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香
摘要:把素養教育融入到高中英語課堂,是新課改、實施綜合素質教育的需要,是英語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英語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語言表達的技能,已經越來越受到英語教育界的重視。本文從高中英語的實踐出發,就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進行素質教育的滲透,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素質教育;農村高中英語;教學教育;滲透
前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加強英語交際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運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運用英語進行思考和表述。這也是我們高中英語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和目的。然而,從當前高中英語的現狀來看,特別是在農村,高中英語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提高學生的成績,這與我們的教育目的和我們的現代化教育任務相抵觸,使這就導致了高校畢業生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需要。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數的農村高中英語仍處于“應試教育”的地位,而“素質教育”僅僅是一句空話。所以,農村高中英語的教學要重視素質教育的培養,切實做到素質教育的落實。本文從以下幾點入手,闡述了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
一、轉變落后的教育觀念,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由于應試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與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的培養可以有效地解決當前教育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促進和促進我國整體的發展。與普通教育相比較,在教育觀、素質教育觀、學生觀和教學觀上存在較大差別,具體體現在:
第一,從培養目的上講,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教學目的,而應試教育的重點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第二,從對學生的態度來看,素質教育是針對所有人,而對考試卻僅僅針對一些優秀的人,這就大大違反了教學目標。
第三,從教學的內容上看,以綜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而應試教育注重的是考試所要傳授的知識,不經常考試的或不考試的,不會被重點關注,也不會直接傳授。
第四,從課程內容上看,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強調激發學生學習的生動活潑和自主,而對學生的學習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老師講課結束后,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主動參加。
第五,在教學方式上,素質教育強調學生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強調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使其成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無論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性格的不同,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都是一種“填鴨式”教學,過分強調題海戰術,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造成學生被動、機械的學習,造成學習的低效。
所以,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陳舊的教育理念,我們要堅定地抵制應試教育,實現從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的轉變。尤其是在農村高中英語的課堂上,要切實落實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學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二、必須遵循英語語言教學的規律,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目標
要實現農村高中英語的素質教育教育,就要按照英語的教學原則,對英語課堂進行優化。從當前的形勢來看,高中生英語的學習和英語能力的培養仍然依賴于英語課堂教學,英語課堂教學是實現英語教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高中英語教學應加強對高中英語教學的關注,并在課堂教學中持續改進教學效果,優化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的教學目的。“應試教育”的一個缺陷就是注重智力,而忽略了對學生的非智能素質的訓練。其主要原因是:“教學內容復雜,“四會三會”等目標不夠清晰、不夠突出,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自信心、學習策略等缺乏較為清晰的認識,導致了課堂上的混亂。在農村高中英語的教學中,要有一個相對清晰的目標,即老師應該教什么、教到什么、教到什么、學到什么地步,這些都是英語教育的出發點和出發點,也是英語教育的出發點。英語的整個教學活動都要以此為中心來進行。為此,我們需要對我國的高中英語課程進行反思,對以往高中英語課的一些缺陷進行改造與補充。結合新課程標準,對英語課程進行了全面的設計,使其能夠有效地改善課堂教學,使其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以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因素為主要內容,將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因素納入具體的教學內容,并將其具體落實于學生的各個方面,突出學生的不同水平和不同的特點,從而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而非僅僅是對某些知識的記憶。在實施素質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選擇,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具有終生學習,發展,創造,動手能力,在課堂上,老師一定要一改“教”而“學”的作法,不斷地改善教學方式,特別是對“學”的研究,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教過程”,從而實現大規模的教學素質教育的提升。
首先要積極倡導和實施“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活”,使其活動,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溝通和自我探究的活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把“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重視學生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性格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好的學習行為是終身教育的關鍵。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要根據教材的結構和知識層次,培養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以發音為主的聽說習慣,按時預習新課,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聽說讀寫并進習慣,及時復習所學習的內容。“難記易忘”是英語教學中最令教師和學生頭疼的問題。要記住語音、詞匯和語言點,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努力,并經過“初次識記——遺忘——再識記——再遺忘——最后鞏固記憶”的記憶過程來完成。老師要從學習者的角度,對學生“導”之以“法”,從而使其掌握最好的記憶力技巧,例如:從點對塊記憶、愉快自信記憶、瞬間強化記憶、集中注意專注記憶、比較歸納記憶、找最佳時刻強化記憶、遺忘周期重復記憶等。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自己的英語教學有信心、有成就感、有激情、有信心、克服畏怯心理。
結語
與考試相比,素質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在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唯有實行全面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然而,要使我國英語教師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仍將面臨著一個長期而又艱難的挑戰,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必須堅持英語教學的根本原則,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有關規定。
參考文獻:
[1]朱怡,淺析職業學校英語基礎教學與職業教育的相互滲透[J]今日科范,2009(18).
[2]張剛、王銀風,英語教育的尷檢[]].科學中國人,2006(10).
[3]李新宏.淺談色拉英語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2008(33].
[4]向瑾.人文教育在專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體現[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