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教師之間的討論熱點,教師不僅要向小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小學生各項語文素養的培養,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在落實核心素養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關注,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和創新,以此提高學生個人素養,推動其能力發展,從而達到落實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學生;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0-004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14
核心素養不僅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更是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基石。在新課程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關注核心素養,對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并且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嘗試和探索。但從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實際來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育仍然存在著教學內容陳舊、教學目標不明、評價單一等問題,影響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阻礙了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實現知識學習和素養發展的有效融合,為學生之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為此,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在核心素養的落實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有效落實的策略展開探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價值
(一)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
語文屬于基礎類學科,教師在教學期間會格外注重教材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希望可以讓小學生學習更多語文知識,提高其語文能力。但是,在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單純從語文教材出發開展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小學生發展需要,教學內容過于單一還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態度。而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可以充分改變這一現狀,因為在落實該理念期間,教師需要挖掘語文教材中與素養相關的內容,同時也要借助課外資料進行輔助。如此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小學生以往的學習態度,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能力
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不僅要為小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力。但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仍過分重視成績,教師在教學期間仍使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讓小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語文知識。這非常不利于小學生能力發展,甚至還會消磨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的語文水平難以得到提高。而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期間,教師會結合語文學科素養的內容進行教學,還會將其與能力培養相融合,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審美能力等得到提升。在此種教學氛圍下,小學生會真正發現語文的魅力,并喜歡上語文,這對小學生未來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有助于推動教育發展
當今時代背景下,教育在不斷改革,教師需要不斷了解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此達到推動教學發展的目的。所以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育理念,積極了解新頒布的各種政策,并將其落實到教學當中。核心素養理念便是在教育改革期間形成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符合當前教育發展需要。并且,教師還可以將語文教學與核心素養融合在一起,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達到推動教育發展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在核心素養的落實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脫離實際生活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增加了很多實踐性和探究性的內容,為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路徑。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在教學時只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講授,對教材內容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延伸,教學內容陳舊枯燥,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需求相脫離,將小學生的思維禁錮在了教材之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得不到發揮,嚴重阻礙了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沒有明確目標,評價標準單一
在日常教學中,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認為只要將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講完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內心感受,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脫節,不利于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而且還有的小學語文教師評價標準單一,在對小學生評價時只注重結果,忽視對小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的激勵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影響了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落實策略
(一)在閱讀中提升品質和思維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從閱讀的本質來看,閱讀就是讀者與文本的交流,但它不是單純對文字內容的簡單破譯,而是對文本內容的再創造。通過閱讀,小學生可以構建起屬于自己的認知和思維品質,增強知識儲備,樹立起長久的閱讀觀念。在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創設和閱讀內容相關的閱讀情境,通過具體形象的視頻、色彩絢麗的畫面和婉轉動人的音樂,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使小學生可以身臨其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在閱讀開始前為小學生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在問題的引領下讓小學生逐步進入到深度閱讀中,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發散小學生的語文思維。在閱讀結束后,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答案,不同的小學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在思想的交流中,小學生會產生更多新的想法,語言內容逐漸豐富,思維層次也越來越高,提升了小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在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為小學生提供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和空間,沖破小學生盲從課本和教師的思想牢籠,培養小學生善于質疑、勇于否定、獨立思考和積極創新的好品質,發展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在積累中增強審美和傳承
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從傳統的關注知識點的落實轉向關注核心素養的養成上來,從只關注教師教了什么轉向關注小學生學了什么以及學會了什么,幫助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積累中增強審美能力,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小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小學生的個人發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流傳下來的佳作,在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范本,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依托教材來促進小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并讓小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將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熟讀成誦,增加小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培養小學生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的習慣,在每節課上預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小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經典古詩詞或課內外一些經典的片段或名句。時間一長,小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就會越來越多,小學生的文化素質也會越來越深厚。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小學生品析文章,抓住文章的寫字特點和語文特點,不斷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獲得更多的審美感悟,使小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
