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云 楊志芹
摘 要:筆者在對滇西技工院校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考察、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對技工院校師資隊伍一體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分析研究,提出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的四條建議。
關鍵詞:滇西技工院校? ? 一體化? ? 教師隊伍建設
一體化教師是指技工院校教師按照一體化課程規范標準要求,既能設計一體化課程教學目標,又能較好地實施一體化課程教學任務,同時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訓能力的專業教師。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技能且較為穩定的一體化教師隊伍是技工院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和核心。
滇西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和技工教育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目前,云南省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提高技工教育發展水平為目標,不斷優化技工院校結構布局,全面推進技工教育云南標準建設,但在師資隊伍一體化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足。因此,筆者在對滇西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隊伍(以下簡稱為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滇西技工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以下材料是滇西技工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
楚雄技師學院現有教職工1 100人,開設專業23個,學生2.3萬人,教師約700人,一體化教師(雙師型教師)為450人,一體化教師比例為64.3%,生師比為30:1。
大理技師學院現有教職工383人,開設專業25個,學生1.02萬人,教師295人,一體化教師(雙師型教師)為273人,一體化教師比例為92%,生師比為27:1。
怒江州技工學校現有教職工208 人,開設專業20個,學生0.4萬人,教師175人,一體化教師(雙師型教師)為 61人,一體化教師比例為35 %,生師比為19:1。
臨滄技師學院現有教職工257人,開設專業31個,學生0.38萬人,教師196人,一體化教師(雙師型教師)為137人,一體化教師比例為70 %,生師比為15:1。
普洱技工學校現有教職工486人,開設專業42個,學生0.86萬人,教師410 人,一體化教師(雙師型教師)為210人,一體化教師比例為52 %,生師比為18:1。
保山技師學院現有教職工396人,開設專業28個,學生1.1萬人,教師280人,一體化教師(雙師型教師)為215人,一體化教師比例為77 %,生師比為25:1。
以上數據表明,滇西各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比例有所不同,發展也不均衡。若將其與全國技工院校進行對比,不難發現,隊伍建設水平與其他地區差距十分明顯。
二、滇西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造成隊伍建設不平衡現象的原因很復雜,筆者以為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受學校編制限制,入職專業教師數量少,鍛煉機會少
近幾年,隨著技工院校招生人數快速增長,專業教師需求量大幅增加,但受學校崗位編制數限制,每年只能招聘少量的專業教師,隊伍人數增加不明顯,結構比例調整也不明顯;從調研材料可以看出,滇西各技工院校生師比平均都在20:1左右,一線專業教師教學任務重,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以保山技師學院為例,10年來僅招進14位專業教師,這些教師入職后,既要當班主任,又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幾乎沒有時間到企業完成實踐鍛煉,沒有得到專業技能提高的機會,基本只能進行理論教學,成長周期過長。很多學校每學期的技能教學課都是依靠招聘外聘教師來完成,這些外聘教師有企校合作的企業優秀技術人才,有各級各類競賽獲獎留校學生。但外聘教師管理制度處在需不斷完善階段,外聘教師技能雖強,往往理論方面又稍有欠缺,加之受薪酬、待遇、地位等諸多因素影響,外聘教師流動性較大。
(二)對教師隊伍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措施不得力
首先,學校重視不夠。受傳統習慣影響,大多數學校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培養制度和規劃目標不夠明確,少數教師僅通過短期培訓,沒有經過長期深入培養和鍛煉,就成為學校“一體化教師”,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實訓技能處于較低水平。其次,對一體化教師的鼓勵措施不佳,不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與主動性,許多技能實訓課程較為復雜和辛苦,在編教師不愿主動承擔,教師技能操作和教學能力提升緩慢。最后,教學任務大部分由外聘教師完成,而外聘教師的理論水平不足以承擔起一體化課程的重任。
