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當前職業教育發展趨勢來看,未來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將進一步凸顯,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將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如何在新形勢下平衡教育教學職能與社會服務功能,是未來高職院校必須面對的關鍵命題之一。黑龍江職業學院構建了“一體兩翼三維”的網絡教學體系,著眼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發展周期,基于“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終身學習理念,使優質教育資源同時覆蓋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及社會培訓三個維度,實現了對傳統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超越,使龍職優質教學資源能夠同時服務于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在理論上實現了創新,在實踐中卓有成效,有明顯的示范作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教學;教學體系
收稿日期:2022-01-13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 “黑龍江省成人教育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研究”(GZD1317062)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志斌(1985- ) ,男,黑龍江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網絡教育、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
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向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指出職業院校應努力實現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在新的形勢和要求下,傳統的高職教育模式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
黑龍江職業學院作為黑龍江省內規模最大、專業門類齊全、地理位置優越、師資力量雄厚的綜合性高職院校,自2013年開始就率先啟動了信息化教學建設工作,力求以“互聯網+職業教育”為破局之道,解決高職教育面臨的難題。2015年,“龍知網”教學平臺及75門課程正式上線運行;2016年3月,黑龍江職業學院依托龍知網及網絡課程資源,率先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學歷繼續教育領域,并在之后的幾年里將教學領域逐步拓展到了高職及各類社會培訓中。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黑龍江職業學院圍繞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情境下如何創新高職網絡教學體系建設的關鍵問題,通過重新認知網絡教學特點,基于人才全職業生涯視野,立足終身化學習新趨勢,經過數年的探索,形成了“一體兩翼三維”的網絡教學體系創新。“一體”即適應移動學習特點和終身化學習需求的網絡教學平臺“龍知網”;“兩翼”即適應網絡教學特點和知識快速迭代的學歷教育和各類培訓相結合的網絡課程體系;“三維”即適應新形勢下職業教育需求的、能夠同時覆蓋“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三個維度的應用模式。
一、當前高職院校網絡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網絡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早已不限于高職教育這一個維度。如何將職業教育貫穿于學生終身?如何做好高職教育與其他層次教育之間的銜接?如何利用網絡教學的靈活性與信息化技術的優勢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這些問題都是現實而緊迫的。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網絡教學面臨三大主要問題。
一是高職人才培養規格的問題。長期以來,高職人才培養規格上缺乏理性思考,高職學生職前與職后教育連接不緊密,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二是網絡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傳統網絡教學存在教師與學生時空不同步的問題,學生缺乏受監督的學習環境,無法有效確保學習質量。
三是社會培訓能力不足的問題。高職院校教學資源長期處于利用不足的狀況,大量教學資源被白白閑置,相關院校課程資源針對性和適用性不夠,不能充分服務區域社會經濟。
二、“一體兩翼三維”網絡教學模式的構建
黑龍江職業學院緊密圍繞學生實際需求和新時期高職教育教學任務,探索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針對上節中提出的三大問題,形成了“一體兩翼三維”的信息化教學體系。
“一體”——研發了擁有人臉識別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龍知網”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通過APP隨時隨地完成由在線課件瀏覽、章節練習測試、教學討論、互動答疑至考試的完整學習過程。
“兩翼”——共建共享學歷教育和各類培訓相結合的網絡課程體系,現擁有網絡課共385門。是黑龍江省內唯一擁有超過300門網絡課程的高職院校。本研究團隊開發了6門情境化動漫網絡精品課程和6部與之配套的腳本式特色教材。課程形式新穎,生動活潑,被專家譽為國內首創。課程將知識與故事結合,理論與實務結合,生動活潑,讓學生在動漫劇中體會“學中做,做中學”,身臨其境、親臨角色,知行合一。
“三維”——打造了覆蓋“高職教育” “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三個維度的應用模式。依托“龍知網”教學平臺為所有學生建立統一的學習檔案。高度標準化、模塊化的線上教學資源不僅能夠滿足學歷教育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技能養成規律,還能夠通過優質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與不斷迭代,同步滿足學生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的學習需求。
通過“一體兩翼三維”信息化教學體系的構建,解決了高職人才培養規格缺乏連貫性、網絡教學模式單一和社會培訓能力不足三大問題。整套體系依托“龍知網”教學平臺運轉,通過建立統一學習檔案、共建共享課程資源及快速迭代更新來滿足“學歷教育” “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三個不同維度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技能養成規律。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在統一個平臺框架下享受同等優質的教學服務和同等完善的課程資源。
(一)重塑高職人才培養規格
2014年,經過研究論證后學校投資130萬人民幣建設了黑龍江省內高職院校首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知網”網絡教學平臺。平臺于2015年底通過驗收,能夠容納2000人同時在線學習。
