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國和學術出版誠信要求的大背景下,學術期刊應依法辦刊,強化出版倫理建設,抵制各種學術不端行為。文章針對研究生作者在發表學術論文過程中出現的學術不端行為,基于SWOT模型分析學報編輯在研究生學術誠信培養中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探討學報編輯對研究生作者進行學術誠信培養的可行性和具體途徑。作為學術期刊生力軍和學術把關者的學報編輯,應主動發揮熟悉出版政策和學術規范的優勢,在論文編輯出版過程中主動承擔培養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的責任,以營造良好的科研學術環境。
[關鍵詞]學報編輯;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責任擔當
作者、編輯和學術期刊分別是論文寫作、論文篩選和編輯加工出版、論文傳播的責任主體。科研誠信是科學價值體現的條件,是科學進步的重要因素;科研誠信的培養需要科研機構、基金資助機構、專業學會、期刊出版界和研究人員的共同參與。高校研究生作為高校科研學術活動的主力軍,其學術誠信有國家層次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和學校層次關于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實施細則等政策和制度的約束和治理。目前,一些教育工作者和相關學者也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展開研究和探討。譚玉、張濤認為研究生學術道德是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也是影響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關于研究生學術道德的研究也在不斷演進,其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學術道德”“研究生”“學術規范”等基礎方面,但“學術自由”“學術腐敗”“學術管理”等其他研究熱點也不斷出現。
學術期刊一直是知識把關、傳播、共享、儲存、評價的重要陣地,是聯系科研工作者與知識應用者的重要橋梁。高校研究生作為科研隊伍的重要力量[2],是學報的主要作者群[3]。學報編輯是科技期刊發展的生力軍,肩負傳播和交流科研信息、推動科技成果發展、教育和培養優秀科研人才即廣大研究生作者的責任,是防范學術不端的“守門員”,因此其有責任和義務在學報編輯出版過程中抵制和防范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其木格認為高校學報編輯應重視對研究生作者的指導和培養[4]。馬榮博認為學報編輯要在努力提高研究生寫作水平的基礎上,注重其科學精神的培養[5]。顏愛娟、陳愛華認為加強高校研究生學術規范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推進學術發展和研究生健康成長的需要[6]。沈秀認為科研誠信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預防和治理二者都不可或缺[7]。蔣曉等人研究認為在讀研究生和副高職稱研究人員是學術不端的高發人群[8]。張曉雪認為科技期刊編輯應積極參與科研誠信與出版倫理體系建設[9]。因此,學報編輯應重視研究生作者學術不端行為的預防和治理,主動承擔培養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的責任。
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編輯工作實踐,對學報編輯在研究生學術誠信培養中的責任擔當展開研究。學報編輯應在編輯出版全過程中通過耐心、仔細地指導、培養和扶持,使研究生作者掌握國家標準和學術規范,自覺堅持學術質量原則和公正原則,形成嚴謹的科研學術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
一、學報編輯在研究生學術誠信培養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企業通過對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進行綜合分析,總結企業自身優勢和劣勢以及所面臨的機遇和威脅,以制訂企業的發展戰略。本文基于SWOT模型分析學報編輯在研究生學術誠信培養中的優勢(S)、劣勢(W)、機遇(O)與挑戰(T)。
(一)優勢方面
1.外部環境
隨著我國學術期刊數量的不斷增加,出版部門、教育科研單位和政府機構等對期刊學術質量把控要求的呼聲也在不斷增強。例如,在2022年2月15日召開的中國科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211家中國科協全國學會聯名發布《中國科協全國學會學術出版道德公約》。學術期刊在政策層面受到的關注不斷擴大,政府機構、出版部門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如《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為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營造了更好的政策環境。良好的政策環境能確保學報編輯在研究生學術誠信培養、規范學術論文寫作等方面發揮獨特的價值和作用[10]。
2.內部關系
編輯與作者共同構建“學術共生”關系,兩者都以學術為主,不同之處在于編輯特殊的知識結構和工作內容使編輯能充分發揮技術洞察力、學習力,在期刊編輯出版全流程中一直“在崗”,發揮“學術不端守門人”的作用,并有能力承擔起培養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的責任。
