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流民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166-02
摘? 要?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通過融入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不僅能夠讓學生的體育運動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身體素質獲得增強,同時促進學生智力、道德、審美觀念、勞動素質等方面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和提高綜合素質奠定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對五育并舉和體育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來提升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展開敘述,從而在教學中更好地運用五育并舉的思想來構建體育課堂,提高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中學體育? 五育并舉? 課堂參與
課程改革指出教師要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落實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完善育人的目標。而中學生正處在智力、能力、身體、觀念等各個方面快速發展的年齡階段,在這一時期加強五育并舉思想的融入,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要教育方式的學科,是承載五育并舉思想的關鍵課程,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對五育并舉下體育課堂的價值進行深入的探索,并且結合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參與五育并舉下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從而讓五育并舉和體育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落到實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體育課堂教學中得到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五育并舉下體育課堂的價值審視
(一)以體育德
體育和德育之間是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的,一個樂于在操場上揮灑汗水的人往往也有著很強的自制力和堅定的意志力。因此,用體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德育品質獲得一定的發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以體育德的主要表現為:學生之間進行團隊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學生在體育活比賽過程中可以獲得健康的競爭意識;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能夠收獲勇敢拼搏、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學生通過對體育比賽規則的探究能夠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精神等。
(二)以體立美
體育當中蘊含著很多和審美有關的觀念,包括身體的形態之美、動作的創造之美、運動的精神之美等等,可以有效地陶冶學生的審美觀念,為學生的終身審美奠定下良好的基礎。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想象力豐富的年齡階段,而學生現在和網絡的接觸十分頻繁,過多地和網絡信息進行接觸雖然能夠擴展學生的視野,但是也容易扼殺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的審美發展帶來局限性。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加強對體育當中審美因素的挖掘,可以引導學生以審美的方式來參與運動,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在戶外運動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比如在排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排球技術運動,讓學生用更加靈活的方式來展示排球動作,從而使學生自己去創造體育之美,激發學生的鑒賞和表達能力。
(三)以體促智
智力的發展和人的精力有著很大的聯系,一個有著充沛精力的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往往考慮問題會更加全面,思考的水平也會更加深刻,并且在面對比較困難的問題時,充足的精力也會讓人從容不迫,能夠不慌不亂的解決問題,而體育恰恰有著維護學生精力的作用。通過對近些年來體育教育的環境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提升,學校教育也不再強調以往內卷式教育,而是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來鍛煉自己的身體。這正是因為體育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智力發展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只有讓學生有一個好的身體,才可以讓學生的思考能力獲得更好的發展。
(四)以體塑勞
良好的勞動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品質,同時勞動也是人類最本質的活動。可以說,勞動是我們所有教育活動的根本屬性。而通過體育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勞動素質的發展,則表現在以下的方面:首先,科學的鍛煉可以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從而為學生以后參與勞動活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其次,體育可以通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方式來鍛煉學生在不同環境下的生存意識和生存能力;最后,通過引導學生去克服體育當中遇到的困難,能夠培養學生不怕困難、不怕吃苦受累的良好勞動素養。
二、五育并舉下提高學生體育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有效措施
五育并舉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五育并舉和體育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在于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從而讓學生用心去感受體育課堂教學,身心上受到熏陶。因此,體育課堂教學要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之上,選擇適合中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手段,以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一)設計多樣化教學模式
中學生正處在個性快速發展的年齡階段,傳統的以示范、練習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很難真正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針對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需要加強活動化的教學設計,通過將五育并舉的思想融入到各種活動中去,用集合了趣味性、實踐性以及教育性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目標,從而更好地落實五育并舉的教育目標。
