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平 張良才

摘要:小學文言文“1+X”群文閱讀指的是將小學文言文從單篇學習轉變為一組文章學習。部編版教材將小學文言文教學提上一個新的高度,如何有效進行小學文言文教學是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1+X”群文閱讀策略是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本文將具體論述小學課外小古文開拓的必要性,從單元語文要素、單元主題、文體特點、漢字字理四個角度探索如何組合和挖掘小學課外小古文,進行群文閱讀,探索教師教小古文的策略。
關鍵詞:文言文 群文閱讀 閱讀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是最近幾年在我國盛行的一種擴展性閱讀教學方式,它突破了以往的單一的以教師精講為主的閱讀教學實踐。具體地說,它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圍繞一個或者幾個議題,將一組有特定關聯的文章以特定的形式組合在一起,學生在教師的指引和點撥下閱讀,師生進行集體建構,提升閱讀能力,發展思維。群文閱讀策略是教學小學小古文的重要策略。接下來筆者將從小古文開拓的必要性、可能性、如何開拓、開拓后如何教四個方面初步探索小學文言文“1+X”群文閱讀的方法。
一、“1+X”小古文課外閱讀拓展的必要性
(一)白話時代的兒童也應該讀文言文
2017年1月25日發布并實施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截至2020年春季,與該意見一致的小學語文部編教材已全部推行使用。其相較于人教版教材,部編版教材編入的文言文數量更多,體裁更多樣,內容更豐富,由此可見文言文在小學重視度的提升。文言文是文化遺產,這種文化基因要一代代傳承下去,而對它的傳承應當從娃娃抓起。白話時代的兒童有必要讀一讀文言文,細細品味、咀嚼,吮吸其精髓,讓其得以弘揚。
(二)白話時代的兒童也能讀文言文
文言文浩如煙海,不可勝數,難易度參差不齊,有晦澀拗口的,有通俗淺易的,小學生應該讀什么樣的文言文呢?筆者認為,我們在開發小學文言文課外閱讀拓展材料時,搜尋并選擇那些內容淺顯易懂,活潑有趣,符合兒童的需求和興趣,從篇幅來說短小精悍的,從節奏來看朗朗上口、有韻律容易誦讀的,讓小學生在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學習這種語言形式,進而實踐這種語言形式。
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有他獨特的特點。小學生對音韻的感覺強于成年人,文言文的顯著特點就是節奏感強,這和兒童的特點正相吻合。另外,小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是整體性的,這種理解的整體性非常有利于小學生整體感知文言文,不同的句式,如“女娃游于東海”“女娃于東海游”,對小學生來說毫無理解上的困難。事實上,我們拓展的課外文言文文也主要是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淺知大意、領會精髓即可。
二、“1+X”小古文閱讀拓展的方法
(一)以單元語文要素為1的“X”的開發
部編版教材用“雙線編排”來組織單元的結構,每一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和單元要素,用這兩個要素將一個單元很好地貫穿起來。我們可以以單元要素來挖掘拓展文言文閱讀材料,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四篇文章都是寓言,其中《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文章簡單,短短39個字就給學生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我們以單元語文要素為圓心,挖掘有相似教學價值的文言文供學生閱讀,促進理解,浸潤文化。此文的“X”拓展材料可以是《刻舟求劍》《南轅北轍》《爭雁》《掩耳盜鈴》《自相矛盾》《葉公好龍》《買櫝還珠》《濫竽充數》《鄭人買履》《狐假虎威》《揠苗助長》等。《爭雁》中兄弟兩人在爭論天上的大雁射下來怎么吃的同時,大雁已凌空遠去,寥寥數筆寓意深刻。像這樣的小古文寓意本身就是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中國的情懷、中國的思維、中國的審美隨同文言文一起注入學生的心靈。
(二)以單元人文主題為1的“X”的開發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文言文中有很好的體現,古代人物優秀的品質影響并激勵著一代代人。部編版的第一篇文言文為《司馬光》,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我們可以以人物美好的品質為主題來開發拓展閱讀材料。文言文中有很多都展現了人物的優秀品質,如《歐陽苦讀》《懷素寫字》《宋濂嗜學》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信、禮讓、謙遜、孝悌、勤勞、剛毅、奮進,在很多文言文中得到展現,學生學習這些文言文,就像和優秀的人物同行,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三)以文體特點為1的“X”的開發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以故事為題材,散文、說理文、議論文占少數,中低年級大多是故事性的,高年級題材更加廣泛,這是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和發展特點的。
