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輝
【摘要】“雙減”政策作為教育部重點推動的一項教育改革策略,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發展,牽動著千千萬萬個家庭。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及學情,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整體設計課內外的學習活動。在新的理念指導下如何設計形式多樣、內容現實有趣、富有探索與創造性的作業呢?本文結合日常教學的經驗,談談筆者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為一線教師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展示自我創意的機會。作業是落實“雙減”工作、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要在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同時,切實減輕小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積極探索小學數學作業的創新方式與育人價值,從作業總量、作業設計、作業評價等多方面入手,務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發揮數學作業的育人效力。
一、提高認識,更新作業設計理念
作業是課程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目前的作業設計,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作業形式枯燥、單調;作業評價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等,長此以往,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作為教師應積極、正確地看待“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討如何有效地布置作業,為生所用,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掌握數學學習方法,發展數學思維,增強應用數學解決問題能力。
二、增強意識,控制作業總量
“雙減”政策落地帶來了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在這樣的歷史性時刻,我們應以此為契機,以改革作業設計為抓手,控量減負,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在優化作業設計的同時,鏈接生活創新作業方式,豐富作業內容,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尊重個體發展、知識水平的差異性,讓各層次的學生學會、學懂、學以致用。以小學五年級數學的課堂作業為例,在《小數除法》綜合練習一中,控制作業總量、精簡題型,由簡到深的層次來布置作業,首先從想一想、填一填入手,其次運用豎式計算帶☆驗算,最后解決問題。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也應注意與其它學科協調。
三、尊重個體差異,分層設計作業
在每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本著尊重學生原則,在作業設計時,教師應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制訂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讓“優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既可以更好地輔助教師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獲,又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小學數學實施作業分層布置,是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人實際水平出發,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與個性差異,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習發展特點的一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新課改的健全發展,有利于“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
四、作業設計能力為重,素養為本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作業設計,除了書本上的常規作業,筆者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育人目標要求,結合《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次、適合不同程度學生的作業,如,動手操作型作業、綜合實踐型作業和跨學科研究型作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和學習樂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如,學習了五年級《可能性》一課后,讓學生嘗試多次拋一枚硬幣,探究正面和反面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學了《多邊形的面積》之后,讓學生剪拼一個七巧板,探究每個圖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再如,學習了《一題多解》之后,讓學生在美術課上設計一份“一題多解”的繪畫學習小報,學生設計的作品有幸在(高峰論壇)展示,在發散學生思維的同時,拓寬學生的解題視野,激發學生多方面的積極性。
這些作業的設計與完成,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數學推理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等,又較好地實現了“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的數學育人目標。“雙減”背景下的數學特色作業充分體現了“創新減負、快樂學習”的學科育人理念。
五、改進評價,保證作業設計實施
對于學生書面作業的評價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對作業的態度、書寫及格式的規范程度進行評價;二是從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評價,而且及時引導學生訂正錯誤、再次學習。
創新作業評價,既創新評價形式,又創新評價內容。將“對學習的評價”轉變為“為學習的評價”進而走向“為學生的評價”,課堂應當立足學生立場,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評價,用鼓勵幽默的語言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肯定的、是被欣賞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完成的作業,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教者要合理、有效地評價,這樣才能達到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的目的。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學習方式、解題技巧與數學經驗,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作業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更是承載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使命。在“雙減”政策的引領下,我們要以此為契機,以改革作業設計為抓手,控量減負,創新增效,積極探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而優化改革之路,助力基礎教育的良性發展,讓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雙減”政策帶給他們的新變化。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