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路
摘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大學生,是高校最終的教育目標,基于這個目標,高校要創新教育理念,結合時代發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定的人才支撐。本文基于大學生素質的內涵及要求,闡述了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素質培養;策略
引言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能否實現,因此,要重視當代大學生素質的培養。
一、當代大學生素質的內涵
(一)文化素質
要適應黨在21世紀的新任務的需要,人人都要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代大學生除了在大學前所學成的文.史.哲.天[地、生;數、理、化等基礎文化課知識外,還必須學習和掌握現代“物理科學”生理科學"“心理科學”“數理科學”和"事理科學”等五大學科群知識。這樣,才能構成--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必備的科學基礎素質。
(二)專業素質
工程大學生要根據國家的需要和本人的基礎與愛好,選擇專業學科,并系統地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較高的本專業所必要的制圖、運算、實驗,測試、設計.拆裝、操作技能,掌握本專業范圍內科技的新發展,熟悉本專業范圍內的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方法。同時,還要學習和掌握一套對現代化企事業進行科學經營與科學管理的本領。政治素質﹐在當代中國,大學生必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社會主義信念,自覺地執行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政策,立志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終身。
(三)思想素質
當代大學生要自覺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要自覺地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反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四)道德素質
當代大學生要更好地奉獻、回報社會,必須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模范地遵守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志做社會文明和社會`讓步的表率和垂范。
(五)心理素質
為適應經濟.科技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當代大學生還應學點心理科學.事理科學和行為科學,研究思維運動的規律,規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勝不驕,敗不餒,迎難而進、勇往直前。
(六)身體素質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體育是根本性的健康性的投資行為。強健的體魄是鑄就良好心理素質,適應快節奏社會的根基。因此,當代大學生必須堅持體育鍛練,使自己具有強健的體魄。
(七)人文素質
當代大學生除精通專業外,還應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和人際交流的需要,增修--點文學、史學、法學、美學、音樂、書法、繪畫、演講、公關等人文知識,學會順應時勢,適應社會的交際本領。
二、培養當代大學生素質面臨的問題
(一)當代大學生文化底蘊不足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眾多的中學只圍著高考的指揮棒轉,重智育輕德育,忽視素質教育。為應付高考,一些學校在高二時就進行文理分科,編班教學。文科班只啃文.史、地;理科班只要數、理、化。致使相當多的學生文化知識單一。文科學生不懂自然科學知識和科普知識;理科學生不懂歷史,不懂人文知識;由此帶來了文化科學知識的先天性不足。這不能不說是長期以來實行應試教育的一個敗績。
(二)當代大學生政治立場不夠堅定﹐
由于西方哲學的影響和自由化思想的侵蝕,加上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少數大學生逐步滋長了一種厭煩政治,缺乏崇高理想﹑社會主義信念動搖的危險傾向。表現在政治上幼稚、不成熟,理想信念淡薄,表現在理智上,熱情多于冷靜,沖動多于穩重,一遇政治風云,容易上當受騙,迷失政治方向。
(三)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比較差﹐
市場經濟在推動社會經濟進步的同時,也給社會道德的發展帶來一些消極影響。目前社會上客觀存在著的"殺雞取蛋”的急功近利思想,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代大學生,致使相當一部分人養成清高、自私的習氣。
三、培養當代大學生素質的策略
(一)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
終身教育是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方向,終身教育思想是對傳統教育思想和模式的突破,它不僅對于改革傳統教育內容和方法、建立新的教育結構和教育體系,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終身教育將是知識經濟賴以存在及發展的重要條件。從終身教育的觀點來看,學校教育和教學僅僅是人們終身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已,在當今科學技術發生急劇變化的時代,大學生只有通過整個生涯持續不斷的學習,接受終身教育,進行知識補充和更新,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才能應付各種挑戰、獲得自身完善和發展。因此,大學的教育和教學目標,應定位在著重培養大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習性、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為其終身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建立現代化的教育培養體系
首先,教育民主化。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才有利于塑造大學生的現代素質。其次,教育開放化。現代教育的發展是和現代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的開放性,使得社會變遷的速度急劇加快,這種迅速變遷的發展趨勢,不能不對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現代教育只有走向開放化,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最后,教育個性化。現代教育必須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要因材施教,培養多類別、多層次、多規格的人才。
(三)確立現代化的教育目標
首先,克服抱殘守缺、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的心理,而形成能夠順應和接受社會改革的心理,成為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觀念、新的事物開放的人。其次,,丟掉傳統的依附心理,不受傳統思想和習俗的束縛,而成為自主性、能動性的現代人。最后,摒棄傳統人人云亦云,盲目服從,無所作為的行為,而要敢作敢為,有所創造,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為我國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人才。同時,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素質,仍然要保留我國傳統的那些優良品質和情操,保留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品格,使當代大學生既具有傳統的一切優良品質,同時又具有現代文化、現代教育賦予的一切人格素質特征。
參考文獻:
[1]張勤芳.略論大學生的素質培養.成人教育學,2007-01.
[2]黃勤錦.略論大學生的專業品質培養.高等教育學,2012-05.
[3]趙崇鐵.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教育學原理,2000-04.948220BE-E294-4F4F-A89D-0F5BE7D5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