以故事為題材的課外閱讀材料的開發資源豐富,《管鮑之交》《韓娥善歌》《畫魚捉獺》《伯牙鼓琴》組合為一組,故事的人物有相似的特點——技藝高,韓蛾歌唱技藝高,徐景山畫畫技藝出神,管仲和鮑叔牙有深厚的友誼,鐘子期和俞伯牙也是知己,以此類故事組合成一組,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以說理和議論為題材的文言文,可以訓練學生的理解、思辨能力和對觀點的提取能力。例如教學《古人談讀書》,拓展其他人關于讀書的觀點,如《讀書須有疑》,反復誦讀,理清主要信息,掌握主要內容,這也是單元要素的目標。《兩小兒辯日》可以和《小兒不畏虎》《題西林壁》《五官爭功》《貓捕魚》《貓斗》組合閱讀,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
小學文言文“1+X”群文閱讀策略初探2022年5月中第14期(總第114期)三、文言文教學方法探索
文言文進入小學生的課堂后應該怎樣教,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應用。筆者在研究小學小古文教學策略這一課題時從激發興趣,培養語感,理解文意,語用四個維度探究了小學文言文教學的11種具體方法。小學生活潑好動,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具體的感知勝于抽象的理解。教學上一定要有情趣,教學的內容一定要簡單,在選文上選擇故事性強的,語言上有節奏和韻味的,學生才樂意讀。CA3E1CE6-D75E-4DDF-BAF2-9A2417BDDD0D
策略一:激發興趣,走進文言
在激發興趣方面,可以將拓展的小古文對應的現代文譯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讀現代文的基礎上讀文言文,效果也非常好,在教學《司馬光》這一課中,課后拓展了《曹沖稱象》這一課外小古文,將譯文讀完之后,學生再讀文言文,學生興趣濃厚,對其中字詞的意思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毫無障礙。《五官爭功》中口、鼻子、眼睛、眉毛的對話編成情景劇,以情景劇的方式展示,在活動中學生自然而然明白了文意,吸取了其中的精華,不知不覺走進了文言文。
策略二:以讀為本,形式多樣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小古文怎么學?粗知大意,背下來再說!”讀是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最重要方法。在反復的誦讀中讓文言文的精髓成為我們的精神血肉。現代文和文言文對讀,在對讀中走進文言。故事情節集中的小古文我們可以想象情境表演讀,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的(下轉第21頁)(上接第17頁)表演,《楊氏之子》《兩小兒辯日》可以進行表演讀、辨讀。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適當加入合理的對話,表演讀。學生在加入對話朗讀的同時對文言文已經有了大概的理解。我們還可以仿照古人吟誦,學生帶著一定的腔調吟誦,體會小古文的韻味之美,當然這種方法適合韻味和節奏感強的小古文。對有韻味的小古文我們也可以以套用現代的歌譜唱讀,教師根據意思劃分節拍,表現重音的節拍讀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策略三:關注語用,實踐文言
語文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小學生的心中沒有固定的條框,這種自由的甚至是游戲的心理讓他們寫出的文言天然一體。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改編文言故事,給出條件和句式仿寫文言,例如以《五官爭功》中的句式仿寫日常生活中事物互相爭功的場景。《女媧補天》中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這樣的句式小學生仿寫并不困難,學生可以仿寫“踢足球以健身”,“聽音樂以娛身心”學生給我們的驚喜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小古文《李廣射虎》《臥薪嘗膽》學生針對某些情節進行現代文的片段寫作,促進文言的理解。總之,文言文的語言實踐可以多樣化,小古文教學給了學生和教師無限的創意空間。
筆者認為小學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拓展可以有不同的層次和維度,需要教師創造性的開拓,立足于古典文學和文化,“1+X”中的“1”是變數,所選取的“X”應該是古典精華,古典文化是一座富礦有挖掘不完的資源,這些資源都是學生的豐富的食糧,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以及認知能力適當的補充定會讓小學文言文的教學大放光彩。文言文的教法也可以多樣,有無限的創意空間和太多的空白需要我們填補,白話時代的小學生可以學文言文也應該學文言文,讓古典文化的浸潤從娃娃開始,讓文言文的群文閱讀從小學開始。
參考文獻:
[1]周新霞,陳紅.基于單元要素和學情差異開展文言文教學[J].語文建設,2019(24):47.
[2]朱文君.小學生小古文100課[M].濟南:濟南出版社,2021.責任編輯:黃大燦CA3E1CE6-D75E-4DDF-BAF2-9A2417BDDD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