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華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育的關鍵。在核心素養的教育方針指導下,諸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方向進行了不斷分析與深入研究。在核心素養指導的語文教育閱讀環境下,眾多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都在尋求最有力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以不斷促進學生語文綜合學習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4-0064-04
Exploring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LIN Ruihua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Nanj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s the key to Chinese subject education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of core literacy, many Chinese educators have conducted continuous analysis and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 reading environment guided by core literacy, man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ors are seeking the most powerfu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hinese learning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 research
在新的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正在借助不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策略走向一條探究并不斷發展的新型語文教學之路。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一直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更能促進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立足學生的學情以及基本的課標要求基礎上,通過凸顯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讓學生在實際的閱讀學習中去積累語文知識,在不斷地遷移語文閱讀方法的同時,更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從而進一步促進并發展學生的持久閱讀能力。
1.彰顯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
眾所周知,學生作為主體閱讀的直接參與者,他們葆有對讀書的熱忱和喜歡。尤其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初步接觸閱讀的學生來說,激發他們的閱讀學習熱情,使學生能把閱讀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重點。對于小學生的主體閱讀性,教師需要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彰顯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不斷使學生以小主人翁的意識在閱讀教學中深入思考,積極探索。學生都是不同的學習個體,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閱讀和表達。
閱讀是個性化的學習行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閱讀學習與表達實踐的途徑和平臺。除此之外,還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讓閱讀學習更有指向性,這是發展小學生閱讀學習思維的重要路徑。當然,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因生施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充分關注個體,要不斷優化學習資源,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閱讀學習是學生親歷親為且又需要反復體會和不斷品味的學習過程,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切實體現學生語文學習素養的關鍵過程。因此,在點滴的閱讀學習過程中,以實現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為基本前提,通過學生的主體閱讀學習參與,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文化傳承的理解。同時,這對于學生的閱讀學習與理解能力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關注閱讀學習過程,讓閱讀活動與體驗目標指向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閱讀學習是持續而恒久的,學生的閱讀需要教師的刻意引領,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課外閱讀課程化的基本教學理念,教師需要加強語文教學的閱讀板塊,充分運用“快樂讀書吧”以及“和大人一起讀”等學習板塊,使學生能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此不斷實現學生閱讀學習的可持續發展。閱讀學習過程需要豐富的閱讀學習活動作為有力支撐,這是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小學生是有獨立思維的學習個體,在核心素養價值觀的指引下,通過閱讀教學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顯得極有必要。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是《在那奇妙的王國里》板塊閱讀內容。通過了解作者以及感受童話故事的妙趣,進而能夠促進學生的閱讀思維發展。以《拇指姑娘》的故事片段為基本閱讀方向,通過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想象,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指導,讓閱讀活動切實地成為學生在閱讀學習路上的陪伴和導引。當然,學生的閱讀體驗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及學習思維的必要途徑,在閱讀安徒生童話故事中,學生還應該從《小雛菊》《堅定的錫兵》等故事中汲取閱讀力量,從而進一步豐富閱讀內涵。
3.豐富閱讀教學評價方式,為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發展提供動力
閱讀是內外兼修的語文學習過程,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發展和閱讀素養的提升需要外力的推動和促進。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學生閱讀認知的提升以及自主閱讀思維的擴散。當然,學生的閱讀學習更需要一定的助推與指導以及評價,這是學生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
閱讀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形成性評價可以說是貫穿學生閱讀學習始終的。從學生的閱讀效果以及閱讀過程進行點滴的閱讀學習評價,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進步。除此之外,激勵性評價也是增進學生閱讀智慧的有力因素,教師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要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激勵學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潛能。另外,綜合性評價也是提升學生閱讀學習素養的關鍵。對于學生的年段進階閱讀水平進行縱向評價,這是衡量學生閱讀水平的有力參考。一般來說,評價都是立體的、多元的,能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供不竭動力。
4.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實施語文閱讀教學
隨著國家教育理念的不斷轉變,語文教學的職能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在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開展閱讀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品質和創造力,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儼然已經成為語文新的教學方向和目標。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摒棄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積極采用開放式的閱讀教學活動,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造更大的閱讀空間和便利的閱讀條件,努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品質,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1)積極搭建閱讀平臺,構建開放和諧的教學氛圍
開放式閱讀是指教師通過開展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多方位思考,使學生在體驗、感悟的過程中,領悟文章的內容、主旨和思想,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一種常見教學方式。開放式閱讀教學的原則是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創造開放的教學氛圍,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在平等、自由、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引領學生大膽地思考、積極參與、平等交流和互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創新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首先,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開展課前導入,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時間,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和條件。其次,當學生讀完課文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發言,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認識、想法、見解和觀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差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和包容,不能給予錯誤評論,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阻礙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而是要用激勵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和諧的氛圍中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增強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深入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模式
學生在教學中占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否則實現教學目標和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就是一句空談。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習慣性事事代勞、越俎代庖,導致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對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毫無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紛紛引進了一些開放性的教學方法,使得閱讀教學的效果顯著。為此,新課程標準下,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對學生的束縛,在教學中設置一些開放性情境,培養學生的開放思維模式。要合理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讓學生積極發言、各抒己見,在交流中不斷發現他人的優秀思想,在相互學習和借鑒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總結和歸納中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經驗,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素養。
