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來
摘要: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進步。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數學作業,才能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是每一名數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作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就“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以便同人們參考借鑒。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作業壓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教育部門提出了“雙減”政策,主要圍繞著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機構展開。但是作業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做好“控量增效”就成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數學學習相比語文學科而言,略顯枯燥。但數學學科的學習也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數學學習的成就感,作為小學生,數學學習成就感的最主要體現就是作業以及學業成績。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習的特點,在作業布置中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想當然地去布置一些單純的計算題,或者應用題,讓學生去做,而且這種作業布置的習慣從不改變,這種單一的作業布置形式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漸漸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有的教師,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每到周末,都會給學生印發試卷,讓學生去填寫,教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教師忽略了學生周末除了數學學習之外,還需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還需要和父母休閑娛樂,大量的數學試卷占據了學生周末的大量時間,從而弱化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二、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一)聚焦課堂,強化作業指導實效
作為課堂學習的延伸,數學作業可以有效地對課堂中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提升,但是在學生課后獨立完成的過程中,教師并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指導和評價。為了能夠更加高效地指導學生的作業,及時發現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合理安排課堂學習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部分作業,這樣教師就可以提高學生作業指導的實效性。在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把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兩大部分,課堂作業的設計要針對性強,用以診斷學生對本節課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掌握情況,時間上占課堂時間的四分之一左右。在課堂上對所學知識有了足量的訓練和鞏固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少量的課后作業,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在課堂扎實的基礎訓練之后學生能夠很快地完成當天的數學作業,而且質量也有保證。少而精的課后作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潛力,強化數學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二)減少數量,提高質量
“熟能生巧”受到大家的推崇,人們認為多次參與、多次接觸就可以達到良好的認知理解效果,提升動手實踐能力。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認為,經過題海戰術的反復錘煉,就能實現學生記得牢學得好的效果。于是,教師開始布置千篇一律的練習內容,甚至出現抄寫做過試卷和練習題的情況。事實證明,這只會導致學生產生疲憊感,不利于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基于此,教師需要全面考慮數量和質量的關系,提高作業設計的針對性。比如,在作業布置時,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明確學生哪一部分的知識掌握得好,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好,進而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地進行作業安排。
以“圓錐的體積”的相關內容為例,學生對公式的具體推理過程不夠熟悉,容易和圓柱體混淆,在解決問題中導致計算公式出錯。基于此,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作業,先進行課堂知識點的復習,進行探究推理過程的重新梳理,之后再進行具體問題的解決。這樣,學生能夠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在明確其邏輯關系的同時提高解題能力。
(三)做好合理分層,設計有梯度的作業
每一個小學生的成長環境不相同,在知識積累、思維能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雙減”背景下,設計作業要考慮學生的個體特征,做好合理的分層,讓不同層級的學生在能力上都得到提升,這就需要數學教師精心設計有梯度的作業。
比如,針對“雞兔同籠”數學問題,可做如下的分層設計:
A組:作業1:雞和兔同處一個籠子,其中頭共有33個,腳共有106只,那么,雞和兔分別是多少只?作業2:小明家共有40只烏龜和白鴨子,兩種動物的腿合計共有112條,那么小明家的烏龜和白鴨子各是多少只?
B組:作業1:雞和兔同處一個籠子,其中雞比兔子多了4只,它們的腳共有136只,那么,雞和兔分別是多少只?作業2:三年級一班參加數學競賽的學生共有20個人,他們的數學平均分是79分,知道女生的均分是85分,男生的均分比女生少了10分,那么,參加競賽的男、女生各是多少人?
C組:作業1:奧運會上一個射擊運動員射擊了20發子彈,其中規定每擊中一次加20分,如果脫靶一次扣除12分,結果該運動員一共得到了240分,那么,這名射擊運動員一共打中了多少發子彈呢?
作業2:學校里100名學生共吃了100個饅頭,男生一人吃了3個,3名女生吃一個,那么,男、女生各是多少人?這個作業的設計就很好地做到了合理分層,體現了數學作業的梯度,題目的設計從顯性到隱性,逐層遞進。A組注重了基礎,B組體現了能力強化,C組注重了作業的挑戰性。每一層級的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作業。整個作業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特征,促進了每一層級學生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以及“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作業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認識到傳統作業模式的弊端和不足,進而能夠結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具體的學情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并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建華.淺談小學數學的學習效率提高方案[J].小學生(下旬刊),2020(4):75.
[2]劉艷.探究實踐提高能力——關于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中),20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