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在社會消防工作開展過程中,消防監督工作已經成為預防火災風險,排查火災隱患,保證生活安全的重要內容,對消防工作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火災安全隱患較多、排查人員和力量較為有限、監督效率較低的情況,信息技術與消防監督工作相互結合,能夠有效提升消防監督工作的監察效率和監察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信息化技術在消防監督工作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消防安全責任的全面落實打下良好基礎,有效解決消防監督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消防監督工作;應用策略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高層建筑數量逐漸增加,城中村、群租房、電動車等增加了消防監督工作開展難度,消防監督能力也受到一定影響,在這種環境條件下如何有效展開消防監督工作,將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是消防監督人員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為了有效解決消防監督過程中遭遇的問題,提升消防監督工作的效果,消防工作人員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傳遞信息方面的優勢,將信息化技術用于消防監督工作當中,促進我國城市和社會穩定發展。
一、現階段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消防監督工作情況復雜,工作難度較大
社會快速發展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質量,家庭用電設備數量不斷增加,火災隱患和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也在不斷上升。由于城市人口數量較多,分布較為密集,一旦發生火災險情容易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危險。在消防監督工作開展過程中,不同地區可能出現的火災風險類型存在一定差異,例如部分建筑物樓層較高,排查內容較多,消防安全排查消耗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部分老舊小區的輸電線路老化,容易在用電過程中因線路溫度上升引發火災;部分小區樓道雜物數量較多,消防安全鎖死堵塞的情況時有發生。火災原因不一、火災情形不一導致消防管理機構無法通過統一的流程和方法對各個不同地區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監督工作的復雜程度,影響消防監督效果[1]。
(二)消防監督人員數量有限,無法滿足排查需求
我國城市面積較大,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場所較多,老舊居民區、學校、商場、大型超市、舞廳、網吧、KTV等場所用電設備較多,電路較為復雜,都屬于火災隱患高發區,排查工作內容較多,然而各個監督排查部門的人員、精力和時間有限,無法有效應對所有的火災隱患安全排查需求,只能定期對關鍵設施的防火安全工作進行清查,這種排查方式無法完全滿足消防監督工作的質量要求,火災隱患的防控效果較差,單純依靠增加排查人數的方式無法真正滿足消防監督工作的要求。
(三)消防監督工作效率較低,工作展開較為困難
目前我國的消防監督工作存在監督效率較低的情況,影響消防監督工作監督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意識消防監督環境問題;消防監督從業人員工作意識不足的問題。消防監督部門除了要定期對高火災風險地區進行巡查外,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監督救援工作,消除重點環境中的安全隱患。過多的工作責任和過大的工作壓力影響了消防監督工作的整體環境,導致消防監督工作的效率受到影響。部分消防監督從業人員在工作中缺乏主體責任意識,未能真正認識到做好消防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積極性較差,在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情況,導致消防監督工作的效果未能真正發揮出來[2]。
(四)消防監督工作缺乏及時性,無法滿足防火安全需求
火災險情來勢洶洶,稍有不慎險情就會擴大,給周邊環境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如何及時發現火災隱患并加以消滅是消防監督工作的重要環節。在火災險情發生的早期及時介入并加以控制是提高消防監督工作質量的關鍵要點,由于許多火災發生位置多是在一些建筑的無人位置,消防安全人員難以在火災初期階段及時了解到具體情況并趕赴現場,導致火勢逐漸擴大影響周邊環境,這時消防人員再接到消息趕赴火災現場進行控制的難度會大大增加,因此如何提高消防監督工作的及時性和全面性是保證火災隱患控制有力的重要前提條件。
二、信息化技術在消防監督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一)建立網格化監督管理系統,實現分區分片分類管理
在消防監督工作中涉及的重點消防安全保障場所較多,要想在有限的人力資源和時間條件下高效地完成消防監督火災隱患排查工作,必須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建立現代化的消防監督工作開展方式,提高消防安全水平。例如在工作中為明確消防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督促聯網單位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工作人員可以結合火災隱患風險等級建立起以風險等級為基礎的網格化監督管理系統,實現分區分片分類管理,有效加強管理效果,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3]。
在網格化監督管理系統建立過程中,管理人員可以利用電腦軟件打開管轄地區的電子地圖,根據以往調查結果確定各個重點管控區域的火災風險等級,讓火災風險等級與電子地圖圖層重疊在一起,根據管控要求為各個相關單位分配管控區域,讓每個單位負責一定數量的一級火災風險防控場所,有效避免多個相鄰較近的重點火災風險防范場所管理范圍重疊在一起,實現消防監督工作的合理分配,避免工作內容過多影響消防監督效果。信息技術在消防監督工作中可以增設自查評分系統。消防監督機構可以將日常管理的各類重點環節傳遞給關聯單位,關聯單位在工作中可以根據自查評分管理體系當中的評分條目設計工作計劃并提出工作方案,對日常管理工作實現自我評分,在自我評分的過程中認識到在日常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正,實現聯網單位消防監督工作的自我優化。