例如,在《拐彎處的回頭》這篇閱讀教學的始初,教師可以依據閱讀文章的內容和段落,讓學生按不同角色進行分組朗讀,讓一小組讀第一自然段,分析故事的時間、地點和起因。讓第二組學生朗讀第二段課文,讀完后讓學生們討論“當父親看到弟弟受傷了卻漠不關心匆匆離開,換作你會怎么想?”接著讓第三小組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完讓學生思考——“在弟弟心情十分沮喪和難過的時候,為什么父親走到拐彎處的時候回頭看了弟弟一眼,這個細微的動作體現出父親的什么品質?”,通過設置實踐問題進行引導,引領學生對每個段落進行層層深入剖析,從而使學生明白:原來父愛是深沉的,只不過是每一個父親都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已,只是默默無聞的以行動來說明對我們的愛,其實父親其實也依然深深的愛著我們。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視野得到了拓展,開放性思維也慢慢地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5.優化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遷移與運用
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在思考和探究過程中掌握閱讀的技巧和規律,在知識的遷移中學會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從而全面實現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品質這一宏偉目標。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引導,不斷進行變革,去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閱讀的技巧,學會合理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以提高教學成效。
(1)精選閱讀教材,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學習內容
現在的閱讀教材種類繁多,閱讀教材的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為了能使學生讀到健康、有價值的精品閱讀教材,教師就要依據學生的內心需求和成長特點,提前科學、有針對性地對閱讀教材內容進行甄別和篩選,選擇那些精彩有趣、具有思想價值和教育意義的典型作品作為選材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有價值的學習資源,營造閱讀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促進學生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2)合理制定閱讀教學的計劃和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在感知、理解和鑒賞閱讀內容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從而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的引領作用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在閱讀教學中,教學計劃的設置和內容的安排顯得尤為重要。科學合理的計劃,能使教學條理清晰,井然有序,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教學的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的實施步驟不夠詳致,教學很可能會陷入混亂的局面,導致教學的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前,一定要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能力,合理地制定好教學的計劃和內容,安排教學程序,積極采取合理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去優化整個教學過程,從而使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例如,在講完《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我們以《赤壁之戰》開展類文閱讀活動。在課文的教學設計時我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展開:①插入電影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短視頻,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走近名著,走進閱讀教學。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內容。③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諸葛亮在哪些地方表現出了他的“神機妙算”?。④分析每個人物形象,體會每個人物的性格品質。⑤感悟這篇文章的寫作思想和主旨,讓學生明白,在赤壁之戰中蜀吳聯軍取勝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使學生們“學得深、學得透、學得全”,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傳授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核心和目標,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和能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方法和引導。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用科學的方法引領學生,指導學生怎樣去讀書,引導學生按照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步驟去閱讀。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引領學生怎樣判斷文章的結構,按照文章結構去劃分段落,并學會歸納各段落的大意;怎樣通過快速閱讀,找到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句;怎樣去賞析精彩詞句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說明方法;怎樣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中心思想;學會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質等。教師循序漸進地對學生傳授閱讀的方法,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提煉,將前后知識加以溝通和融會貫通,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學習的內容,并能將所掌握的內容進行適當的遷移,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全方位地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6.充分實踐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精讀課文學習中把握內容精髓
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才能共建和諧、民主和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強有力的學習氛圍創設,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生作為獨立的學習個體,每一個學生對語文學習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認知,在遵循因材施教和因人定教的基本教學原則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精讀課文的教學功效,使學生能在精讀課文學習中把握內容精髓,從而不斷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精讀課文一般重在學習方法的引領,而略讀課文則是在學習精讀課文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習的方法來指導自身的學習。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在單元組織教學的編排體系指引下,不同的單元所要落實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都不盡相同。不同的單元訓練需要在把握雙線并進,內容統整的同時具體落實,分解細化。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圍繞“家鄉”這一人文主題進行課文編排。幾篇課文涵蓋古今,跨越海峽,是學生了解祖國美麗遼闊的絕好素材,同時,也是激發學生認識家鄉和贊美家鄉的有力平臺。借助幾篇課文的教學精髓,激發學生尋找并交流家鄉之美的學習情感,引領學生從風景名勝、家鄉物產以及民風民俗等方面展開學習,在充分實踐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同時,不僅激發了學生贊美家鄉的感情,而且也使學生產生了認識家鄉的渴望。這樣的文本學習可以說更接地氣,更尊重學習者的需求。
當然,學生的主體學習,還應關注共性與個性的學習問題,努力做到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以《葡萄溝》的教學為例,在朗讀和學習語言方面,可以從以下方面把握課文內容的精髓:
首先,要讓學生讀好長句子,這對訓練學生的語感以及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方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次,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要讀準多音字的讀音。在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方面,將句子說具體,并補充完整,在相關的語境學習中就能落實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另外,文本學習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讀好疊詞有助于理解表達。聯系上下文,可以理解“五光十色”等詞語的意思。抓住主線索,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能使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也可以在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同時通過激趣導入、隨文識字、朗讀理解、緊抓主線、學習表達、指導書寫等教學過程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
7.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小學語文的核心閱讀導向,以發展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基本準則。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通過有效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葆有積極的閱讀初心。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且持久的閱讀學習過程,教師要善于把握閱讀學習策略,使閱讀教學能夠更有針對性,更有前瞻性。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閱讀教學正在蓬勃發展,這是培養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有力途徑,教師要全面實施,逐步引領,相信不懈的努力必將換來累累的碩果。
參考文獻
[1]賈秀杰.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讀與寫(教師),2019(15).
[2]李寧姬.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21).
[3]劉春蓉.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1(01).
[4]孫志軍.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04).
[5]關雅君.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