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栩瑩
【摘要】我國小學英語教材有很多版本,但都是集中在一個單元上,讓學生學到很多知識。因此,隨著單元整合教學理念的出現,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不斷重復,不斷拓展,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自己的認知,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單元整合
近年來,思維導圖被廣泛地應用到英語課堂上。它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更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利用思維導圖與英語單元整體內容相融合,爭取做到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提高。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單元整合中的現狀
首先,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不是特別的廣泛,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思維導圖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在課堂上也進行滲透,可教師的設計過于形式化,既沒有發揮出思維導圖的優勢,也沒有讓學生看到英語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所以過于頻繁而又復雜的應用,只會增加學生的厭煩感。其次,學生在英語這門學科中會學習到單詞、短語、句型等知識。學生會有懶惰性,很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去背誦單詞,而思維導圖的出現,可以讓學生找到一定的方法去背誦單詞。因為是一種新的方法,很多學生都愿意嘗試,可并不代表所有學生都適合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總有一些反對的意見。因此,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時,若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設計,最終的效果就只會適得其反。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單元整合中的策略
(一)選擇模板,加深印象
思維導圖是英國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種全新教學理念,近年來被引入到教育領域中。它以放射性的圖形為基礎,最終構建一個網狀圖的形式,方便學生進行學習。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思維導圖也有著很多不同的類型,有樹狀圖、有魚骨圖,等等。對于小學階段的單元整合教學設計來講,教師需要仔細地研究本科單元所涉及到的內容是什么?接著去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版塊進行合理的設計。在這其中,教師所需要做到的是先為學生導入一個模板,讓學生在此模板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或者是創作。多數教師在近些年來的教學理念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不管教師如何引導,最終的結果只是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反觀讓學生主動去仿寫、主動去設計、主動去研究,學生所學到的理念會有所不同,而且會印象深刻。
比如,在為學生講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2 my family這一內容時,教師要先給學生一個簡單的模板,并告訴學生,本科單元所需要掌握單詞:Men,women, mothers,sisters,brothers,grandmothers,grandfathers男人、女人、母親、姐妹、兄弟、外祖母、外祖父……引導學生利用矩陣模式的思維導圖進行學習。接著,分析本科單元所需要掌握的句型,或者是有關聯的語句:who is that man?那個人是誰?he's my father.他是我父親;this is my friends.這是我的朋友……這是本節課所需要掌握的句型。對學生來說,死記硬背并不是一個良好的方法,而思維導圖的出現,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出現的核心詞匯,拓展性地練習。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之前所學到的內容,以及本節課所接觸到的知識來設計一個情境,然后進行練習。最后,以“my family”為主題,讓學生設計一個思維導圖,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編或創作。
(二)根據目標,學會探索
單元整合的教學目標,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一方面,是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學生的厭煩感。英語這門學科,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比較困難。如果只是復制粘貼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生會苦不堪言。因此,引用單元整合教學目標一定要呈現出循序漸進的提升狀態,特別是教師在設計時切忌舍本逐末。由于是單元的整合,教師的設計要從詞匯開始,再到句型,再到情境拓展等多個方面,逐漸滲透,讓學生學會滲透、學會去探索世界。這樣,學生才會有效地掌握整個單元的內容。此外,由于思維導圖的出現,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先設定本節課堂目標,接著通過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對英語展開不一樣的學習之旅。
比如,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學生被動地學習;而思維導圖引導下的課堂,教師在設計單元整合教學目標時,就可以讓學生與同桌進行溝通和交流,甚至是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對話,還可以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
(三)找準問題,培養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學生的思維雖然是處于鍛煉的初級階段,但是也是需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不管是在學習某項知識,還是掌握某項技能,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展開語言教學的訓練時,除了需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外,還需要找準所學知識的關鍵問題,來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4 where is my car?時,教師就可以來玩“我來找你來找”的游戲,通過造句或者是同桌之間的對話來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能力;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學會運用“where is…?/it's in/on/under…”等,來詢問或者是回答物品的所在位置,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明確地知道本節課對話的大致形式,而且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這個句型創建一個思維導圖,去詢問不同的物品所在的不同位置,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當然,學生在表述或者是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時,會有一定的評價。教師就可以通過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哪里不足?或者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評價。通過互相的評價、溝通和交流,最大程度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因為思維導圖是一種新模式,也是一個模板,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需要先告訴學生重點的詞匯,然后再加入本單元的話題,從而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才可以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讓學生對故事的主線進行有效的掌握,學會分類總結、學會閱讀、學會創作。
三、結束語
在單元整合教學內容的設計中引入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從一張空白的紙變成豐富多彩的一幅畫。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合理運用思維導圖。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每個單元知識內容,接著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進行設計。這不但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教學結果,爭取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指點迷津。
參考文獻:
[1]陳艷玲.如何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中學生英語,2020(44):39.
[2]成克芳.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高年段單元主題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0(29):82-84.
責任編輯? 吳華娣