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香
摘? 要:“雙減”政策的出臺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半p減”政策對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無論是對學生們校內學習還是校外培訓都有了更加細致的規定。學校的課堂教育才是學生們學習的主要陣地,因而學校教育更加應該重視教學的效率,注重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不僅要做到符合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而且又要提升課堂效率,做到減量不減質。所以需要教師們共同努力,深入挖掘、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策略,促進雙減政策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雙減”政策的實施關鍵在于學校,重點在于教師,難點在于課堂。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雙減”之后,怎樣才能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任務、布置作業、減輕學生們的負擔等問題值得思考。其實,在“雙減”政策之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一直都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之中,但在“雙減”過后,這個問題顯得更加地緊迫,不僅給學校帶來了壓力,對于教師亦是如此。下面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我對該問題的看法。
一、教師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
過去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師科學利用課堂時間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對于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一定要認真備課,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準備什么樣的教學工具,有哪些和同學們的互動行為、準備采取怎樣的教學手段。其次,教師不僅僅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的提升,更加重要的是加強和學生們的溝通能力。與學生們構建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談話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要經常贊美學生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教學《圓柱和圓錐》一課過程中,教師在備課時要明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準備好該課需要的圖形、尺子、模型等工具。同時也設計一些與學生們互動的小情節,讓同學們都上臺近距離觀看一下三維的圓柱圓錐的模型,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走進正式課堂之中。正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同學們進行的交流溝通,了解同學們對三維模型的認知,也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理解。通過細心教授學生們計算圓柱和圓錐側面積、表面積的方法后,教師可以出一些簡單的測試題目,對計算正確的同學進行表揚,增強學生們的興趣與自信,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正如清代學者顏元曾說“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但可能因為你的贊賞而帶給孩子對學生們終身的興趣。
二、加強數學理解化教育,促進學生自學
數學課程需要深入的理解才能掌握真正的原理,這也是數學教學的主要價值取向。對數學課程理解之后,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課堂教育教學的質量也有了保障,學生們的負擔也會適當地減輕。義務教育數學學科教學中對小學數學的課程內容進行了劃分,并且針對每個課程主題分析出了共性特征。針對單元化的劃分,可以幫助學生們構建有關數學課程的知識體系,了解數學課程安排的邏輯性,理解數學教學的內容,深入探討數學的本質,提升學生們的數學學科素養。
例如,在教授《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時,教師先要教會學生們理解分數乘法概念的含義,通過列舉實例,幫助學生們細致化的理解,課堂時間畢竟是不夠的,需要學生們理解后能夠自己學會運用。就像教授分數和整數相乘時,分母不變,分子乘整數,最后能約分的要約分。分數乘分數時,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最后能約分的也要進行約分。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提示學生們為了簡便計算,在最開始就要將分數約分到最簡化,再進行計算。這樣的理論教師在講解時,一定要輔助學生們進行實例性的理解,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學會方法論,并且能夠簡單地加以運用,打好基礎。在課后可以安排思考題,提升一點難度,學生進行課后思考后,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這個時候老師循序漸進地推進難度,更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授完《小數除法》一課后,需要布置作業,幫助同學們鞏固知識的時候,不能籠統地要求同學們做完全部有關的作業。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在中間挑選典型化的題型,類似的題目,可以在課堂上講解后舉一反三的來做,不僅可以鞏固知識又能幫助同學們提升自信心,而且課后壓力也沒有那么大。沒有意義或者與本章節超綱的題目,可以等知識點學全之后,再來嘗試,避免浪費時間。每次的題目越精簡,學生們才有精力來鉆研和思考,才能夠更加細致地把握考點,理解吸收課堂的效率,從而來幫助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總結
簡而言之,“雙減”政策后,對課堂教學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學活動在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之外,還要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學生減負,讓他們在最好的年華輕松愉快地學習。這便需要我們教師先從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做起,認真備課,使學生們在課堂上能高效學到真知識。其次要加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形成體系化,增強自學能力。最后,教師也要精簡作業,及時反饋,通過共同努力,促進學生們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虹.基于深度學習的數學問題提出的教學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6):37-38.
[2]陳英敏.“數學活動”課程的教學策略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6):51-52.
[3]商玉梅.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