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摘 要:“雙減”是新時期素質教育深化和升華的實際表現形式之一,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學生的素質和知識文化教育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教師開始注重自身的教育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當中學習新知識,提升自身的各項綜合技能與核心素養。經過對雙減政策的研究可以深刻的體會到,雙減政策實施的重點不光在數學知識教學的課堂中,還要將這種理念貫徹和延伸到作業環節,為學生實現減負的目的。所以本文特意從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方面入手,提出幾點有實際操作意義的措施和建議,推動小學數學教育更好的貼近雙減政策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實施的最主要領域和環節之一就是學生的課后作業,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降低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對于相關領域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比較考驗自身能力的問題。作為學生學習階段基礎的小學數學學科,小學數學教師也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提升自身的作業設計水平,運用合理、高效、科學以及有效的方式,推動小學生數學作業減負增效工作的更好、更快、更優質進行。從而進一步實現雙減正在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中的順利施行,讓學生們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和學習。
一、小學數學作業布置中常見的問題
想要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進行提升和優化,首先要了解現階段或者傳統小學數學教育階段作業設計遺留的問題。對癥下藥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更好更快的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經過多方研究之后發現,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主要存在以下三點問題。首先傳統作業形式仍舊存在,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仍舊根深蒂固,機械式的、重復性的練習方式仍舊大量存在。其次作業設計的形式比較單一,內容相對較為枯燥。傳統小學數學教育階段認為課后作業的設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深課堂知識的認知,掌握課堂知識,所以作業設計,設計出的作業形式也就只有單一的幾種,抄寫、計算、教材課后作業題等等,這樣的作業設計形式雖然對鞏固課堂知識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作用并不明顯,目標效果也并不如意。最后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評價體系仍舊存在短板和不足。最主要體現在教師的引導和評價上,評價當中往往仍存在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知識水平進步的因素存在。所以為了更好的推動課后作業的減負增效,實現雙減政策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客觀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從以上幾點出發,做出相應的應對舉措。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優化策略分析
(一)注重作業趣味性
趣味性是提升學生知識學習水平,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興趣愛好的重要前提之一。通過趣味性的作業設計,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當中完成作業,在快樂的氛圍當中掌握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領悟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興趣實現自身數學知識水平和綜合素養的提高。
以《扇形統計圖》一課的課后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完全可以將接下來一課《節約用水》的內容運用到課后作業的設計當中去,教師通過讓學生對自己家中的用水情況進行統計,通過與家庭主要成員溝通,制作出自己家的用水狀況扇形統計圖,讓學生在交流和制作扇形統計圖的過程中感受和領悟扇形統計圖相關的知識。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光激發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思維思考能力等眾多方面的技能以及水平。
(二)注重作業生活化
生活化的場景,能夠讓學生迅速的進入到數學知識學習的環境當中來。通過沉浸式的教學,讓學生更好的領悟數學知識。通過身邊的現象和耳熟能詳的案例,讓學生更好的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引導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實現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知識教學的客觀要求。
以《百分數》一課課后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引入到作業設計中來。例如讓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搜集身邊的百分數問題。自己為自己設計一個課后作業。通過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的問題,設置自己的作業內容,并且自己解答自己設置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通過學生自己對作業的設計,能夠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學習和課后知識解決的認真程度。通過作業的頁面展現能夠讓教師掌握到學生的動態。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為自己設置多元化的作業形式。例如生活中的百分數,學生完全可以不用寫作業,找到一個問題,通過數學實驗的方式交作業,這樣更容易讓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魅力和真諦。
(三)注重作業的差異化設計
差異化是人類個體存在不可避免和逃避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性格特點,數學知識基礎、領悟能力等眾多層面的差異,造就了學生的差異化存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這種差異化的客觀實際,通過差異化的作業設計,鞏固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學生實現同步的數學知識水平提升,從而提升整個小學數學課堂的整體效率。
以《分數除法》一課的課后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和狀況將作業設計成三種不同的層次。首先針對基礎知識水平較差,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為學生設置以基礎知識、基礎概念和基礎運算為主的基礎型作業小組,主要可以通過趣味數學計算等形式,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基礎知識。其次針對技能水平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設置關于知識深化、較低水平拓展的相關內容。通過夯實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讓學生對分數的除法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通過低水平的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架構。最后針對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都較好的學生,教師則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設置難度相對較高的拓展和升華類作業。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升華自身的數學知識水平。通過這樣的作業設置,不管是基礎知識相對較差的學生,還是基礎知識水平好的學生,都能夠實現共同的進步。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重視作業設計創新理念,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環境和氛圍當中鞏固和升華課堂所學知識。教師可以從生活化、差異化和趣味性等多個方面入手,放飛學生們的天性,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 石小敏.淺談小學數學作業[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0):232.
[2] 林燕.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新課程·上旬,2018(1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