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古詩詞朗誦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入了解詩詞文化,并讓他們喜歡上古詩詞,從而實現文化傳承。在開展活動期間,教師要學會放手,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尋找適合的朗誦作品,通過反復練習感受古詩詞中的意境美,提高朗誦能力。由于小學生語文能力有限,他們在準備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較常見的問題有“對古詩詞含義理解不到位”“無法體會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等。對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輔助作用,運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掌握分析古詩詞的方法,并在朗誦時更富有感情。開展朗誦活動不僅能夠實現文化傳承,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還可以為后續語文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三)在習作中學會創造和運用
閱讀是吸收和積累,習作是內化和運用,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讀寫結合,讓小學生將閱讀中積累的寫作素材和寫作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寫作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從而助力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小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引導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好詞佳句進行記錄,或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和閱讀感受,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情感,鍛煉小學生的寫作技巧與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深入挖掘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切入點,抓住讀寫結合的時機,創造多樣化的讀寫訓練,發揮小學生的聰明才智。很多小學生在閱讀時經常是走馬觀花、一目十行,對閱讀文本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小學生加以引導,讓小學生在閱讀中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文章,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使小學生有感而發,抓住時機讓小學生書寫讀后感,將自己的真實感受用學到的方法和技巧表達出來,提高小學生的語言和情感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從閱讀內容中挖掘優美的句式或段落,讓小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引導小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悟和個性,將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內化為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素養。
(四)在活動中鍛煉能力和素養
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實踐活動改變了傳統知識灌輸的教學弊端,使小學語文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增強了語文教學的吸引力,使小學生從學語文轉變為用語文,在活動中鍛煉了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小學生活潑好動,可塑性強,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游戲教學,利用成語接龍、漢字闖關等小游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寓教于樂,讓小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喜歡上語文學習。在古詩詞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展經典誦讀的活動,讓小學生爭當小小朗讀家,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提升小學生的文化內涵。在漢字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語文教學與書法課相結合,開展寫字練習活動,鼓勵小學生運用毛筆或硬筆書法書寫自己所學的生字,并將自己的書寫成果向小學生進行展示,讓小學生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找到繼續努力的方向。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書法大家的作品展示出來,供小學生觀摩討論,從中學習書法技巧,規范小學生的漢字書寫,提高小學生的書寫欲望,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
(五)在評價中形成習慣和動力
小學生正處于能力和素養的發展時期,其心理習慣、語言水平、學習方式等會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也會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表現出其獨特之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小學生做出針對性的評價,通過有效的評價激勵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注入動力,使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以更好發展。
口頭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師慣用的方法,它具有直接性和快捷性,便于教師進行及時的價值引導和情感渲染。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口頭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多對小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長久熱情,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小學語文教師只關注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識記和應用,而忽略對小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存在片面性。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過程評價,除了對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外,還要對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學習能力、思維品質等做出評價,提高小學生的自我認知,為小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有效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另外,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教師還可以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新穎的評價方式,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在面對教師時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所表現出的行為與平時存在差異,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但在同學面前他們可以展示真實的自己。所以,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分成不同小組,讓組內的學生互相監督。在此期間,學生不僅能夠得到直觀評價,他們還可以在對比中被激發勝負欲,從而產生學習動力,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借助評價促使學生形成習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期間,還應該重視學生互評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保證評價的公正性,推動學生發展,充分落實核心素養。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至關重要,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小學生啟蒙教育的執行者,要與時俱進,將核心素養的理念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夯實小學生的語文基礎,鍛煉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組織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小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 溫香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名師在線,2020(10).
[2] 王平.淺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J].文淵(小學版),2019(11).
[3] 耿云.試論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核心素養的落實[J].中華少年,2018(10).
[4] 王軍.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落實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61).
作者簡介:楊曉紅(1968.8— ),女,漢族,甘肅張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數及思政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