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冬
摘 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高質量發展最大的舉措就是有力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業負擔與課外輔導負擔。“減負”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教改的利刃,預示國家在教育減負上的意志與決心。 如今我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熱火朝天的進行教學改革,有了大量研究成果和寶貴的研究經驗。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階段,本文就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引言
雙減背景下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學校教育和教學的中心軸。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大多數老師可謂各顯神通。雙減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成為眾多老師關注的焦點。
一、雙減下語文核心素養目標的維度分析
(一)言語建構與運用
言語建構與運用包括認知、理解和應用。認知強調會認且能夠復述和描述,會認主要是小學生對字詞句文等基礎性語文知識的認識,包括基本修辭知識、基本文學常識等;理解強調概括且能夠舉例解釋,學生在會認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達到能夠復述整個情節或描述某個情境的要求,且通過朗讀和閱讀文章形成初步的語感;應用強調能寫會用,要求學生能夠自主積累優美且有新鮮感的語句段落,能在情境中順暢交流,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語言運用是最基本的,只有保證了這個前提,才能使后面三維度的目標進行的更加順利,在新課標中也已經給出了詳細的闡述與要求。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強調學生應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養成積極主動思考的習慣,具備根據文字想象情境的能力。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會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等思維方法。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選擇搜索一些文本來進行拓展閱讀,使對文本的內容理解的更加合理更加深入。但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直覺形象思維層面,語文核心素養目標要求學生形成更強的思維能力,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以明確體現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檢測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時,讓他進行表達是一種很好的檢測方式。
二、雙減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合理的調整作業量與時間
雙減下,合理的調整學生的作業量與時間對于核心素養培養非常重要。將“語文課外作業設計”定義為:教師根據語文課標與教學目標要求,結合語文學科特點與教學資源,以及新舊知識的銜接和語文要素,考慮學生認知和發展水平,對語文課外作業進行依據、目的、內 容、量與時間、類型與形式等各方面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教師要擺脫應試教育理念,創新設計作業,改變傳統書面作業觀。其前提是要改變課外作業設計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才有可能形成多方維度的作業目的,將作業的功能落到實處。課外作業設計的改進是尤為重要的。課外作業設計要滿足與立足于當下社會的發展,也要面向和著眼于未來的發展;以學生為中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緊扣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進行課外作業的設計,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將實踐類作業融入到語文課程的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運用語文知識,不斷地思考,提出質疑,解決疑惑,深入認識和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及要求,將其融入到語文教學與課外作業設計中,從而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語文素養、語文能力和實踐創新的思維能力。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語文作業的內容不應局限于配套練習和課本習題,應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多留意身邊以及生活當中可以作為課外作業的資源,視野開闊,知識面變廣。教師可以通過課文內容學習,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上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情節和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角色扮演,還可以通過講故事、演講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樂趣,體驗語文學科存在的價值。然而,知識的學習與核心素養的養成,需要將各學科所學習的知識與語文學科的課外作業設計進行結合,學科與學科的知識相互滲透,培養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促使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間的相互理解和遷移。教師要以課本內容為主進行課外作業設計,如學完《鳥的天堂》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設計一副自己眼中鳥的天堂的畫面,發揮想象補充完整:“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有的……還有的……”。這樣既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和想象力,語言文字也得到訓練。 學校是進行作業量與時間調整的主要責任人,再由教師實行,做合理的安排。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是第一要義,而當下學生的課余活動時間被大量的課外作業擠占,其身體健康難以保證。大量重復且盲目訓練的課外作業,會使學生沒有時間靜心下來思考,作業總是會因為不細心而出錯,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壞習慣。學校應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適當調整,多給予教師潛心專研的時間,使教師在設計完學生的課外作業后,自己控制做作業時間,親自嘗試做一遍,再考慮個別學生能力的基礎上進行作業量和時間的調整,合理選擇作業內容。忽略低效的作業,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從合理設計作業量和時間開始。
(二)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減少功利主義對學生的影響
雙減背景下轉變應試教育理念,確立正確價值導向非常關鍵。小學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提升學習能力與素養的最關鍵時期,然而傳統教育理念通常以學生的知識掌握和積累為主,學生的素養被忽視,繁重的課外作業使人們質疑其存在的價值。教師應著力關注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使他們達到未來社會的需求。社會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校、教師和家長正視課外作業,如此,語文課外作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起到促進作用。每個學生都是發展中的人,學生接受教育是為了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和終身學習理念,為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國在新課標中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跟進社會的發展,淡化教育的功利性主義。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身能力發展的學習方法,培養求知欲和實踐創新意識,鼓勵學生敢于去發現和質疑、找出方法、解決疑惑。充分展現出當今社會不僅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注重學生品格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結束語
雙減背景下核心素養培養成為整個教育體系中最核心的問題。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高質量發展最大的舉措就是有力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小學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業負擔與課外輔導負擔。“減負”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教改的利刃,預示國家在教育減負上的意志與決心。本文通過合理的調整作業量與時間,加強課外閱讀,培養質疑善思能力,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減少功利主義對學生的影響策略,希望給予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一些思考,在雙減背景下從而更好的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立維. 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J]. 中華少年, 2020(12).
[2]努爾曼古麗·艾買提.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策略探討[J]. 好日子, 2019(7):1.
[3]努爾曼古麗·艾買提.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策略探討[J]. 好日子, 2019(7):1.
[4]唐進. 立足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 東西南北:教育, 2021(11):1.
[5]馬玉濤. 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