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當下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面臨未制定明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盲目性較強、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專業性不強、教育靈活性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規劃系統性較弱、實效性欠缺的困境,為了推動“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需要改變教育思維,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強化思想政治師資隊伍力量,創設全員育人工作體系、聯系校內外育人資源,創設全面育人環境。
關鍵詞:“三全育人” 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活動開展的關鍵部分,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滲透到各個教育場景中,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共同開拓我國高等院校教育事業新局面。[ 1 ]隨后教育部發布的多個文件對高職院校如何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詳細的意見和建議,為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2 ]。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高職院校應當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積極將“三全育人”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過“三全育人”思想的引入,一方面能夠激發高職院校老師與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積極性,確保各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落實到實處,讓大學生主動規范自身的言行與思想;另一方面“三全育人”思想還能夠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大學生今后發展提供幫助。為了進一步提高“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本文重點闡述了“三全育人”內涵,分析了當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三全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中的應用途徑。
一、“三全育人”思想內涵
“三全育人”思想最早起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在經過不斷研究和整合之后,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十九大也針對高等教育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有效促進了“三全育人”教育方式的改革與發展[ 3 ]。總的來說,“三全育人”表示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三全育人”教育思想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所包含的范圍更加廣泛,參與人員也十分龐大,能夠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大學生內心世界中,調動大學生主動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積極性,為高職院校實現立德樹人教育提供幫助[4]。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1.未制定明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盲目性較強
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與行為習慣,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夠獲得理想的效果與教育目標的制定有著密切的聯系。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沒有設定明確的教育目標,無法確保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為此高職院校應當要制定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圍繞本院校教育特色以及學生學習情況,準確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劃適宜的教育目標,按部就班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從當下高職院校教育現狀來看,許多高職院校管理人員不能夠全面、精準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規律及特征,從而造成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存在較強的盲目性。此外高職院校大學生普遍為“00”后,心理素質水平不高,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應當要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性的開展教育工作[5]。
2.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專業性不強,教育靈活性差
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在師資團隊實力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使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結構和專業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高職院校是由中專職業技校發展而來的,許多學生也僅僅只有初中水平,許多老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以中專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依據,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不全面,導致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從當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老師開展教學活動現狀來看,一些思想政治老師本身不具備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與實踐聯系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固定,沒有良好的教學激情,從而不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此外,一些高職院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僅體現在形式上,無法真正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效率,同時大部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老師都是青年教師,這些老師還未全面把握職業教育規律,經驗不夠豐富。
3.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規劃系統性較弱,實效性欠缺
根據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制定的標準,要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必修課應當要涵蓋以下幾個部分,分別是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素養與法律基礎,同時還需要在教育過程中輔以相關的專題講座[6]。然而,當下許多高職院校并未開設全部課程,同時也沒有根據現代社會環境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專題講座。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還是以傳統理論傳授為主,沒有注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總的來說,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規劃系統性不強,沒有與教學目標和教學思維建立緊密地聯系,只注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沒有重視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規范,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不能夠為大學生職業發展提供有力幫助。
三、基于“三全育人”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路徑
1.改變教育思維,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德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是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求老師與學生同步參與進去,加強兩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高職院校應當要貫徹落實“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重點”的教育原則,改變以往的教育思維,在開展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時,思想政治教育應當要致力于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相互協作[7]。高職院校要加強大學生的全過程育人,尤其是在大學生剛踏入大學校園與走入社會兩個關鍵時期,積極開展大學生道德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并且將大學生未來職業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幫助大學生建立科學有效的發展目標,建立健全的人生成長計劃,引導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在開展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還應當要積極融入愛崗敬業、愛國奉獻等方面的實踐教育活動即專題講座,激發大學生的工作激情,讓其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當要積極發揮當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勢,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育體制,占據網絡思想教育有力地位,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強化思想政治師資隊伍力量,創設全員育人工作體系
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學生管理隊伍主要由輔導員及班級指導員組成,為了提高大學生管理效果,必須要重視強化學生管理隊伍綜合水平,不斷提升老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針對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實力不強的問題,應當要基于輔導員及班主任團隊建設體系,對輔導員的入職標準、組成架構、培訓學習以及職業發展等做成明確的規定。高職院校應當要依照輔導員與班主任水平的不同創設差異化的培訓體制,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和學習,并嚴格按照規定要求選取符合條件的輔導員參加校外學習和深造。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還應當要聯系黨政領導、專業老師以及后期人員等,發揮各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創設協同共建活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師資隊伍力量,實現全員育人。
3.聯系校內外育人資源,創設全面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是每個高職院校特有的文化內涵,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思想,推進高職院校校園穩定、和諧發展。高職院校要鼓勵開展校園社團活動、專題活動以及校外實踐活動等,保證校園文化的多樣性,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延伸。高職院校要與社會機構、企業等建立良好的關系,共同設定各種獎學金與助學金等,加強資助人與被資助人之間的聯系,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與回報教育,引導大學生為社會發展做貢獻。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當要建立家長交流體制,完善學生家長基本信息,獲取學生家長的思想與意見,加強院校與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增加兩者之間的信任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效果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當要充分了解當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中融入“三全育人”思想,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劉勝男.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改革與開放,2014(12):73-74.
[2]成濤.“三全育人”視域下構建高職院校大思政格局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74):259-260+263.
[3]張林紅.“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實踐途徑與方法探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0(02):92-95.
[4]呂瑩.“三全育人”視閾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以Z職業學院為研究對象[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2(03):44-47.
[5]葛媛媛,冷書君.殘健融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全育人”模式探析[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2(04):47-49.
[6]魏翠.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開展“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以江蘇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16):105-107.
[7]馬燕霞,郭孔生.“三全育人”視域下民辦高職“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4(06):77-82.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