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也是高職院校學生應當必備的一種基本素養。但在調查中發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高職院校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比較低,制約了其培養質量。基于此,必須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構建語言文字應用環境、優化語言文字應用教學等,真正提升高職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對此可就高職院校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探討,隨即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9-000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02
2017年2月,我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共同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在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在培養人才的時候,應重視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教學,將其列入人才培養目標中,真正提升學生的漢語言文字水平,提升其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尤其是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唯有具備極高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才能掌握語言交流的工具,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比較低,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面對這一現狀,為了真正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才競爭力,高職院校唯有從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解放出來,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素養。
一、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研究
(一)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
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高職院校學生應具備的一種素養和能力。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職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現狀不甚理想,集中體現在:
一方面,口語表達方面存在問題。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高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弱,存在明顯的不足。集中體現在:高職生在課堂上無法讀準字音,甚至難以講出流利的普通話,存在濃厚的方言;學生在朗讀時,語感比較弱,甚至存在隨意漏洞、添字等現象,在朗讀的時候語調比較生硬,不夠自然和連貫;高職學生在進行日常交流的時候,過多使用口頭禪或者詞語使用不夠準確等;還有部分在論述、表達或答辯的時候,缺乏清晰和準確的思路,難以與其進行坦然自若的交流。
另一方面,書面表達能力比較低。書面表達能力也是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職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比較低。部分學生缺乏扎實的文字基礎,語言啰嗦、缺乏中心思想,不能夠正確表達,甚至部分學生還存在嚴重的錯別字、胡亂使用繁體字、拼音等現象。同時,學生經常濫用網絡語言,書面表達言不達意。部分學生缺乏規范的標準符號意識,經常出現少用標點符號、濫用標點符號等現象;還有部分高職生在書寫計劃書、見習報告的時候,無法精準使用專業詞匯,用詞不夠規范、思維邏輯混亂等[1]。
(二)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制約因素
第一,基礎教育的影響。經問卷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相對比較低。在對其進行歸因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這一現狀可追溯到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在義務教育階段中,雖然已經明確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但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在語文教學中過分關注死記硬背,側重于機械化的訓練,致使語文學習出現了“重形式輕內容、重書面輕口頭”等現象,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第二,高職院校自身影響。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旨在為國家、社會培養職業技術人才。以往,受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時候存在明顯的“專業技能至上”,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專業知識、技能訓練中,忽視了語言文字應用教學。同時,在這種育人理念下,致使學校設置的課程不夠科學、合理,語文課程被專業課占據,難以從課時上進行保障。還有部分高職院校在功利性人才培養理念的影響下,將過多的課時都集中在專業課、計算機學習中,讓學生獲得更多、更高級的資格證書、計算機證書等,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久而久之,就會制約高職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致使其在口頭表達、書面表達上存在各種問題。
第三,社會語言環境影響。語言環境也是影響學生語言文字應用素養的關鍵。當前,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語言環境十分混亂。一方面,網絡語言環境的制約。網絡時代背景下,網絡詞匯層出不窮,這些網絡新詞匯的出現制約影響了漢語構詞的規律、語法規則等。而高職學生也勢必受到網絡中不規范語言的影響。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電視字幕、報紙上也經常出現錯別字,還有部分商家在做廣告的時候為了獲得觀眾的關注度,常常借助一些同音字對成語進行替換,如:默默無蚊、有杯無患等。如此一來,受到不良語言環境的影響,也制約了高職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2]。
二、高職漢語教學中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路徑
(一)強化意識,奠定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基礎
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高職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基于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從傳統的育人理念中解放出來,明確當今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專業技能,還應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字素養,具有極高的競爭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這種育人理念指導下,高職院校應意識到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并將其納入育人體系中,給予一定的課時保障,并將其作為一個長期的教學任務常抓不懈,切實保障語言文字應用的課堂教學質量,奠定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基礎。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要具有文字語言應用的意識,重視語言文字應用的作用,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強化高職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意識。首先,在日常教學中,高職院校教師應為學生樹立表率作用,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響,自覺糾正不夠規范的發音習慣,并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要求,正確地應用語言精準表達。
其次,高職院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鼓勵學生使用普通話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圍繞某些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的時候,應嚴格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進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使用普通話的習慣。在學生課堂發言的時候,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針對發音比較精準、語言組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應給予肯定,并鼓勵班級中語言應用能力低下的學生向其學習。