科技以人為本,學報更應以人為本。高校研究生是知識創造者,學報編輯是知識編輯優化者,在知識生產、傳播、應用的過程中,編輯和研究生作者都參與其中,兩者的關系如張天景所說“是鳥之雙翼,是學術共生關系”,雙方都有責任和義務共同為良性學術共生關系而努力[11]。由于學報編輯參與稿件的整個處理流程,經過長時間的工作積累,其在與研究生作者交流論文修改和完善的過程中,憑借豐富的編輯審稿經驗和銳利的學術眼光大膽質疑、細心求證,更易發現研究生作者虛假署名、修改稿“偷梁換柱”、刪除“名人”署名、校樣稿隨意增刪作者、無故撤稿、數據造假等學術不端問題。學報編輯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原因并解決學術不端問題,更好地發揮其培養、扶持和引導研究生作者的作用,切實培養研究生作者的學術誠信,牢固筑起學術不端行為的“防火墻”。
(二)劣勢方面
雖然學報編輯能承擔研究生學術誠信培養的責任,但是在實際編輯工作中,由于學報編輯在職稱評聘等方面與教師主系列不同,這些因素會影響學報編輯工作的能動性和“學術不端守門人”職責的發揮。另外,高校學報基本為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編輯自身專業知識與從事編輯的學科專業有時不相符,這也會影響學報編輯對研究生論文的創新性和學術性的判斷,加之學報和學報編輯沒有行政執行力,因此其在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培養中的作用力有待加強。
(三)機遇方面
在全面依法治國和學術出版誠信要求的大背景下,學術期刊從以往的數量方向發展轉向質量方向發展,作者、編輯、評審專家和期刊編輯部都需要依法辦刊,強化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建設,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可以更好地發揮培養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的積極作用。
(四)挑戰方面
1.職業挑戰
編輯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編輯是為科研人員論文發表服務的幕后工作者,編輯在評審、編輯、校對到出版的工作流程中所付出的學術創造價值難以衡量,也不易得到認定和肯定。因此,學報編輯要“甘為他人作嫁衣”,要有為學校、學報培養優秀科技人才、優秀作者而全心全意服務的工作理念。
2.多面手的挑戰
隨著科技和新型出版模式的迅速發展,學報編輯不僅要在知識、方法、意識和行動上努力適應新科學、新技術、新環境對學報出版的沖擊,并了解、學習、熟悉學報的出版形式和出版形態方面的新變化,還要掌握未來的出版新動態、新技術、新方向,要有創新意識才能跟上研究生思維活躍的步伐。因此,學報編輯不僅要有處理大數據、信息檢索、信息綜合分析的能力,還要有靈活運用各種新媒體的能力,要“一專多能”[12]。
二、學報編輯培養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的基本途徑
學報編輯是學報學術質量和出版規范的守護人和執行者,是挖掘、培養學校科研人才的奠基人。學報編輯在評審、編輯和出版研究生作者論文的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學報規章制度和出版規范,使研究生作者熟悉出版流程和規范,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并培養研究生作者的學術誠信,以共建共享科研“綠色”生態。
(一)做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的引路人
編輯和作者是相互依存的互助合作關系,共同參與學術創作。因此,學報編輯只有和研究生作者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性互動關系,才能在融洽和諧的論文編校交流氛圍中指導和要求研究生作者遵守學術出版道德規范。
一方面,在論文評審、編輯、出版過程中,學報編輯要針對論文出現的具體學術問題如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等,與研究生作者共同學習《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等一系列制度、法規,使研究生作者更深刻地理解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和流程,從自身源頭抵制學術不端行為,養成堅守學術誠信的習慣。另一方面,學報建立規范的投審稿流程和“三審三校”制度,完善學術論文寫作模版,通過學報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出版方針、出版倫理申明、作者須知、違反出版道德處罰措施等內容,以引導研究生作者按照學報規范進行論文寫作,避免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學報在論文評審、編輯、校對、出版的整個流程中,具有嚴格、明確且可操作的出版制度、規范和流程能確保編輯和研究生作者共同堅守學術誠信,注重出版規范。
(二)做研究生作者學術質量的把關人
學報編輯秉承政治原則、學術質量原則和公正原則的同時,在評審、編輯、校對研究生作者論文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嚴謹的學術、科學態度和科研精神。學報編輯通過修改論文具體實例來幫助研究生作者學習國家出版標準和學術規范,指出、糾正他們在學術論文中出現的學術不端問題,以加強對研究生作者學術倫理道德的教育。
1.評審階段
