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的體現,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不符合小學生的成長需求,阻礙了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引起語文教師的關注。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教學水平,不斷創新作文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寫作興趣,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可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先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再闡述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作文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9-01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35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發展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教師要積極吸取優秀文化的營養,增強語文習作的自信心,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小學生的創新精神。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習慣采用教師出題、學生寫作、教師點評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新意,對小學生吸引力不足,導致很多小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寫作成為小學生的一種負擔。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對作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引入信息技術資源,采用新穎的教學策略,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小學生的語文思維,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一)對寫話教學不重視
寫話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只注重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對寫話教學重視程度不足,沒有考慮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語文寫作教學陷入僵局。而且小學語文教師對寫話教學的訓練目標把握不當,要么要求過高,使小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要么要求過低,小學生感覺不到寫作的成就感。還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小學生的學習感受,小學生的單個句子還未表述連貫,就要求其寫出文質優美的作文,傷害了小學生的自尊心,違背了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二)作文教學方法單一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仍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小學生的思維限定在了教師設定的框架之中,從作文選題、寫作方法、寫作思路到寫作素材的運用,都在語文教師的掌控之中,教師對小學生的作文施加了過多的干預,使小學生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長此以往,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下降。還有的小學語文教師鼓勵小學生從互聯網上查找寫作素材,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小學生抄襲的風氣,寫出的作文脫離生活實際,空洞無物,在寫作中難以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三)學生寫作興趣不高
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不是讓小學生都成為作家,而是讓小學生準確地使用母語和他人進行交流,促進其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在現實教學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給小學生設定了作文標準,如果學生達不到標準,將會受到教師的批評,這使很多小學生對作文的好感度降低,感覺作文難寫。而且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生的作文指導不及時,小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所儲備的作文素材屈指可數,在作文中經常出現詞不達意、語句不通的現象,如果不加以引導和糾正,很容易使小學生產生挫敗感,對作文的興趣降低。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
(一)創設寫作情境,激發作文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它給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小學生只有對作文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用作文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日常教學中,用于激發小學生作文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創設寫作情境就是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有效調動小學生的寫作動機,激發小學生的情感表達,讓小學生有話可說,寫出優質的作文。
1.創設生活化的作文情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寫實。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為小學生創設生活化的作文情境,用小學生熟悉的人物、事件或場景,喚起小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讓小學生感受到寫作的快樂,促使小學生產生表達的欲望和沖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寫作的主題,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小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畫面或場景,組織小學生對其中蘊含的深意進行交流和討論,引導小學生將寫作主題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進而獲得更多的靈感和頓悟,明確寫作的方向。小學作文所表達的是小學生的真實體驗和感受,語文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實物帶到課堂上,為小學生創設演示情境,讓小學生進行實物觀察,抓住實物的整體和細節,一邊看一邊想、一邊想一邊寫,這樣寫出的作文質量才會更高。
2.創設體驗式的作文情境。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應該注重基礎,語文教師不要對小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只要讓小學生寫出原汁原味的社會生活、人物形象即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創設體驗式的作文情境,用飽含真情的語言喚起小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啟發,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小學生產生情感表達的意識。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將作文教學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相聯系,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角色扮演活動,為小學生搭建體驗和展示的舞臺,讓小學生去體驗人物角色的身份和處境,真正融入角色中,如此既可以深化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小學生在表演中收獲很多的體驗,調動小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音樂可以滌蕩人的心靈,調動人的情感,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加入音樂欣賞的環節,根據作文主題為小學生選擇合適的音樂,讓小學生用心聆聽音樂的訴說,體會音樂中的各種意蘊,使小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主動用語言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F37F3141-DE35-465D-910C-F22377723576
(二)重視寫話訓練,培養作文能力
寫話是作文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寫話訓練,結合語文教材和新課標要求,循序漸進地對小學生施以引導,組織不同水平的小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激發小學生的寫話興趣,夯實小學生的作文基礎。
1.激發興趣,先說后寫。會說是會寫的前提,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小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問題,為小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鍛煉小學生的語言邏輯和組織能力。語文教師要認真傾聽小學生的說話內容,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保護好小學生表達的積極性,為日后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導入環節,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小學生設計一些討論話題,鼓勵小學生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其他學生一起交流和討論,在自由交談中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利用好各種活動課,讓小學生在讀書交流活動中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在班會中為班級發展建言獻策,在主題活動中和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見聞和生活趣事等,鍛煉小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能力,讓小學生從不敢說到能說、會說。
