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互動形式,有效提問能夠將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壁障有效打通,不但學生的知識學習難度大幅度降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但就現階段來講,部分物理教師在課堂提問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導致提問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發揮,無助于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要樹立科學的提問理念,采取適宜的提問方式,切實體現課堂提問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9-009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33
傳統物理課堂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不但難以保證物理教學有效性,還會慢慢減弱學生的物理探究熱情,甚至有畏難、倦怠等負面情緒產生。而通過科學開展課堂提問,能夠增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深度參與進來,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思維及能力。目前,一些物理教師雖認識到提問的作用,但沒有明確提問目的,或采用單調的提問形式,學生的認知沖突與探究欲望難以被有效調動,導致出現無效提問、低效提問等現象。面對這種情況,物理教師需轉變課堂提問理念和方式,在科學設計問題的基礎上,選用適宜的提問方式,提高物理課堂提問質量。
一、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功能及現狀分析
(一)課堂提問的功能
1.激發興趣。初中物理課程雖然含有較多抽象的概念與規律性知識,但也具備較強的趣味性。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提問活動,能夠有效體現物理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問題兼具奇異、好奇等諸多要素,可將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引導學生向某個概念、觀點上集中注意力,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發展思維。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后,學生需結合已有知識與自身思考,努力找尋問題的答案,這樣不但能夠深入理解知識,又可以鍛煉和發展思維能力。
3.反饋評價。為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物理教師一方面要提前制定教學計劃,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動態調整教學方案。通過課堂提問的開展,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給出的答案了解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二)課堂提問的現狀
課堂教學并不是向學生全盤授予知識,而是要充分貫徹“相機誘導”的方針,利用適宜的問題巧妙加工處理授課問題,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目前,初中物理教師的課堂提問意識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問題設計與提出形式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1. 沒有深入分析學情。只有準確把握班級學情,科學設計教學方案與課堂提問,才可以保證提問效果與教學質量。現階段,部分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之前,沒有深入細致地分析學生實際情況,課堂提問的盲目性、隨機性特征明顯,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不夠緊密,不能夠科學控制問題難度,導致課堂提問效果受到嚴重影響。
2. 課堂提問的設計質量不高。問題質量會對課堂提問效果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問題不能夠緊扣教材內容、呼應學生生活實際,將會大幅度減弱課堂提問的功能。當前,部分物理教師不能夠準確把握問題的切入口,缺乏明確的提問目標,沒有科學區分問題的難度及坡度區,各個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不足,導致課堂提問功能得不到發揮。
3. 問答方式不夠科學。部分物理教師不能夠準確把握提問時機,難以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幫助。為保證教學進度,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后,沒有留設足夠的思考時間,無法保證學生的思考深度,阻礙到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優化提問方式的策略
(一)提高物理教師提問素養
物理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提問素養,才可以設計出適宜的問題,準確把握提問時機與方式,進而改善課堂提問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既要明確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提問素養。
1. 端正提問態度。教師的教學行為受態度因素的直接影響,若教師傾向于自我把控教學節奏,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將會偏少,雖然能夠順利地推進教學進度,但卻難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物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主動學習課堂提問方面的理論與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提問能力。
2. 掌握問答技能。課堂問答并不是盲目地向學生拋出問題,機械化地等待學生作答,而是以最恰當的表達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經驗,加上深入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課堂問答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與技巧性,教師既需要向學生清晰表述問題,又要注意提問的時機與方式,并結合學生不同的答案給予相應的回應。為保證課堂提問效果,物理教師要積極學習、掌握基礎性的問答技能,準確把握問題的切入點。
3. 善于營造認知沖突。現實生活是物理知識的來源,學生對很多物理知識并不陌生,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有所體驗,但由于學生不具備較高的知識層級,此種主觀認識與物理事實并不完全相同。一旦有偏差、分歧出現于物理邏輯概念與學生主觀經驗之間,學生將會產生認知沖突。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提問中巧妙融入認知沖突,就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為順利實現這一目標,物理教師需將學生較為熟悉的情境和經歷引入進來,依據學生的主觀經驗循序漸進地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
4. 采集學情信息。通過課堂提問,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又能夠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有效檢測。為切實發揮提問的功能,教師需堅持目標性與指向性的提問原則,緊密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與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指向性問題。同時,依據提問目標對學生的作答態度、內容完整度等進行時刻關注,結合這些實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活動。E2102FF1-1306-4CB4-B36C-8455CEF4FD36
(二)科學設計課堂問題
1.結合教材與生活。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要求物理教師依據學生生活情境設計教學方案,將學生的已有經驗充分調動起來,在提高學生知識學習效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當中。從課堂提問角度來講,如果提出的問題與教材內容、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物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將會被有效拉近,學生也可高效理解物理內容,進而轉變學生的課堂角色,改善物理課堂整體教學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依據教材與生活設計趣味性、實用性的貼切問題,利用問題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例如,在學習《汽化和液化》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如“小明同學打完球之后,出了一身的汗,你能想到快速降溫的方法嗎?”初中生皆具有類似的生活經驗,給出了“開空調、吹風扇”等多種答案,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教師結合學生的這些答案,將本課的新知巧妙引入進來。