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以“荒野求生”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落實五育并舉的思想。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前使用各種工具來制作一個名牌,在名牌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引起學生的創造觀念和審美意識。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情境的創設,告訴學生,所有人都因為某種愿意來到了荒島上,接下來學生要圍繞著爭奪生存物資來展開活動。教師可以在整個過程中設計回答小問題來獲取物資、越過障礙物獲得物資、撕名牌來“排除異己”等活動,看看哪些學生可以“活”到最后。這樣,通過將各種各樣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來設計活動,可以讓五育并舉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呈現在體育課堂上,使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獲得成長。
體育活動中學生十分喜愛,但是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興趣愛好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確保活動實施的有效性,讓學生真正從中獲得道德、審美等多個方面的發展。
(二)專業化發展特長
體育強國是我國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而中學生作為重要的人才儲備軍。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發展學生的潛質、為學生的潛能釋放提供重要的機會當作必要的教學工作,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來發展學生的特長。通過專業化發展學生特長的方式,可以讓體育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改變學生對體育可有可無的觀念,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特長發展中獲得巨大的提升。
專業化的特長發展需要學校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首先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用心觀察,了解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以及體育表現突出的學生,根據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專門安排合理的體育訓練方案。其次,學校還可以根據本校的體育文化特色,設計針對某一運動項目的體育課程,例如籃球課程、排球課程等,讓有意愿的學生在參加正常體育課的基礎之上參與到這些課程中來,發展自己的特長,讓學生的優秀素養擁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最后,學校要加強體育社團的建設,給擁有特長的學生一個自主成長的環境,教師要為學生的社團活動展開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在運行社團、自主安排訓練計劃的過程中獲得自主性的發展,落實五育并舉的教育思想。
(三)常規活動課程化
隨著體育受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學生的常規體育活動開展頻率也越來越高,給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校在常規體育活動的設置上存在著活動形式單一、內容更新速度慢、并且任意性比較強的問題,沒有真正發揮出體育常規活動長期、穩定的教育價值。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常規活動課程化的建設展開探索,從而讓體育真正成為學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落實五育并舉的思想。
在現如今的校園日常體育活動設計中,主要包括課間操、學校運動會等形式,教師可以在學校的實際需求下一起對這些內容進行整理,設計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課程,從而讓學生的綜合素質獲得更好地發展。比如教師可以以一個學期作為課程設計的周期,給每一學期設置一個教育主題,比方“傳統體育游戲”等,在主題的引導下,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板報設計、親子運動項目等具體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學校安排的專門時間來學習這些內容,在持之以恒的常規活動參與中獲得身心上的協調發展。
(四)以評價落實目標
不可否認,我們當前的體育教學中還是存在著應試教育的觀點,例如教師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所有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在教學中過于強調學生動作的整齊劃一等等,這些問題都影響著五育并舉思想的落實。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真正在思想上認同五育并舉對體育課堂的實際價值,并且改變自己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自由、健康的體育課堂環境,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收獲心理上的滿足。
首先,教師要建立基于學情的學生成長檔案,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在體育教學中滲透五育并舉的思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道德品質、審美能力等素質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大的提升。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通過建立成長檔案的方式,跟蹤了解學生在每次活動中發生的變化,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在五個層面上所獲得的進步以及還存在著的不足,做出科學中肯的評價,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
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行為。中學生雖然正在走向成熟,但是學生在心理上仍然不是很成熟。而五育并舉的目的是塑造全面發展的人,因此獨立性也是我們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以往教學中過于強調教師單向評價的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自己的成長,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自信心,同時幫助學生走上自主、獨立的人生,進一步發揮出體育教育的作用。
三、結語
面對新時期的教育新要求,體育教師要對當前教育當中存在著的不足進行反思,積極探索五育并舉對中學體育教學的促進價值,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用體育來促進學生在道德、審美、智力、勞動觀念等多個方面上的發展,使學生在體育課堂的積極參與中成為真正身心健康的人。
參考文獻:
[1]孟萬金.中小學五育并舉課程實施的學生向度考察及改進[J].當代教育科學,2022(03):18-24.
[2].特色項目多元生長,五育并舉向美而行——江門市啟明小學[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2(02):50-51.
[3]高小林,胡群.“五育”并舉理念下的學校體育變革新樣態[J].今日教育,2021(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