2.規范訓練,豐富語句。教材是語文教師組織教學的依據,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材在內容選擇上更加豐富,貼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小學語文教師要帶領小學生對課文進行品析,從中挖掘精美的字、詞、句,幫助小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還可以讓小學生進行組詞、造句或仿寫訓練,活躍小學生的思維,為寫作積累經驗。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進行擴句訓練,從組詞開始,不斷加入新的內容,由淺入深,將詞擴展為句子,逐步訓練小學生的寫話能力。還要讓小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將每天在學校、上下學途中和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記錄下來,不要求小學生的篇幅和字數,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也可以,只要長久堅持下去,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逐漸得到提高。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看圖寫話,通過問答的形式,使小學生將句子連貫起來,完整表達出寫話的主題,深化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利用多種途徑,積累作文素材
很多小學生認為寫作文很難,寫出來的作文缺乏文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小學生缺乏好的作文素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加強對寫作素材的把握,給小學生滲透搜集寫作素材的方法,建立語文寫作資源庫,為學生分享不同類型的寫作素材,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小學生的寫作素養。
1.在實踐中積累素材。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作文素材,從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是最簡單、最常用的方式,每個小學生都可以做到。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小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讓小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對身邊的人物和事物進行細致觀察,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在觀察中學會抓重點、抓關鍵,及時從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素材,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雙減”政策下,小學生的校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為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提供了便利。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課外活動中,引導小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拓寬小學生的視野,鍛煉小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小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體驗都可成為自己作文的素材。
2.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文章都是經過專家、學者精挑細選出來的,極具代表性,其內容涵蓋了傳統文化、愛國精神、親情、友情等,是小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主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課文內容的品析,從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再到作者的寫作手法、情感表達方式等,詳細地為小學生做出解讀,指導小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克服了小學生無話可寫的困難。小學語文教師還要讓小學生摘抄、背誦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或片段,教會小學生鑒賞優秀的文章,不斷從課外閱讀中獲取素材,開發小學生的思維和智慧,豐富小學生的精神世界。
(四)鼓勵個性寫作,發展創新思維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小學生由于思想感悟、生活環境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他們對于外界事物會有不同的認知,在心中會形成自己的判斷。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創作,為小學生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使小學生的作文內容更加標新立異,讓作文成為小學生傳情達意的工具。
1.倡導有個性的寫作。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通常會給定小學生寫作的題目,并對寫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析,從表面上看是在啟發小學生的寫作思路,但無形之中卻抹殺了小學生的自由想象能力,影響了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強化小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小學生的個性思維,鼓勵小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要說的話,將假話、套話、空話、大話拒之門外,在作文中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語言,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2.倡導開放性的寫作。作文教學不能局限于書本和課堂,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大作文思想,倡導開放性的寫作。首先,要拓寬作文的寫作時空,教師要鼓勵小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神秘的大自然和五彩斑斕的社會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百態,加強作文教學同現實生活的聯系,構建開放性的作文題材和內容。其次,語文教師要將作文教學與思想品德課、科學、音樂等學科聯系起來,以學科融合為方向,發揮學科間的互補功能,豐富小學生的寫作素材。
(五)創新作文批改,增強作文動力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茖W合理的作文批改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作文動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傳統的教師批改變為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自己的多元批改模式,讓小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體,這樣給小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提升空間,提高了小學生對作文的重視程度。小學生要對自己作文的標點符號和錯別字等進行改正,還要找出不通順的語句,下次寫作的時候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小學生還要從主題、情感、結構、語言、修辭等方面進行“回望”,由點到面,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色。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尋找自己作文的亮點,這樣便可以在以后的寫作中得到更大的提高,突出作文語言的個性化,增強作文的意蘊。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小學生的自改方法進行點評,還要從多方面考查小學生的思想認識、寫作態度、創新思維等,提高作文批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使小學生可以揚長避短,彌補自身寫作的不足,激勵小學生不斷探索和努力。
三、結語
總之,作文教學必須要與時俱進,避免模式化和片面化,要讓作文成為小學生展示才華的渠道。小學語文教師應提高對作文教學的重視,創新作文教學方法,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語言形成規律,創設有利于小學生寫作的學習環境,打造開放性的作文課堂。同時,還要運用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和批改方法,增強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小學生學會作文、愛上作文,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新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J].作文成功之路,2020(1).
[2] 李秀琴.探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J].名師在線,2019(14).
[3] 魏瓊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究[J].文理導航,2020(9).
[4] 周永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外交流,2019(26).
作者簡介:陳高平(1986.6— ),男,漢族,甘肅莊浪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F37F3141-DE35-465D-910C-F2237772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