2.編排提問深度。現階段,部分物理教師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往往提出一些表達框架較為簡單的問題,學生只需回復“是”或“不是”即可。一些問題雖然打破了此類表達框架,但難度依然較小,學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即可快速回答。此類問題難以對學生的深度思維進行有效刺激,課堂提問的形式化特征明顯,難以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面對這種情況,物理教師要將一系列深度提問編排進來,引導學生拓展思考深度,在理解基礎性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在具體實施中,教師要科學設計問題坡度,不能夠直接向學生拋出較難的問題,否則學生容易產生畏難的情緒。部分問題較為復雜,可利用若干個小問題進行切分,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與補充,促使學生的思維跨度得到降低。
3.問題環環相扣。在物理課堂教學中,不能單單就某一知識提出單一問題,而是要組合一系列問題,將問題教學的模型建構起來。通過巧妙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分析物理知識,不但知識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思維長度也可有效拉長。在回答問題環節,不同學生由于采用了差異化的思考角度,隨之形成了多元化的觀點和意見,通過相互交流與碰撞,可重新認識與思辨各自的思維產物。由此得知,物理教師通過設計問題鏈,學生的探究意識與高階思維可以得到培養和發展。在問題鏈設計過程中,物理教師先要設定核心問題,再對其他問題的優先度進行區分,依據教學內容的變化,有序提出對應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甄選發問時機
只有在最恰當的時機提出問題,才能夠保證課堂提問的效果。如果教師沒有提前規劃,盲目、隨意地進行提問,學生將難以通過問題掌握課程關鍵知識,無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物理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動態與教學內容,選擇最佳的提問時機。
1. 重難點處設問。能夠引發思考的問題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同時,初中物理課程中含有較多復雜的知識,學生由于缺乏良好的抽象能力,難以高效理解重難點知識。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有機結合課堂提問與重難點知識教學,于重難點處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復雜知識。例如,在學習《電流和電路》一課時,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電流與電壓知識。物理教師可將學生容易理解的“水流”與“水壓”引入進來,設計這樣的問題,“水的流動狀態是什么樣的?電源與抽水機的作用類似,那么電源發揮著什么作用?”初中學生主要為形象思維,教師采用語言、文字或電路圖等形式難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電流電壓等抽象概念。而通過巧妙設計這些問題,類比水流水壓等學生已有的經驗,則可幫助學生高效建構物理知識。
2. 與生活關聯處設問。新課程要求物理教師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以便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很多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具有密切關聯,如果教師能夠在這一節點提出問題,不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調動,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現實應用技巧。例如,在學習《串聯和并聯》一課時,教師可提出適宜的生活化問題:“現在我們的教室中都配備了空調與照明燈,它們屬于串聯電路還是并聯電路?如何才能證明呢?”學生通過思考這一問題,既可以深刻理解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特點,又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知識的妙用,進而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動力。
3. 易混淆處設問。初中物理課程中涉及的概念、規律知識較多,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容易出現知識混淆等情況,導致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物理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當出現易混淆的知識點時,及時提出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各個概念、規律的本質,弄清易混淆知識點之間的差異。
(四)優化叫答理答
1.控制待答時長。提出問題后,教師需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通過融合新舊知識,得出正確的答案。在這一環節內,要科學調控待答時長。如果待答時間過長,將會影響到正常教學進度,使部分學生陷入更深的思維誤區,增大教師后續引導的難度。而待答時長過短的話,學生則難以經歷深刻的思維過程,導致課堂提問流于形式。只有準確把握待答時長,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提問效果。在具體實施中,物理教師需將問題難度、學生能力水平、提問目標等因素納入考慮范圍,設置相對充足的待答時間,一般不能小于3秒。
2.面向全體學生叫答。部分教師在提問叫答時,側重于學習成績優良或較差的學生。此種具有傾向性的叫答習慣容易讓學生錯誤定位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利于促進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物理教師要改變錯誤的觀念和習慣,不能夠單單關注某一部分群體,而是要面向所有學生。
3.理答因人而異。在課堂提問過程中,理答環節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巧妙理答,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問題,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在具體實施中,物理教師應盡量采取鼓勵式的理答方法,挖掘學生在思考、回答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給予學生相應的贊揚和鼓勵,這樣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將得到提升。同時,要堅持因人而異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理答策略。如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物理學習熱情,但往往不能夠靜下心思考,只經過簡單思考即給出答案。面對此類學生,可要求其詳細描述得出答案的過程,這樣學生將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逐步改變學習態度,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一些學生給出問題的答案后,又提出了新問題,物理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回應和解決,以便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在降低知識理解難度、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目前已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初中物理教師需綜合考慮章節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高水平的問題,且優化發問與理答形式,切實發揮課堂提問的功能。同時,物理教師要積極總結課堂提問經驗,學習其他教師的先進做法,不斷調整提問思路與方式,提高自身的課堂提問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應林.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問策略的有效性探析[J].讀與寫(上旬),2021(8).
[2] 蔣少卿.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2020(8).
[3] 李志強.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初探[J].環球慈善,2020(2).
[4] 俞海陽.繁簡得當,難易有度——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J].湖南中學物理,2020(8).
[5] 曹紅光.深入教材 實際出發——論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提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0(1).
作者簡介:楊朋兵(1987.1—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E2102FF1-1306-4CB4-B36C-8455CEF4F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