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玲玲
摘要:閱讀是獲取信息的一種主要手段。作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型,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證。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情感教育;方法策略
隨著課改的開展,大部分英語教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新課標理念,英語課堂較之傳統的教學形式已有不少改進。但是,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的意識,片面強調教育目標的工具價值,偏重于講解課文語言點如詞組和語法項目,忽略了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這種對學生情感需求的忽視,導致課堂說教多、生成少,難以促成學生情感的升華,不能滿足不同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難以達成指向學生繼續學習英語和為終身學習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課程目標任務。因此,在英語閱讀課堂活動設計中必須關注學生心理層面,滿足其情感需求,即應當在情感教育視域下開展教學活動。
一、情感教育與初中英語閱讀課堂
朱小蔓在《情感教育論綱》中認為,“情感教育,就是關注人的情感層面如何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產生新質、走向新的高度,也是關注作為人的生命機制之一的情緒機制,如何與生理機制、思維機制一道協調發揮作用,以達到最佳的功能狀態”。在實踐操作領域,朱教授指明,“情感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狀態,對那些關涉學生身體、智力、道德、審美、精神成長的情緒與情感品質予以正向的引導和培育”。由此可見,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關注著學生情緒、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層面,著力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梅德明和王薔(2018)指出,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必須依托學科特定的內容和學科特定的活動。梅德明(2019)同時認為,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把課堂教學看成是一個整體,提倡用課堂的綜合活動來實現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培養。英語閱讀課是英語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視覺認識書寫的文字符號,利用自身存儲的英語知識從中獲得閱讀技能和思想的程序。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閱讀文本信息的認知、理解與評價能力,更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維與情感的活動,能夠把握文本主題意義,與閱讀文本及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把語篇內容活化于課堂,指導學生探究、創建、交流、分享,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情感教育。
二、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與實踐
牛津譯林初中英語教材編排遵循以人為本,做到了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將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于語言知識學習之中,閱讀話題緊扣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主線,關注了學生本身及他們的生活。盡管閱讀文本內容在風格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往往都包含真摯情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利用閱讀文本所蘊含的情感和態度,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層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內涵,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
由于該研究基于閱讀教學,筆者根據不同文本,將研究內容階段性地融入課堂教學。現以譯林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4 Do it yourself的教學片段為例。
(一)挖掘文本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學生缺失閱讀興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直接進入文本,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缺乏文本背景知識,閱讀期待降低。因此,教師應當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文本的背景知識,明確閱讀目的,熟悉主題和預測內容。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期待,激發課堂氛圍。
【文本解讀】8A Unit 4 Do it yourself屬于模塊Teenage life里的單元。本模塊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語境。文本的話題是DIY,通過Suzy講述的故事,了解她表哥Andrew的DIY趣事。DIY這個話題學生并不陌生,在勞動任務作業清單中,學生也進行了一系列的DIY活動,如自制筆筒、烹飪新穎料理、創作海報等等。教師通過圖片或影音資料等方式導入話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教學實踐】
1.在閱讀前,教師分享學生做過的DIY圖片,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并請學生來分享自己的DIY故事。
2.讓學生關注到文本的標題“My cousin and DIY”以及文本中的插圖,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預測。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設置以下幾個問題:What may the article talk about? Is my cousin good at DIY? If you write about your DIY story,what will you write about? 由此,可以激發學生對文本的主旨大意、情節發展以及自身的生活實際等方面進行主題探究,有效地調動了背景知識,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深入文本,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文本中的人物行為和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系的,這就需要對文本進行主動建構,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去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
1.從文本體裁入手
該文章體裁是記敘文,記敘文的人物類文章通常以人物行為作為敘述的重點,教師可以借助記敘文的六要素(time,place,characters,cause,
process,result)開展教學,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細節內容。
【教學實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本信息制作出以下這樣的表格:
2.從文本中的關鍵詞語、句子入手
優秀的文本,往往通過簡潔而又含義深刻的詞句表達豐富的內涵和復
雜的人物情感。透過文本表層含義挖掘其中的深層含義,學生們能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和人物情感變化等。因而,解讀這些詞句有助于走進作者,進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教學實踐】
T:Read this sentence:But when he finishes,the house always looks terrible! Which word do you think should be stressed?
Ss:But,always
T:What message can you get from the sentence?
S1:Andrew is crazy about DIY but he is not good at DIY.
T:Can you find out more words and sentences to show Andrew is bad at DIY?
S2:but he made a mistake.
S3:but he hit a pipe and filled the room with water.
S4:Now the living room has not only blue walls but also a blue ceiling and floor.Even his cat is blue now!
S5:Whoops!They couldn’t stay there.
這些詞句的運用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同時也人物形象清晰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讀者能感受到主人公對DIY的狂熱同時作品又一團糟的畫面。包括后文作者給Andrew買DIY的書以及建議他去上DIY的課,但是Andrew卻很生氣,“he says he already knows everything about it”.結果,Suzy代替Andrew去學習DIY的知識,“Now I know much more about DIY than my cousin”。從字里行間,學生能夠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一個熱愛生活卻傲慢自大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3.從文本內在關系和邏輯探究
My cousin and DIY這篇文章的線索有兩條:Andrew對DIY的癡迷、Andrew在DIY過程中造成的問題。因為癡迷,Andrew才會不知疲憊地進行了如此多的DIY創造。但是,在DIY過程中的問題又可以反饋了Andrew這一人物身上具備的性格特征。在兩條線索的指引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解讀就到位了,也是學生從情感、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有意義探索的過程。在此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多角度、多途徑地進行文本的解讀。
【教學實踐】
T:Andrew is crazy about DIY.But when he does DIY jobs,he always makes mistakes.What do you think of Andrew?What advice can you give him?
S1:I think Andrew is careless because he made a lot of mistakes while doing DIY.He should be more careful.
S2:I think Andrew is arrogant because he never listens to others’ advice.So I think he should listen to others’ advice and keep learning.
T:Excellent.Indeed,Andrew is poor at DIY,but can you learn anything from him?
S3:He loves life and he never gives up trying to do DIY.I think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
T:That’s great.So we should always have passion for what we love.And we should also learn more knowledge and skills.
(三)生活與英語閱讀教學融合,引發情感的共鳴
閱讀文本來源于生活,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所接受的情感教育,只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情感的共鳴,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實踐】
T:After reading Andrew’s DIY stories,can you tell m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ndrew?
這一問題的探討就是學生情感教育升華的過程,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對文本的挖掘,學生能夠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開展了文本的深層次閱讀,真正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學生與人物之間的交際互動和情感交流。
四、結語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也是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舉措(石吳燕,2012)。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情感教育的落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喬愛玲.落實情感目標 實施情感滲透——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情感滲透的策略[J].校園英語,2018(16):1.
[2]楊展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校園英語,2019(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