依托龍知網,學生不再單純依靠教師和課堂,可以直接獲取海量課程信息和專業知識。采取翻轉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元化教學手段,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并進行專項強化訓練和個性化輔導,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特點,平臺還建有配套網頁、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客戶端,能夠滿足學生的移動學習需求。平臺擁有生物特征識別及實時學習監控手段,可在學習、考試和測驗環節隨機對學生身份進行核查認證,確保學生的學習過程真實有效。針對不同層次、不同來源的學生,龍知網可以開設相應學習專區,設計專屬課程。在教學核心資源與學生個人唯一學習檔案不變的情況下,滿足同一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龍知網突破時空限制,形成貫穿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的培養體系。高職學生利用“龍知網”自考助學可獲取第二學歷;參加本校其他心儀專業的輔修可以獲取本校輔修證書;還可以參加龍知網職業技能培訓,獲取1+X技能證書。龍知網為學生建立個人學習檔案,記錄其學習足跡,并能為其推薦符合其職業發展的新課程,最終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終身化學習服務,從而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培養所需的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二)創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龍知網的構建為繼續教育學員提供了 “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人人皆學”的學習環境。學生可利用手機APP進行隨時的自主學習,有效化解工學矛盾。
同時,針對繼續教育學員特點,構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傳統的課程概念較多、知識點堆砌但內容陳舊,有廣度無深度,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再造課程體系,線上課程強調情境化、模塊化、標準化,保證課程完整性。線下引導式教學則通過分層教學、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和過程考核等方式實現“學習深度”的挖掘,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將淺層的理解過渡到深入理解。線上課程的特點在于知識零散化和學習靈活性,不能完全滿足復雜課程的邏輯體系的構建。而通過在線下綜合運用串聯知識教學法和分層教學法等將知識體系構建為遞進式課程結構,并借助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過程化考核,能夠有效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課程設計遵循OBE教學理念,以終為始,重構學習體系,滿足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三)利用育訓結合的網絡課程體系,廣泛開展社會培訓
通過構建“龍知網”平臺,為學生建立統一學習檔案,同時向“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三個維度下的學員提供教學服務。而通過標準化、快捷化、模塊化的課程開發模式,得以在最大限度保留知識內涵的情況下,針對不同認知特點、不同學習需求的學員對課程進行二次開發,以實現快速的課程重構能力,拓展教育維度。
如針對短期社會培訓項目,教師可先劃定培訓大綱,繼而細分知識點,在已有課程中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揀選組合,再結合實地培訓項目,快速構建育訓結合的網絡課程,滿足學員需求。
依托本研究,現已完成對7000余名繼續教育學員和12000余名高職在校生的網絡學習支持。同時,積極推廣龍知網與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合作。2017年,6門情境化動漫網絡精品課程與愛奇藝視頻網站進行商業化合作,三年時間,累計對社會各界培訓逾30萬人次,深受好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也收獲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展現了我校教師的網絡教學水平,有效地激勵了教師制作網絡課程的積極性。
三、“一體兩翼三維”網絡教學模式的特色與創新
(一)信息化教學理論的創新
傳統信息化教學理論忽視了學生的終身學習需求,片面強調教學硬件的建設。研究通過“一體兩翼三維”的信息化建設新思路,著眼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發展周期,基于“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終身學習理念,重構了信息化教學體系。龍知網能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網絡教學服務,并為其建立唯一終身學習檔案,根據其職業發展與學習情況,不斷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其推送后續學習課程,從而使得終身學習、不間斷學習成為可能。運用信息技術,實現終身學習、助推學習型社會建設,是傳統高職信息化教學理論的創新與突破。
(二)信息化課程體系的創新
本教學模式通過“學歷教育網絡課程”和“各類培訓網絡課程”形成高低搭配的課程體系,形成了開放共享下,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持續更新迭代新機制。
對于基礎性強、通用性好、理論性強的“學歷教育網絡課程”,多采用情境化、動漫化、劇集化的方式進行制作,以求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理論學習時的厭學問題;而對于知識更新迭代快、個性化需求高、通用性差的“培訓網絡課程”,則采用標準化、快捷化、模塊化的方式進行構建,以便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調整、節約教學資源,加速課程上線時間。
在傳統的信息化課程體系中,假如一門課程同時應用于高職教育、繼續教育及社會培訓,那么教師或選擇重新錄制三門課程以適應不同維度的學生,或生搬硬套、將一門課程反復重用。而在新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維度學生的學習需求對課程資源進行甄別,保留通用性的知識點,并對課程進行重構。情境化、動漫化、模塊化、標準化的信息化課程體系構建,是對傳統信息化課程體系的創新與突破。
(三)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創新
利用龍知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教學視頻和微課主導線上教學,注重課程育人,注重學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促進個性化學習。重視學習反饋與評價,促進網絡課程迭代更新,從而提升教學工作的有效度和教學質量的保障度。創建三維應用模式應用到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社會培訓等方面。通過在線的學習形式,為學習者提供技能認證和學位頒發,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系統性的專業人才在線培養機制,滿足了在校學生和終身學習者對專業學習和技能提升的需求。本研究突破時空的約束,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服務模式,滿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需求,為黑龍江省高職院校教育供給側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自2015年底“龍知網”平臺通過驗收并投入運營以來,我校已進行了近4年的實踐檢驗,成效顯著。截止2021年10月,龍知網已入庫各類課程385門,累計完成本校高職在校生14000余人、成人學歷教育在校生15000余人的網絡教學工作,課程復用率超過80%,基本實現了成人學歷教育的“全線上化”。同時累計完成各類社會培訓逾30萬人次,與許多高校和政府部門、愛奇藝視頻網站等達成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利,劉志斌.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平臺自頂向下設計原理與實踐——以龍知網為例[J].職業技術,2017,16(04):43-45.
[2]? 劉志斌,付萬杰.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平臺教學效果評價研究——以龍知網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7,8(03):33-35.
[3]? 董瀛,蘇云珊.高等職業教育共享資源信息化發展模式分析——以龍知網為例[J].北方經貿,2016(09):146-147.
[4]? 張利.“智慧教育”理念下提升職業教育教學有效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8(1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