消防監督執法部門可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監督執法評分系統,在對聯網單位的消防監督工作結果進行抽查時進行打分評價,并根據特定聯網單位的歷史評分結果了解聯網單位以往的工作開展情況以及自我評分結果,如果發現自我評分與監督執法評分結果差距較大,則需要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并在后續的工作中對聯網單位的具體工作情況進行嚴查,避免再次出現自查作假的情況,實現對聯網單位消防監督工作的質量高效監督管理[4]。
(二)建立消防感知系統,提高數據收集分析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消防監督單位在工作中可以將信息網絡與物聯網結合在一起,依靠傳感器技術實現對城市消防設備的統一調配和管理,通過這種方式建立市政消防設備管理平臺與數據庫,實現消防資源的合理調配,避免設備閑置和濫用的情況出現。
在消防設備管理平臺建立過程中,消防監督機構可以在整個城市所有的消防車輛和城市消火栓上增設GPS衛星定位技術和GIS地理位置標定技術,定期向中控設備發送經緯度位置,中控設備接收信號后直接將其投射到電子地圖當中,實現整個地區乃至于全市的設備調控,一旦出現火災風險管理人員可迅速調配附近的消防車輛進行滅火,消防車輛在工作中也可以選擇就近的消火栓進行注水,提高火險搶救效率。考慮到部分消火栓修建時間較長,施工頻率較低,為避免消火栓出現故障影響火災救援工作,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可以在消火栓外部增設壓力傳感器,根據傳感器回傳的數據對消火栓的情況進行分析,增強管控中心對市政消火栓狀態的感知能力,遠程完成狀態感知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能實現遠程監控管理中心的信息自動回傳,根據回傳結果實現對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員日常值守情況的遠程監督,保證人員的工作質量,避免值班人員在工作中出現分心情況,保證消防監督工作正常展開。此外,信息技術與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的復合應用能夠讓管理人員實現對高危風險環節的遠程管理,消防監督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探測儀表回傳的讀數和監控系統回傳的現場視頻情況確定一些燃氣管道、輸配電站的消防安全,有效減少外出監管所需的時間成本和人工成本,有效提升了消防監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實現對重點場景的針對性管理[5]。
(三)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優化消防安全工作流程
大數據分析技術主張通過對雜亂無章的數據內容的分析,發現不同類型的數據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在統合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實現整個工作流程的理解和優化。為此在消防監督機構運行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優勢,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整理相關的數據信息,以大量的數據信息為基礎建立起包括防火指數分析、報警分析、巡查分析、維修分析、查崗分析以及考核分析在內的六大工作模塊,運用六大模塊對各個聯網單位的消防監督工作質量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給出具體的評分和整改方向,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一系統還可以將各個地區的考核分數統計在一起,并將部分聯網企業得分較高的工作模塊的管理經驗分享給巡查排名靠后的網格負責人或是聯網單位,實現針對性的工作整改,規范網格負責人以及聯網大內的消防安全工作流程,保證消防監督效果,有效降低火災風險[6]。
(四)建立安全隱患網絡跟蹤系統,提高消防安全反應速度
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傳遞數據信息速度的優勢,建立安全隱患網絡跟蹤系統,利用決策系統提升消防監督部門對火災安全事件的反應靈敏度。傳統的消防監督工作要求工作人員在實地考察現場,確定現場存在火災隱患后,將隱患內容和類型進行填報,并根據最終結果決定是否要強化這片區域的消防安全監管力度。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在于人力資源的消耗量較大,且難以真正做到實時管理,而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安全隱患網絡跟蹤系統能夠在對火災隱患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直接使用信息技術設備將現場的情況填報并收錄到數據庫系統當中,消防監督機構通過現場調查人員提供的報告以及回傳的信息內容對現場火災隱患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并結合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對于火災風險等級較高的隱患類型可以先行在現場假裝無線傳感器和監控設備,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安全隱患的遠程監控,提高監控效率,避免在消防監督工作中重復付出勞動力成本。建立安全隱患網絡跟蹤系統的另一優勢在于能夠有效提升消防監督部門對現場管理的及時性,一旦跟蹤系統回傳的讀數信息存在異常情況,消防監督部門可迅速通過電話與區域負責人取得聯系,及時采取相關措施控制火災險情的進一步擴大,必要時還可以通過遠程操作的方式控制現場的消防噴淋設備進行滅火,同時對整個區域進行斷電處理,在萌芽階段解決火災險情,保證消防安全。
(五)建立群防群控服務系統,統合民眾監督能力
