯想。長此以往,經過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能夠很自然地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曾經也有心理學家做過試驗,證明了聽歡快的音樂對于做創造性的題目會收獲更明顯的效果。
2、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2.1課堂導入把握好歌曲關聯性
音樂教學同語文教學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通過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有一個緩沖的過程。對于音樂課堂的課堂導入,教師應該注意將已經學過的歌曲與接下來要學的歌曲有效聯系起來。所謂有效聯系是指:新歌曲與舊歌曲所贊頌的人物或者表達的情感要么相同要么相近。
比如教師在進行《小小少年》的教學時,進行課堂導入應該說之前我們學唱過《葫蘆娃》以及《哪吒》,這兩首歌都歌頌了少年的勇敢無畏,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也是和少年相關的歌曲。通過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導入再帶領學生進入主課堂能夠給學生奠定課堂的主基調,讓學生把握好所學歌曲的情緒。除此之外,還能幫助學生學會歸類,將學習過的歌曲正確歸類,會讓學生更理解音樂之間的關聯,從而將歸類法應用到其他科目學習上又是一大提升。
2.2引導學生“從哪來”“到哪去”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減少詢問學生“是什么”這類問題,取而代之以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探索如何得到問題的答案。教師之前或許會問學生“這首歌唱了什么內容?”“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的速度和節拍是怎樣的?”這類問題,現在應該換種問法,即“大家聽了這首歌腦海中浮現了什么畫面呢?”如果學生一時答不上來,就讓學生閉著眼睛再聽一遍。通過這種開放性的、代入感強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陶醉在音樂中,去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有效性。
比如教師在進行《童年》的教學時,教師通過詢問學生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會讓學生去更深層次地理解每句歌詞的含義,從而將歌詞中提到的事物和景物,以及人物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幅美好的畫面,將自己代入到歌詞的意境中,理解歌曲的情緒以及速度和節拍。這種引導的方法能夠讓學生自己通過切身感受體會歌曲的中心思想,既打開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能夠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
2.3將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做指導者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于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盡量將課堂交給學生,自己來指導學生完成課堂內容。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就占據主體地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邀請會彈奏鋼琴的學生為大家伴奏,再讓會唱所學歌曲的學生領唱。通過學生伴奏,不但可以增強伴奏學生的信心,還可以讓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因為是自己的同學伴奏,學生就不會過于拘束,還可能會有學生去認真聽同伴有沒有彈錯。學生將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教學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領唱的學生能夠帶動班級的其他同學,如果將領唱多選幾個并讓他們站在不同的地方,這樣也能減少跑調的情況。因為跑調的同學附近會有領唱及時糾正他們的音。教師則作為全局的觀察者,發現問題及時叫停,并給學生進行糾正。經過學生糾正個別音,教師糾正整體性錯誤,音樂課堂就會變得高效,學生積極性也會被調動。
結束語
音樂是培養人品質和審美的課程,音樂教師應該認識到音樂的重要性,并帶領學生在音樂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并鼓勵學生將經驗應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或生活上,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佳煒.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2(07):92-93+96.
[2]胡品品.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1(3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