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校教育有效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職學生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等以及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通過有效地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學校教育體系,讓中職學生在學習技能知識的同時得到人文的熏陶、心靈的滋養、價值的。文本主要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方式。
關鍵詞:中職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構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從這個層面來看,將優秀傳統文化寫進教材、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堂,無疑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在中職學生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弘揚優良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幫助中職學生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筆者多年來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試從中職學校構建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體系的角度探討,以期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合力,提升中職學生培養綜合素質。
一、中職學校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21世紀,人類文明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人們的思想道德、價值觀、信仰、行為規范乃至世界觀、人生觀都發生了變化,逐漸趨向現代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一種內在的巨大精神力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文明社會科學協調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構建中職學校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對于中職學校自身教學體系的豐富完善與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機融合有著重要意義。
一是有益于形成一個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可以從多元的多學科的角度開展教育,不同學科與專業之間融合滲透,增強教育的效果。
二是有利于豐富職業文化氛圍,傳承高品質的職業道德文化。有助于學生將課堂教學中學到的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在實訓室、車間進行技能操作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有助于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人文修養與磨礪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
四是學校科學發展需要傳統文化,一所具有豐富內涵的學校,應具備三大優勢。一是人才優勢,學生個個成為文明人、幸福人;二是隊伍優勢,教師把教育作為一種職業、一種專業、一種事業、一種人生;三是資源優勢,學校具有豐富的硬資源與軟資源。這三大優勢集中體現著學校的文化。學校文化是學校育人的一條重要途徑,學校是有生命力的,需要不斷成長與發展,而學校文化就是這個生命體的重要基因,已經成為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決定著學校發展的興衰榮枯,傳統文化教育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內容。
二、中職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是重視程度不高。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學校教學往往更為重視重專業技能輕文化教學,很多沒有專門開設中華傳統文化課程,有的在教學計劃中設為選修,有時候因學生實訓周、實訓月、跟崗實習等的影響,文化課開課次數被壓縮,真正開課學時較少,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時間、頻次不多。
二是統籌規劃不足。中職學校校園活動組織方面未成體系,多是結合一些傳統節日進行。各部門單打獨斗,沒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甚微。
三是隊伍參差不齊。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因年齡、職稱、血緣結構等因素,教師素質不一,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專門師資與人員較少,對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不多、不深,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形式主義現象。
三、中職學校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
在現有的中職學校教學體系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一)加強頂層設計
一是中職學校黨委行政要高度重視。學校要將中華傳統文化進學校、課堂、進教材等作為學校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在每年度研究部署學校工作時,就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與主要任務,作為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重點來抓。
二是要形成分工合作的機制。學校要將宣傳、教學、活動等工作統籌工作來抓,結合學校和區域特點綜合策劃中華傳統文化的校園宣傳、課堂教學、班會研討、團學活動與社會實踐,由學校宣傳、教務、團委、工會、基層黨組織等部門充分銜接,以點串線,以線連面,形成教育體系,將濃厚的文化氛圍與潛在的熏陶感染、有限的課堂教學與豐富的課外實踐相互結合融通,充分深化內涵建設,提升學校軟實力。
(二)提升隊伍素質
一是加強專業隊伍建設。中職學校可通過分批招聘、遴選、引進語言、文學、歷史、民族文化、公共藝術等專業教師,豐富師資的學科結構,逐步建立一支相對穩定較為專業的師資隊伍。
二是加強師資培養教育。通過邀請選派教師參加校內外培訓,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深化認識、拓展思維、開闊視野,
(三)深化教研教改
一是加強中華傳統文化與各學科及專業課程相關知識的交叉性、融合性或促進性研究,在進行教學時做到自然而然的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授教育和滲透。
二是加強教學團隊成員學緣結構建設。在各學科或專業團隊建設隊伍中適當的配備具備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知識素養的人員,便于在教研教改中科學合理的去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四)編制校本教材
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建設。豐富拓展校園文化,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
(五)拓展專業資源
充分結合中職學校專業優勢,突破原來設置的通識課程如語文或德育等實施的限制,可以在其他專業課程中充分挖掘相關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或主題,突出針對性,增強教育效果,促進基礎素養、專業教育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和互促效果。
(六)豐富實踐活動,做好打底色工程
中職學校要豐富師生實踐活動,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其中既要有常規的教育學科活動,又要有結合養成教育的系列主題活動,培養和彰顯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個性特長。師生可以共同創作和改編,把枯燥的古文用表演形式再現和演繹,再現古詩文的意境。這樣一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及活動過程中,師生的視野、心志、人格、情感、個性等方面均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
四、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職學校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建議
(一)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學校教學的重視,要組織專人專班進行研究,加強教材體系、教學模塊、教學內容的設置組織,選取與中職學生年齡階段、思想特點、心理發展等相適應內容進行梳理與編輯。
(二)加快相關教材建設,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精華提煉,從中萃取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思想觀點,在教學內容中逐步結合學科或專業特點進行融合建構,在教學實訓實踐環節將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滲透其中。
(三)要營造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中職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的良好氛圍,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教育的融合貫通,實現在課程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實訓實踐等全方位的過程中創新性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四)要注重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融于教學的效果評估分析,確保探索有效結合、融合、滲透的教育教學路徑,達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幫助中職生塑造健全人格,自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地傳承中華文明、發展中華文明,創新中華文明。
參考文獻:
[1]江紅.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9).
[2]張春霞,叢藝菲,姜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教育初探[J].機械職業教育,2020(1).
(研究課題:2019年度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學校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ZJZB2019134)
作者簡介: 王慧珍(1981-),女,漢族,山西陽城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高級政工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政教學、黨建、德育。湖南省懷化工業中等專業學校黨辦人事科科長兼思政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