(三)考評機制不夠完善
對一體化教師的要求是技工院校在長期辦學中總結形成的特色經驗,技工院校對一體化教師的評價也有自己特定的評價機制。但目前滇西部分技工院校因合并了其他類型的學校,對教師的評價總是受高等院校、中小學教師評價標準影響,偏重于學歷、論文、課題研究、短期內獲得技能資格證等因素,而忽視了教師到企業鍛煉、社會實踐、技能教學訓練和比賽競賽等技能實質性提升因素。
(四)校企合作不緊密
企業技能人才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不可能長時間進校開展實訓課教學,同時受企業規模大小限制,教師也不能進企業長期進行一線鍛煉,造成企業先進的技術與文化無法進入校園,校企雙導師制形同虛設,隊伍建設自然難有實效。例如,X校X系部聘請的省級技能大師,原簽訂校企協議,每學期到校指導和講授1個月的專業課程,最后因多種原因,變為4~6天,沒有收到校企緊密合作效果。
(五)招生專業多而雜
部分技工院校招生專業過度追隨市場變化,頻繁更改招生專業,招生專業多而雜,讓本就不多的專業教師在教學時更顯得捉襟見肘。為了應付現實教學任務,一些教師只好濫竽充數,最后專業教學淪為照本宣科的理論課。例如X院校X系5年內專業設置變了4次,這不是通過專業建設去修改、完善,而是在不斷增設招生專業。
(六)受經費、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部分技工院校各類教學名師、技能大師、工匠、骨干教師以及學科帶頭人等工作室培養經費已到位并開始建設,但是一些技工院校未能加大力度投入配套資金,對名師、技能大師、工匠、骨干教師及學科帶頭人引領隊伍建設的政策和待遇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
三、滇西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方法與途徑
筆者認為,隊伍的培養應以教師實際技能提升為目標,將隊伍建設與技工院校的1+X證書制度、新型學徒制等教學模式改革相融合,持續深入地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能力,讓教師的專業能力在一體化課程改革教學中發揮作用,讓隊伍建設盡快與改革進程同步。
(一)完善專業教師招聘機制,拓寬招聘渠道
第一,是完善專業教師招聘機制。對急需專業人才,重點考查其實訓能力,文憑學歷為其次,讓更多企業和工廠的優秀技術人才進入學校,充實專業教師隊伍,為技工院校專業人才培養開辟更便捷的通道。第二,完善上崗聘任及考核激勵制度。每學年分工種進行多形式、多層次考核,充分調動專業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技工院校教師隊伍更具有穩定性。第三,拓寬招聘渠道。不僅招聘優秀高校畢業生,也可從行業、企業招聘優秀技術人才。筆者認為在高考招生中實施專業委培生計劃也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措施。
(二)加大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的力度
在沒有辦法快速引進更多專業教師的背景下,各技工院校要根據開設專業的需求,嚴格執行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的制度,加大教師每年到企業或優秀技工院校進行實踐鍛煉的力度,加快隊伍建設速度。
(三)完善一體化教師激勵政策和措施
一體化教師不能僅用職業等級證書來評判,而應當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真實結合來評判。技工院校應該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和校企合作、新型學徒制、1+X證書等制度,促使教師主動積極參與技能提升行動,吸引行業、企業技術能手進入學校任職。
(四)拓寬隊伍培養渠道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途徑拓寬隊伍培養渠道。
一是積極參加技能比賽。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專業技能比賽,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以賽促練,以練促學,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綜合素質。
二是根據各專業的需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增加專業教師數量,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優秀技工院校進修,學習教育管理經驗。
三是以互利互惠為核心,加強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積極與大中型企業合作。教師每年利用寒暑假時間輪流到企業進行生產和管理實踐鍛煉,真正掌握企業各技術部門生產環節要素和一線技術流程。提高一體化教師的培養效率,縮短培養周期,完善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實訓條件。
四是師徒結對。挑選有專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一體化教師擔任師傅,通過“傳、幫、帶”對缺乏實踐技能的新教師進行實訓指導和專業技能訓練,實現師徒共同提高專業技能的目標。
五是在職稱評定方面,應偏重于考核教師一體化課程教學能力高低,讓綜合素質高的教師優先晉升職稱,保持隊伍的穩定和不斷壯大,努力為此類教師搭建更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校內外發展平臺。
(作者單位:保山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