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曉萍
摘要:小學科學作為自然科學普及的基本階段,是對自然科學整體的宏觀概述。因此,理論層次較淺,學習內容相對簡單。但與此同時,這種概述也加強了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從全面的宏觀角度分析和理解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學生深入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直觀、生動地理解科學操作的原理,從而更準確地記住知識點,培養實驗操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科學教學
引言:在小學階段,小學科學是學生首次接觸到科學內容和知識的學科,對學生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科學作為包括實驗在內的學科,在教學中存在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為了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開展更多的實驗教學活動。
一、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激發探究的興趣
課程開展之后,教師要明確學生需要觀察的實驗主體,幫助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準確地抓住觀察目標,最后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對實驗對象展開討論,也可以讓小組同學自行對實驗內容展開探究,利用小學階段學生樂于接受新事物的特點,通過對實驗親自動手操作,來進一步驗證觀察過程中對于實驗結果的猜想是否正確。教師在進行實驗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開展動手實驗,一種是教師進行實驗過程的演示,學生對實驗過程的主要步驟進行觀察,通過“演示性實驗”開展后續的教學工作;另一種就是教師介紹實驗要點以及實驗的注意事項,然后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交流以及團隊協作自主完成實驗。相對來說,讓學生動手的“自主性實驗”在教學效果上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理解科學知識,也能使教師貫徹“觀察引路”思想中的“引路”作用。例如,《設計制作建筑模型》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探究平面圖形中各圖形的穩定性特點并完成搭建“橋”,制作“高塔”。教師展示 PPT,呈現世界上各種建筑圖片;學生學習建筑中的基本結構及一些特殊的建構方法;教師展示教學如何將紙粘貼在立方體表面(讓學生掌握活動的基本技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嘗試自己做一個小立方體然后將畫好的紙片粘貼在小立方體上。小組合作討論,結合建筑物穩定性的特點探討如何設計建筑物,各抒己見,最后總結歸納,共同用圖紙設計一座建筑物。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自主性實驗”更好地掌握相關的實驗知識,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指導,貫徹“引路”思想。同時,教師還應在小組合作中表揚和鼓勵優秀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二、重視對實驗細節的教學,提高實驗的質量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需要發展。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加強對每個細節的教學,使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細節,從而更好地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動手實驗之前,要讓學生對所涉及的具體步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細化實驗教學的過程。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步驟,研究實驗過程,使學生對實驗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學生進行動手實驗,實驗質量會大幅度提高,實驗效率也會有效提高。應該注意的是,有些科學實驗不能只在課堂上完成。對于這樣的實驗,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對實驗的細節有一個討論和學習的過程。只有積極關注實驗的進展和結果,才能更成功、更有效地完成實驗。此外,在學生認真學習實驗的每一個細節時,他們的邏輯和組織思維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例如,在進行“種子發芽了”的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融入課堂內外進行實驗探索。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和實驗過程。另外,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如何進行實驗。教師可以詳細說明實驗的要點。比如,綠豆在生活中很常見,發芽時間不需要太長。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記錄種子的變化和每天操作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把實驗結果帶到課堂上,分享他們的實驗見解。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將充分了解種子萌發的過程,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提供足夠的實驗時間,細化實驗的過程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影響整個實驗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對相關科學知識的理解。此外,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啟蒙階段,需要有一個過程來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實驗探究,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實驗時間不夠,就會使學生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直接影響實驗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鑒于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以便更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在實驗前教師還需要讓學生討論實驗的過程,包括實驗步驟包括什么,每個實驗步驟完成后會出現哪些可預測的現象,盡可能地避免出現問題。此外,通過實驗前的討論,也可以讓學生在遇到問題后更好地解決問題。當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時或當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需要進行引導。這將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實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水平。同時,這也會讓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有一個深刻的記憶,這樣下次就能很好地解決。例如,《滑輪》這一課要求學生充分理解滑輪轉動的原理等知識,通過實驗能夠充分理解滑輪的轉動力等因素。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需要先讓學生討論如何設計滑輪,然后讓學生分析實驗的每一個步驟,讓學生在進行實驗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后,讓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詳細記錄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此外,給學生足夠的實驗時間,促使學生進行深入的實驗探索,形成對實驗的深刻印象。在實驗結束時,教師要讓學生分享實驗結論,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實驗的認知,強化學習效果。
四、課后對學生實驗課程進行評價
實驗課程結束的最后一步,也是整個“觀察引路”思想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驗觀察以及實驗開展情況進行評價,有效的評價可增強學生自信,同時讓其更清晰地認識自我。評價時應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學生進步,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實驗過程中存在不足的學生進行指導和改進。評價環節是整個“觀察引路”思想的最后一步,對學生來說能更好地認識到自身不足,在之后的學習當中能夠著重改善,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例如,在科學實驗結束之后,教師根據學生進行觀察的實驗結果予以評價,指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規范現象,并且加以指導說明,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能在之后的實驗學習過程中避免同樣的情況發生。科學的評價對學生提高科學素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在科學實驗課程中全面貫徹了“觀察引路”思想。
結論:小學階段的科學知識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生活經驗和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科學實驗教學中關注對實驗細節的教學,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處理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更加扎實地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同時,實驗教學的效率也會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文琳.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讀寫算,2021(31):17-18.
[2]韓富民.小學科學課教學實驗單的有效設計實踐探索[J].新課程,2021(44):26.
[3]王玉寶.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應用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21(88):115-117.
[4]于宏爽.小學科學教育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影響研究[J].求學,2021(40):17-18.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