最后,學校還應重視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給學生營造與其相契合的語言文字活動,給學生提供口語表達、文字表達的機會,使得學生在實踐參與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應用素養[3]。
(二)優化課程設置,保證課時
基于當前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低下的現狀,高職院校在優化課堂教學、培養人才的時候,還應從課時上給予保障,優化漢語課程設置。基于此,高職院校在實施教育的時候,應依托于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從根本上保障高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設置語言文字應用課程的時候,應結合高職生的文化知識掌握情況、自身具備的學習能力、認知發展水平等,不僅要給其設計一些文學欣賞類的課程,還應增加一部分的寫作、表達類的語文課程,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口語、書面表達能力。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可設置類似于“演講與口才”“應用文寫作”“現代漢語”“公共語言學”等基礎類的課程,還應借助規范的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三)設置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
基于語言文字應用素養的特點,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不僅僅要依托于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課程開展課堂教學,還要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口語表達、書面表達能力。具體來說,針對高職學生口語表達、書面表達能力低下的現狀,高職院校在實施教育的時候,可積極開展校園演講、詩詞誦讀、辯論賽、主持人比賽、書法比賽、征文比賽等,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語言活動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活動。同時,高職院校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社會上舉辦的辯論賽、主持人大賽等,或者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給學生舉辦一些模擬招聘會、模擬畢業論文答辯活動等,使得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到語言表達的重要性,并在參與的過程中,規范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化語言表達自信心等,真正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素養[4]。
(四)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
漢語文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教育體系中,將其納入日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也是提升人才競爭力的關鍵。基于此,高職院校應結合語言文字應用素養的特點,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使得學生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首先,應用校園媒體營造語言文字環境。在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中,校園媒體是最為重要的傳播載體,主要包括:廣播站、黑板報、校報校刊、學校網站等。基于此,學校在營造良好語言文字環境時,可借助校園媒體將優秀的影片、名家講座、文化論壇等資料上傳到高職院校的網站中,以便于學生在日常學習之余進行觀看,促使其在學習中拓展自身的知識面,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其次,充分發揮校園“墻壁文化”的建設。高職院校中的每一塊墻壁都存在極強的教育價值,墻壁不僅僅是學校的建筑,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墻壁文化”的教育價值,高職院校在實施語言文字應用教育時,可充分借助學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宣傳欄、圖書館、宿舍等墻壁傳遞語言文化,給學生營造濃厚的漢語言氛圍。
最后,高職校園還應在培養人才的時候大力推廣普通話,增加學生講普通話的機會,使得學生在生活交流中多進行普通話的應用,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獲得語言文字應用經驗,逐漸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素養。
(五)鼓勵學生寫作,培養語言文字的書面表達能力
書面表達是語言文字應用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水平的關鍵點。基于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文字應用能力時,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訓練中。具體來說,教師應結合高職生的思想和寫作水平,鼓勵他們開展符合自身需求的個性化寫作活動。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基地,雖然不要求學生能夠成為散文家、作家或是編劇等專業人才,但是良好的書面表達能力能夠為學生開啟更多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依據學生的愛好給學生推薦一些文學作品,開設相關的寫作培訓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開展適宜的寫作訓練,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并將相同愛好的學生組成寫作小組,互相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和作品欣賞,不斷錘煉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效果的提升。
(六)構建社會實踐基地,強化學生語言表達素養
漢語作為一種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語言文字應用素養時,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無法達到的,必須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和延伸,結合學生的專業積極開展課外實踐,使得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強化自身的語言素養。基于此,高職院校應與當地的企業進行聯系,由學校為高職生提供一個實踐訓練基地,由企業派遣專業團隊到高職院校中對學生開展崗前培訓工作、實踐操作,使其在實踐操作中,強化口語表達、書面表達能力。在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指導學生結合不同的工作場所、情境等,選擇差異化的溝通方式和技巧,最終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職業表達能力,真正提升高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全面提升高職生的語言文字素養,使其具備極高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質量、提升其競爭力的關鍵。基于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從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解放出來,結合當前高職生語言能力低下的現象,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強化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意識,還應在此基礎上優化課程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應用環境、構建社會實踐基地等,真正提升高職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素養,以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 代銀.強化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助力高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提升[J].科學咨詢,2021(19):124.
[2] 岳曉嵐.提高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徑[J].科技風,2021(12):57.
[3] 唐少俐.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與提升策略分析——以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20(14):60.
[4] 秦艷紅.高職院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3):212.
作者簡介:鬧爾吉(1986.10— ),女,蒙古族,新疆焉耆人,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雙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