消防監督工作的內容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消防監督工作涉及的范圍較大,內容較多,消防監督機構面臨的工作壓力較大,為保證消防安全除了要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外,還可以將群眾的力量應用到消防監督工作當中,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民眾消防力量的管理和統合,真正將消防監督工作落實到每一個居民小區當中,打造出“全民消防”的良好工作格局。為此消防監督機構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號定期發布一些消防安全常識知識,通過評論區與群眾進行互動,在互動中和科普過程中提高人們的消防安全意識,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生活環境周圍可能存在的火災安全隱患。此外各地的消防監督機構在工作中可以根據具體需求設計專門面向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手機APP,居民可以在手機APP上將自己觀察到的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上傳到服務器當中,服務器管理人員定期對上傳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審核,一旦在上傳的資料信息中發現消防違法行為或是疑似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情況可先與數據庫當中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對比,確定在同一地點不存在相似的安全隱患后,將其上報到上級領導部門,由領導部門根據情況派遣工作人員考察具體情況,確定現場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情況。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利用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加強消防安全的監督管理效果,盡可能避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火災影響。
(六)建立線上培訓提升平臺,提高消防監督人員的專業素養
隨著城市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種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涌現并應用到消防監督工作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消防監督人員在工作中需要盡可能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以適應快速發展變化的防火監督工作需求。然而消防監督人員的每日工作量較多,工作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完成知識的學習是每個消防監督人員需要面對的問題。為此消防監督部門在工作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建立線上培訓考核平臺,讓防火監督工作人員可以在線上平臺當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和提升,例如通過觀看演示視頻的方式學習一些特殊的消防安全設備的使用方式,學習如何利用智能設備登錄管理平臺自行查詢各地區的無線監控記錄以及溫度傳感器歷史溫度記錄數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此外管理人員在線上培訓平臺上可以加入培訓功能模塊,將必要的知識內容整理成電子試卷的形式發給每一個消防監督工作人員,在答題的過程中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內容,提升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熟練度,為后續工作實踐的開展打好相應基礎。為了進一步提升消防監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管理人員可以將考核結果與具體的獎懲措施和當月績效聯系在一起,鼓勵消防監督人員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和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自我提升的課程當中,以更加專業的素養開展消防監督工作,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為負責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消防安全保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設備參與到消防監督工作當中,消防監督工作在未來也將會逐漸走向智能化和自動化方向,形成以智能設備監督為主,人力管理為輔的現代化消防監督模式。作為消防監督工作人員,在未來的工作中需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對工作發展的優勢作用,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信息技術和新設備的使用操作方法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讓信息技術的應用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作者單位:劉文輝? ? 遼寧省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隊
參? 考? 文? 獻
[1]祝越.探析信息化消防監督工作的措施[J].今日消防,2021,6(12):124-126.
[2]李宏博.信息化提高消防監督工作的策略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1,7(22):89-90.
[3]張元.當前消防監督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J].今日消防,2021,6(11):133-135.
[4]孫偉.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消防監督工作的研討[J].低碳世界,2021,11(11):189-190.
[5]劉騁宇.智慧消防視域下信息化技術在火災隱患治理中的應用[J].今日消防,2021,6(08):49-51.
[6]丁國權.新時代信息化技術在防火監督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今日消防,2020,5(0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