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情感教育已經成為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對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有重要影響。小學語文課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知識,深刻分析課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深入思考,積極引導學生,把情感教育滲透到每節課的語文教學中。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前言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情感教育不僅是語文學科的要求,更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高分機器,更是一個有思想、有道德的高素質人才。語文課作為一種文學教育,在語文課堂上的情感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綜合素養有很深的影響。為了順應新時代的潮流,教育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小學語文課堂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平臺和途徑,大量傳統文化、詩歌、散文是情感教育的中介。本文就小學語文教育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展開討論。
1.明確情感教育內涵和重要性
情感是人們對于事物產生的比較穩定的態度,人的情感遠比人的情緒對人產生的影響更深遠,更持久。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利用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感染與影響,是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一種新的情感體驗,得到知識在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感情升華。情感教育對于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進步,在情感教育的基礎上學生轉內在的情感外化為外在的行動,自覺約束個人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情感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同時,情感教育能夠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健全學生的人格。
2.立足教材,挖掘豐富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古詩詞,散文等等,每一篇文章里都有豐富的情感,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古詩詞,散文等等,每一篇文章里都有豐富的情感,每一篇都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語文教師應該立足于語文課本本身,深入挖掘藏在課本中的情感要素,引領學生感受蘊藏在語文文章里豐富的情感,用教材知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充實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游子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中體驗兒子即將遠游,母親內心深處復雜,對孩子的舍不得的思想感情,從此課的學習中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母愛是平凡中的偉大,提高學生對自己母親的愛;在《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體驗古人深深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
3.利用多媒體技術,渲染情感教育
多媒體技術作為小學課堂的重要手段,在知識傳播、氛圍烘托和情感渲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包涵圖片、影像、聲音等等,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把豐富的情感賦予直觀的多媒體材料中,促進情感教育的順利展開。例如:在《望廬山瀑布》一課的學習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利用多媒體中的視頻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望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闊,領略大自然的風光,感受中國大好河山的美妙,提高學生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石灰吟》的學習中,利用多媒體的音頻技術,讓同學們感受到大家的朗誦技巧,提高學生的朗誦技能,同時,理解作者不畏千難萬險,勇于自我犧牲的高尚情操,從而得到感情上的共鳴和渲染。
4.提高教師素養,發揮示范作用
語文教師是語文課堂的管理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語文教學的實踐者。教師的素養對于語文課堂的進行,對情感教育的實施有很深遠的影響。提高教師素養,發揮老師的榜樣示范作用,促進語文課上情感教育的順利進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又是學生的榜樣,老師在語文課堂上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學生,影響著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情感。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一節課當中,老師應該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讓春的美妙和景色的美觀,通過朗誦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誦讀中深切感覺到朱自清筆下春的迷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心靈的接近,從而促進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講解語文知識,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還應該完成文化教育這一重要任務。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優先考慮是否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還應該以語文這門學科的文化知識為基礎,真正實踐文化教育理念,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對其之后的發展非常重要,并且也是其養成綜合素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不僅為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其之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5.民主師生關系,加強情感交流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學習字詞句之外,還要讓學生學會一些情感。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老師與學生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促進情感教育的順利進行。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自覺接受語文知識的熏陶,深深地感受到輕松愉悅和民主對于自身的重要性。深化學生對于民主、平等這種情感的認識,培養學生民主平等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平等、受尊重,被肯定中找到人生價值。
6.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展審美觀念的重要階段,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被各種外部環境所影響。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中的很多詩歌都比較優美,學習這些內容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意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讓學生適當地體現文章文字的美感,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中,這對熏陶他們的心理和陶冶情操都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能逐漸學會如何欣賞和體會其中蘊含的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結束語
語文課堂中情感教育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情感教育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應該在小學語文中滲透情感教育,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在語文課堂滲透情感教育,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加快我國素質教育進程,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水平,對學生終身教育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金建平.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踐[J].課外語文.2016(21)
[2]臧以霞.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5)
[3]許學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