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摘 要:小學體育籃球課程主要是在指導學生正確地進行運動訓練,以達到增強體質、強身健體等方面作用。但是,目前傳統的籃球教學當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為了改善整個小學的籃球課,必須對相關的教學措施予以探討。本文闡述了小學階段籃球運動中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并就如何實現對學生個體發展的要求,給出了幾點建議,以此希望小學籃球課程可以有效開展。
關鍵詞:小學籃球教學,分層教學法,實施策略
引言
小學體育籃球課因學生的先天體質以及對課程的興趣的不同而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因此,小學體育籃球課的教學內容通常是單一的,而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各個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導致了學生對籃球沒有進行很好的教學和指導。為此,體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性特點,把教育活動和學生的實際狀況聯系起來,并在教學中主動地進行分級教育。針對不同體質特點,制定相應的課程目標。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學生在進入小學教育階段以后,因個人的家庭教育、學習興趣、身體素質等因素的差異,對課程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采用分級的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等級,而分級則是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程度來區分等級,針對教學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學計劃,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達到個體發展的目的,進而提高整個素質教育的質量。在這種分層教學中,老師能夠關注到每一位同學的不同狀況,加強師生的交流,增加課堂的趣味,如何有效地促進小學體育課的教學。
二、小學體育籃球分層教學的基礎訓練要點
第1,重點是科學。實行分級教育的理由是: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不均衡,在體育鍛煉時,要充分顧及到學生的具體成長狀況,加強體育鍛煉要注意避免“揠苗助長”,要按照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的原則,以提高體育運動員的綜合能力。第二個方面是多樣化的。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各種課程都要有一些創新,而體育專業也不能幸免,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采用多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和方式,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使其主動參與到運動中來,從而達到提高其教學質量的目的。
第三個,全面的問題。小學的運動鍛煉是影響學生體質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在籃球運動分級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特征和利益,制訂形式多樣、層次分明、可擴展的教育目的,促進了整體籃球運動的整體發展、系統的發展。
三、小學體育籃球教學開展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以學生為中心,靈活制定分層教學內容
在小學體育籃球課的分層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和不同的特點,適時地進行課程設置,使學生能在自己的教學水平上進行相應的訓練,從而達到鍛煉自己的目的。比如,在籃球課中,由于各班同學對于籃球使用的認識各不相同,有些同學在很小的時候就對其有著比較明確的認識,然而,由于教育水平低,有些同學對籃球知識一竅不通,因此,在課程設置的起點和方式上要有差異,例如,在打球、帶球等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細致的劃分,針對剛開始打籃球的同學,要細致地解釋打球的姿勢和要點,對于有基本知識的同學,要注意引導和改正,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
(二)分析學生特點,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小學籃球運動課程中,教師應根據其發展特點和發展的規律,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不同的發展特征進行研究,以其自身的性格特征為起點,在充分考慮到個體發展的基礎上,創造更加靈活的體育教育模式,以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比如在籃球分級教學中,一些同學對于籃球運動很有熱情,而帶球能力不強,有些人的奔跑速度很快,但在這種情況下,投籃命中率則相對較低,所以老師可以針對每個人的特點,為學生提供最好的鍛煉方案。培養具有濃厚興趣的人的個性發展。
(三)教學評價的分層進行,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新時代新理念下的教學評估活動,在原有的教學激勵功能的基礎上,被賦予了更加繁重的工作。使學生在良好的個性發展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尊敬的意義。在小學籃球運動中,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分級評估,以學生的實際成長為切入點,從總體上進行教學評估,通過對訓練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使教師能夠客觀、公正地評估學生的成績和當前仍有的訓練問題,使每位學生都能充分體會到老師對學生的尊敬和重視,以及學生在教學評估中所取得的一點點進步,加快自己的發展,提高籃球教學的效率。只有這樣客觀的評估,才能保證籃球課程分層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和師生都要重視教學的評估工作。
結語
體育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學生們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健康、陽光的心態形成的先決條件,通過分層的教學方法開展體育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還能夠使生學充分的接受體育知識,因此需要得到體育教師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柯勤嚴.分層教學模式下的小學體育籃球教學[J].新課程,2021(51):221.
[2]閆漢英.淺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