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容
摘要:現階段,社會呈現經濟全球化的特征,英語作為通用語言所承載在的西方文化,正在沖擊著我國的傳統文化,使得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正在流失,教師就要重視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對此,本文將對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展開探析,以期參考。
關鍵詞:高職英語;傳統文化;教學
在新形勢下,將傳統文化滲透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優化學生的文化結構,還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傳統文化,并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進而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鑒別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終切實提升高職英語教學質量。
一、創新英語教學模式
目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教師認為英語只是簡單的溝通語言,未能意識到借助英語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就要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明確傳統文化對自身的重要性,并保障學生在夯實英語基礎的同時,也能應用英語向他人介紹傳統文化,進而實現弘揚傳統文化的教學目標。在革新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教師要積極地將傳統文化滲透在教學中,這時就能將教材作為切入點,在教材中適當增添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另外,為了凸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就能借助傳統文化、學校情況創編校本課程。此外,還能將教學內容作為媒介,讓學生意識學習語言還促使各國家的文化實現交流。這時教師就能將傳統節日、手工藝、傳統思想等融入教學內容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能引導學生對比中西方文化,使得學生明晰中西方文化間的差異性,同時還能夯實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例如,就能要求學生對比春節與圣誕節間的異同點,在對比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英語知識,還能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給學生,又或者,教師就能將諺語以及英語的形式講解給學生,以此來激發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也能積累相應的寫作素材,進而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最終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二、積極開展第二課堂
教師通過開發融合中國文化且讓學生喜聞樂見的英語文化活動,建設高職英語教學第二課堂,讓學生在英語應用和展示中提升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以教研室為依托,開展Chinese culture手繪小報評比,學生積極參與,課題組教師對參賽作品進行評選,并向獲獎的同學頒發獎狀。小報設計內容除了取材于在課堂補充的中國文化知識,更側重讓學生自己搜索和整理,這充分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語言能力,加強了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自豪。課題組開設趣談中國文化的選修課,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面向英語教師和學生進行跨文化系列講座“殊途同歸——中西文化拾零”,拓展師生中西文化相關知識;指導英語社團,開展與中國文化相關的社團活動,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指導學生互訪團口語強化班,有針對性地強化交流學生中國文化知識點,幫助其在交流過程中實現語言的有效輸出。此類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真正做到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探索實踐。
三、提升教師傳統文化水平
要想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就必須要具備較為深厚的語言基礎能力,還要積極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只要當教師具備較為扎實的傳統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滲透給學生,進而將傳統文化的價值充分凸顯出。所以,教師就要充分應用空閑時間學習傳統文化,同時教師還要對西方文化有相應的了解,這樣才能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此外,教師還要通過多種途徑來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優化自己的傳統文化知識體系,高職院校還要舉辦培訓活動,以此來提升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水平,當教師具備了一定的傳統文化,還要提升教師的英語表達能力。因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英語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倘若教師未能以英語的形式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就會制約英語教學的效果。眾所周知,在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大量優質的教育內容,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可能會將一些不是很合適的內容滲透在教學中,很容易制約傳統文化具體的價值,所以還需要培育教師甄別傳統文化的能力,以此確保教師能夠合理選擇優秀文化內容,切實提升傳統文化在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效果,有效培育學生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最終英語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將傳統文化充分地滲透給學生,以此將傳統文化的價值充分發揮出。對此,便可從創新英語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提升教師傳統文化水平等著手,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以此來增強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效果,進而提升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鄭蘇.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探析[J].海外英語,2021(24):255-256.
[2]常勁松.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探析[J].海外英語,2021(14):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