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冬艷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永恒不變的追求,也是新時期教育改革指引之下教育體系搭建的方向性目標。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缺陷,阻礙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教師要深挖教學內涵,創新教學模式,植入全新教學理念,融合多種先進性、科學性的教學方式,以學生學業進步為基礎、以學生能力提升為方向、以學生視野拓展為進階,搭建合作探究、互動交流的教學平臺,全面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教學整體質量。
關鍵詞: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
引言
物理學習在初中學習中十分關鍵,對學生正確物質觀以及學習觀的樹立有重要的影響。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了解新課標的實施要求,著眼于當前的教育教學現狀,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進一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動打造精彩課堂。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基礎性比較明顯,核心素養培養理念的落實不容忽略,教師需要注重對物理知識的有效梳理以及優化升級,構建科學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科學意識,逐步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1 新時期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缺陷
1.1 教學思維固化
從教師層面而言,大多數初中物理課堂以教師為主導,物理教學思維限制性較強,且長期教學過程中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趨于固化,對新時期的教學改革理解有所偏差,未能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將物理學科的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展示出來,難以保證學生從根本上接受物理學科、探究物理學科,實現基礎知識的滲透以及綜合能力的進階,因此很難提升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而從學生角度而言,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一般存在著“我要學”和“我想學”兩種學習態度,前者被動性更加明顯,因此當前大多數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皆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且學習物理的思維方式也很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
1.2 教學模式陳舊
教育改革實施以來,諸多教師在不斷地學習和探討的過程中,逐漸完成了對全新教育思想的接納以及教育理念的改觀,但在實際課堂應用中創新性和針對性受限比較嚴重,套用各種現成的學習模式,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內容和模式比較僵化。例如,信息化以及多媒體教學方式的融入在于增強課堂的生動性、趣味性,保證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模式當中開啟新思維、激發新能力,不過很多教師在信息化和多媒體應用的過程中不過是將傳統的“板書”搬上了大屏幕,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教學方式未能發揮信息化的內在作用,導致這把開啟學生新思維大門的鑰匙因為合適切入點的缺乏,只能保證學生完成淺顯知識內容的理解,難以完成質的飛躍,難以培養學生真正的學科素養。
1.3 教學內容單一
當前大多數教師在物理教學課堂過程中缺乏實踐教學,導致拓展性難以凸顯,造成該種現象原因之一是教學時長短,在實際的物理教學過程當中,教學任務比較集中、內容比較分散,可利用的教學時間卻很短,因此很多教師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只能完成基本知識點的覆蓋,留給實驗教學的時間根本無法保證。教師只能通過簡單地實驗講解和演示完成課堂教學,很多學生對物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只能停留在表面。
2 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 融入先進物理知識
打造高效課堂十分考驗教師的基本功,物理教師需要意識到自身的責任重擔,關注對先進物理知識的靈活利用,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提升整體的教育教學進度。教師要著眼于先進物理知識的應用要求創新傳統的教育模式,保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信心。新課改之后的物理教學變動較為明顯,物理教師需要抓住實驗這個基礎環節,關注學生的知識探索欲,明確學科的發展動態,積極融入最新最前沿的物理知識,靈活利用多種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分析新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良性成長。比如,在與學生分析光的直線傳播時,教師需要在簡單借鑒的同時自主講解其中的知識原理,通過天空星座的簡單列舉和綜合對比來深化學生的認知。以此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促進高效課堂的穩步構建,讓學生產生發自心底的學習意愿和動機。
2.2 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技能
在新課程教學指導下,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需要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技能。因此,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物理實驗教學,都需要教師充分把握課堂教學的內容,并利用眾多授課方法,借助信息技術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技能,提升他們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物理課程學習,逐漸使其掌握分析和概括的學習方法,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例如,學生在學習《浮力》這一課時,教師則可以先為其演示實驗,進而得出結論,把物體放到空氣當中與放在液體中具有不一樣的結果。接著,教師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從中使其知道浮力的存在,再次引導他們從原來關于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變化的有關知識,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是物體上下表面壓力之差,最終讓學生掌握物理實驗探究技能。
2.3 全面提升情境設計工作的藝術性
物理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是當前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根本途徑,并且也是優化教學的催化劑,因此對物理情境進行設計是一項主要工作,由此才可以在實際環節實現知識的全面學習,促進物理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與高效性得到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建更為合理的實驗情境:在裝滿水的杯子中放入塑料小船,并且貼在泡沫上,引導學生運用小木棍將水中的小船戳破,學生在此環節認為眼睛看到的小船位置就是實際位置。但是當教師將水中的小船拿上來之后,學生就會發現戳破的地方有所改變。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明確其中的原理,引導學生一同學習全新的知識—光的折射。通過藝術性教學形式的引進,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并且,教師還需要在教學工作中強化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引導學生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全面研究,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百米沖刺的視頻,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讓學生發現其中的慣性知識。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物理教學有效性能夠實現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學科素養的提升,高效課堂、興趣課堂、創新課堂的打造,能使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在此過程中,通過思維的創新、模式的改革以及內容的融合等多手段,對當今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現狀進行優化升級,可大大促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小軍.新時期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家長,2020(30):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