針對研究生作者論文存在的抄襲、造假、一稿多投、隨意掛名等學術不端問題,學報編輯要具體分析作者的原因和動機,不能一退了之。在審稿階段,對抄襲、造假、一稿多投的研究生作者,學報編輯要通過面談、電話和郵件等方式與研究生作者進行交流,使其認識到這種做法不僅不能發表論文,而且關系到自身科技道德水準,更關系到為人誠信問題,應杜絕這種行為。對沒有學術價值和創新性的稿件,學報編輯要說明退稿原因,努力做到退稿不退人,不能打擊研究生作者學術論文寫作的積極性。對有發表價值但不符合學報規范的稿件,學報編輯要根據作者論文的學術價值來決定是否發表,而不能根據作者的個人因素如導師的地位和聲望等來判定論文。對部分首次進行學術論文寫作的研究生,因為還不熟悉學術論文規范,且缺乏科研誠信精神,認為論文寫作只是完成一項學業任務而造成學術不端時,學報編輯應及時與研究生進行溝通,使其改變“發表論文僅為學業任務”的想法,并向其詳細指出論文的具體問題和修改方法。
學報編輯在審稿過程中要做到原則問題不退讓,具體處理要靈活,反饋給研究生作者的評審意見和論文修改建議要具體、富有建設性,其在審稿過程中所體現的高度責任心和事業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研究生作者,給研究生作者樹立公正、平等的形象,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研究生作者。
2.編輯校對階段
在編輯校對階段,學報編輯和研究生作者進行溝通會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有的研究生作者畢業后并未繼續從事專業研究工作;有的研究生作者認為學報已經同意論文發表,就不愿意繼續配合修改;有的研究生作者使用各種理由撤稿(這種現象可能是一稿多投學術不端[13])等。此時,學報編輯要發揮高質量論文“助產士”的作用,積極主動與研究生作者進行良好溝通,使其論文學術性和規范性達到出版水平。
通過審稿和校對,學報編輯基本熟悉研究生作者論文的研究目的、內容、方法,便可進一步從圖表數據的真實性、實驗的可重復性、研究成果和學術價值是否有意夸大等方面發現學術不端行為,使研究生作者認識到發表學術論文不僅是為了獲得學位,更是為了科學研究工作,因此要對自己所發表的論文內容負責,對讀者負責,對維護學術共同體的公平正義負責,要端正學術態度,增強自己的科學素養和學術誠信。
(三)用工匠精神輻射研究生作者學術誠信
學報編輯的知識邊界和視野范圍決定其對論文學術性和創新性的認知程度。學報編輯只有不斷增強自己的工匠精神,即更敬業、更求精、更專注、更創新,才能在和研究生作者溝通交流中對他們產生影響。
敬業是學報編輯必備的精神,學問是其追求,學報編輯要勤于文化和專業知識的維持、更新、學習和積累。學報編輯成為“雜家”的同時,要對自己評審、編輯的論文能質疑、會質疑、敢質疑。學報編輯要主動承擔培養科技人才和學術把關的責任,促進研究生作者科研誠信的培養,形成論文寫作行為規范,防范其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學報編輯在日常編輯工作中要努力成為學者型編輯,要具有政治敏銳性、技術敏感性,具備對國家法律和出版政策的理解與執行能力和對學術前沿熱點的預判與質量把控能力,善于借助新媒體技術與研究生作者實時溝通論文存在的問題,嚴把學術質量關。
三、結語
學報編輯要具有對學報和研究生作者學術風氣的“守門”意識和責任擔當。一方面,在論文的評審和編輯出版過程中,學報編輯要自覺承擔引導職責和責任,及時指出研究生作者論文存在的學術不端問題,給予他們正確引導。另一方面,學報編輯要加強研究生作者的相關法規教育,引導他們規范寫作科研學術論文,促進其科研誠信的培養,維護學術活動的嚴謹性,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學術氛圍,在確保學報出版質量和水平的基礎上,為我國培養優秀的科研工作者。
[參考文獻]
[1]譚玉,張濤.我國研究生學術道德研究進展的知識圖譜分析:基于CSSCI數據庫(2002-2016)[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8(01):88-96.
[2]黃建軍,張俊苓,楊芳.高校學報是研究生的優質教學資源[J].編輯學報,2010(02):116-118.
[3] 劉棉玲.論普通院校學報研究生作者隊伍建設[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97-200.
[4]其木格. 高校學報編輯應重視對研究生作者的指導和培養[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59-61.
[5]馬榮博.高校學報編輯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職能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1283-1286.
[6]顏愛娟,陳愛華.研究生論文疑似重復分析與學術規范教育[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4(05):574-576.
[7] 沈秀.學報編輯視角下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及其治理[J].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4(06):106-109.
[8] 蔣曉,楊銳,張凌之,等.基于AMLC的科技期刊論文學術不端特征分析及對策研究[J].編輯學報,2021(06):652-656.
[9]張曉雪.科技期刊在學術生態建設中如何發揮積極作用[J].編輯學報,2021(01): 23-26.
[10]張俊友.涉論文作者學術不端行為處理實例[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1(06):250-252.
[11]張天景.學術期刊編輯與作者的學術共生關系構建[J].南都學壇,2017(06):122-124.
[12]孫葵葵.從常態化應急出版看編輯的能力與素質[J].傳播與版權,2022(01):12-16.
[13]任艷青,靳煒,翁彥琴.撤銷論文的學術不端行為新特征及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9(12): 1251-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